車——懷念我的父親

作者:駱駝祥子 發表:2004-01-06 01: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車(上)
大家都見過、坐過很多種的車,我所講的車,並不是奔馳、寶馬、法拉利,而是大家可能沒有見過的車,是農村的車,有獨輪車、地排車、馬車,還有拖拉機。我之所以寫那些大家並不熟悉的車,是因為這些車和我過去生活聯繫是如此的緊密,我想是用來紀念過去在農村的生活,並藉以懷念我的父親。
獨輪車,我們當地叫「土牛子」,是否是來源於「木牛流馬」,只好由專家去考證了。大家喜歡看舊電影的應該對獨輪車有印象,特別是在「淮海戰役」中,由農民推著支前的就是它。獨輪車當然是一個輪子,木頭軸,一般的農村木匠都能加工,只有在易磨損的關鍵部位,才有由鐵匠打造部件。一般它是由一個人推,為了平衡車子,車袢抗在肩上,有的時候前面還能有一個人來拉,一般能推個4、500斤的東西。在我的記憶中,在我們平原地區早不用了,我也只有在94年去山東沂蒙山區時見過有人用,因為它對路要求低,人能過去就能推它。我爺爺年輕的時候推過,而在我小的時候,只見舊的車架靠在牆邊,被我們小孩就當作掏鳥窩的梯子了;而木頭輪子,上面周圍的鐵箍早已經不見,接近腐朽的那半塊被很隨意的放在柴垛邊。獨輪車應該伴隨中國人走過十幾個世紀了,在我腦海經常縈繞的中國農民逃荒的經典場景就是一個農民推著獨輪車,車上有他的兩個孩子,後面是他夾著個花包袱的老婆,而目的地就是能有出產能夠養活他們糧食的土地的地方。
舊農村的車,還有一種稱不上車的車,叫「馱車」,那是沒有輪子的,純粹是一個木頭架子,是旱地雪橇。「馱車」下面很滑,只有在耕地的時候才用,前面由耕牛拉著,上面放著犁子、耙等農具。而我和小時候的夥伴,就是「馱車」的熱心乘客,我們攀在上面,大呼小叫,跟著去耕種,今天我還依然記得馱車滑板翻起地上浮土的情景。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車子,還有一種「軲轆頭車」,我們當地叫「紅車子」,是有四個木頭軲轆的、由兩頭牛拉的牛車,車軸是鐵的,能拉1000多斤吧。軲轆頭車一般是富戶才有的,能拉糧食到集市上賣的,我曾經在一家鄰居見過一輛有50年歷史、早已經廢棄的車架子,今天應該已經砍了當柴燒了吧?
至於馬車,我們村裡則沒有,因為我們當地農民主要養牛,耕地用;不過我在公路旁邊見過不少的橡膠輪子的馬車,一般是拉貨物,做生意的。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有家親戚是開馬車店的,我去他家,能見到不少的馬車。有一馬車,還有兩匹馬和三匹馬的大馬車。對於馬車,由於在我們村沒有人用,我印象不深刻,其實我們當地農民用的,前些年是「地排車」,現在則主要是機動三輪和拖拉機。
地排車,有的地方是稱「架子車」,是我們當地農村流行了幾十年,一直到今天還在用的車子。我想正是因為它的出現,獨輪車才退出歷史舞臺的吧。地排車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我在農村, 94年高中畢業前干農活的時候,搬運東西主要用它。
農村的生活很苦的,地排車也給我留下了不少心酸的回憶,我從5、6歲起就和夥伴們一起推車輪子玩,現在那個年齡的城市孩子,應該在玩電動汽車了吧。我第一次使用地排車,是一個農忙時節,家裡人在地裡幹活,我去送車,沒有能夠把握方向,力氣也小,竟然給推到了溝裡,弄不上來了,不過後來知道地排車是應該拉的,那樣比較容易掌握方向。後來,我上高中,17、8的時候,下大雨,搶收東西,我拉車,弟弟幫忙,在大雨中腳下打滑,我撲倒在泥中,弟弟趕緊拉起我,當時是全身是泥!
自行車在農村也有載重的功能,平常買賣點東西,路遠而又不太多的話,農民一般是用自行車。在農村經常見有人騎著自行車賣菜、賣豆腐、賣點心,也有不少騎自行車收購農產品的。我也曾經騎自行車馱東西到比較遠的集市上去賣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二那年是騎自行車摔倒。那次是馱一筐桃去三十里外的小鎮去賣,年紀小,沒有掌握好平衡,在公路上倒了,桃子滾了一地,我被壓在車下,腿上劃開的傷口,今天還能見一個疤。
雖然農村的生活非常艱苦,留下很多辛酸的回憶,不過也有不少的樂趣。我11、2歲的時候,家裡開始種甜瓜,第一年種,媽媽用地排車拉著去縣城賣,我和弟弟跟著去。我弟弟才8歲,他竟然對一個買瓜的人說:你不吃就餵狗!讓我和媽媽笑過很多次。不過當年瓜非常便宜,才5分錢一斤,我家一畝瓜才賣了50元錢。農村不像城市裡有電影院,是由公社放映隊到各個村去放電影;而每個放電影的夜晚,簡直成了我們的節日,有時臨村放電影我們也要去。通常我們是要拉地排車佔地方的,甚至天還沒有黑,我們就孩子們就去齊了,因為爭地盤,我還和別人打過架。不過我和弟弟、妹妹很少能堅持看完,早早就在車上鋪好的被上睡了,爸爸媽媽怎麼拉我們回去的,我們也不知道,看電影,重在參與吧。
我已經有近十年沒有在農村生活了,改變還是很大的,雖然作為載重,人力的自行車和地排車還在廣泛應用,但是出遠門,做點生意什麼的,大都換機動三輪和拖拉機了,耕地也是用拖拉機代替了耕牛。
車(下)--紀念我的父親
我父親2003年3月突發心肌梗塞,當時還非要自己走去診所,我媽媽為他鋪上的三輪車他都不坐,可是沒有走進診所的門就栽倒了,再也沒有醒。打電話告訴我,我當時就傻了,他才52歲啊!我回家後頭腦都不會思考了。在我印象中,我父親身體一直非常好,他最痛恨的就是和醫院打交道,從來沒有住過醫院,從來沒有見他打針,藥也很少吃,農村的人啊,就是心疼花錢。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2002年我父親和我母親一起來我工作的城市裡的時候,說身體不太好,喘氣費勁,我和他都認為是氣管不好,也透視了,大夫也沒讓做心電圖。其實我老婆也是大夫,後來才明白,當時可能是「心衰」的表現。我後悔都不用說了,還有比這更讓人遺憾的嗎?五分錢的硝酸甘油就能挽回的啊!我才剛工作兩年,父親還沒有享一天福,弟弟妹妹都還沒有結婚,已經出生6個月的孫女也沒有見過。時間過去10個月了,我哪一天不想這個問題幾次!後天回山東為我弟弟完婚,想起父親在我結婚的時候忙碌、幸福的神情,我不由得淚如雨下!我是長子長孫,爺爺奶奶都還在,全大家子幾十口,就缺我父親,缺了他就不全了,人都不全了,還有什麼幸福可言,我怎麼回老家啊?我父親,辛苦了一輩子啊!
我父親1952年出生的,1959年春天的大飢荒,他記憶應該深刻,當時他餓得臉都浮腫了,每天就在門檻上坐著,畢竟沒有餓死,而我的大爺爺就營養不良死了。兒時的那段記憶對他影響非常大,他一生很節儉,特別是對糧食;他還有個愛好,就是喜歡把錢折算成糧食,比如說一天掙了多少錢,他就會說是掙了多少斤糧食。
我父親,上了6年小學,在臨村上高小的時候,中午帶飯就是幾個地瓜,在老師的鍋裡熱了吃,喝下面蒸地瓜的水。他頭腦很快,上學的時候總是第一名,前幾年我問他同學當年誰學習好,他們就說是我父親,還說他是「數學尖兵」。不過當年是唯「成分」論的年代,流行推薦,我爺爺當過三個月的國民黨兵,我父親學習再好,也沒有上初中的機會的。因此,我父親對我能上大學,很滿足,說我是替他上的,替他完成了心願。我曾經問過他,如果他上大學,他會學什麼,他說他最喜歡火車,最喜歡聽火車的聲音,曾經想當一個火車工程師。
我父親沒有實現他的夢想,也許在今天,他能夠考上大學,我一直認為他的智商比我還高,加上他心地單純,吃苦耐勞,學習也肯定不會差。說他智商高,在我們村都知道,他的算盤好,計算也準確,我都比不上,村裡有什麼紅白事,他經常給別人管錢,不僅是算得清楚,還在於他口碑好,別人相信他。在生產隊的時候,別人都選他作會計,他就是不干,我問他,他說不和他們同流合污;而父親又是一個我說不清的人,他經常說現在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他說我能上了大學,應該感謝共產黨,我不知道他連初中都沒有上,應該恨誰?
我父親雖然沒有成為火車工程師,但是他一輩子不斷和機器、車打交道,不過是地排車、自行車和柴油機以及拖拉機。在父親18歲的時候,應該是1970年,他和我爺爺、二爺爺以及我二叔四個人,兩輛地排車,開始為我們臨近的石灰窯拉「毛石」。當時拖拉機很少,我們村一輛也沒有;我們村拉的人很多,所以我父親也並不是特殊。所謂「毛石」,就是石灰石,拉來燒石灰用,產石灰石的山離我們有20公里,每天很早就出發,當天回來,一輛車能拉1000多斤,報酬是14斤地瓜干。在今天可能是不可思議,在當時已經是不少了,物質非常匱乏啊,為了生存,為了家人吃一頓飽飯,父親他們甘心的出賣自己廉價勞動力。
父親在我出生的時候才23歲,而我23歲的時候,才剛剛大學畢業,想像不出那時候如果我做父親會是什麼心態。兩年後我弟弟也出生了,在我四歲,弟弟兩歲的時候,我兩個買了人造革的棉帽。當時還是生產隊,年底一家能分100塊錢吧,要一家人一年開銷,買帽子的2.5元是我父親借的,年底還的,那應該是79、80年的事。以前農村的生活有多苦,現在的「新人類」是無法想像的,我記得我父親說過,他的第一雙塑料涼鞋是在自己20歲,在大隊磚窯幹活分了錢,花了兩元錢買的,奢侈程度可以和現在買一雙高檔皮鞋相比了。
在生產隊,冬天沒有什麼活,除了出工挖河,農民還幹些「私活」,當時我已經模糊記得,知道父親幾天才回家一次,是去煤礦拉煤去了。也是「地排車」,走著來回,煤礦有200里,三天一個來回,能掙十四、五塊錢。吃飯是自己帶的餅,在路上遇到飯店,花一毛錢請人給煮了吃。
生產隊時的一年冬天,父親還曾經「闖關東」,買了一個爆「玉米花」的鐵葫蘆,投奔東北的親戚來做小生意--爆玉米花。幹了幾個月,也沒有掙錢,就掙了個鐵葫蘆和滿身的虱子。我曾經讓他賣掉鐵葫蘆,他還說要到老了再干。直到我父親去世後,我到了東北親戚家,才知道我父親有多苦:原來他沒有掙到錢,爆了玉米花就跟人討點玉米,自己做了窩頭,中午就在爐火上烤了吃。我聽了後,不禁淚流滿面。
在過去,農民經常在冬天要去「興修水利」,就是開挖河道,1980年以後就基本上沒有了。不過前幾年還有一次,從我父親的熱心與興奮參與,還看得出來,他對那種集體的勞動還有一些懷念。1980年以前,開挖河道基本是沒有機器挖,頂多有些卷揚機,其餘全部是人工,一個村有一定的任務,住宿、吃飯全部是村裡解決。當時我依稀記得一些場景,在公路上見過滿拖拉機上全是人,帶著鋪蓋、鍋碗瓢盆、工具,一看就知道是「挖河」的,和現在工地上的民工基本一樣。我小時候,有次父親去「挖河」,一個月沒有回來,我很想他,也說不出,就整天盼他回來。一天晚上,我們要睡覺了,插了門後,有人敲門,也不吭聲,我開門,見是父親,我非常興奮,叫「大大」,父親就抱起了我。現在我也有了孩子,體會了父子的親情,對父親的感情就更深了。
在我小的時候,分田單干,我當時擔心得很,覺得一起干人多力量大,分開怎麼行?甚至擔心到時候吃不上飯。不過後來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了,還記得有一年,我媽媽對我們說:今年終於不用再吃黑饅頭了,小麥夠吃了。農村開始種棉花,我家裡也種了很多,84、85年,我家才有了1000元的存款,當時的時髦是萬元戶,我家還是遠不算,是農村中等吧。
農村種棉花的多了起來,90年左右,就有了私人棉花收購和加工;我們村的土地少,人就開始找別的營生干。發現去別的地方可以收購棉花賣,於是就一起去幹。當時是夏天,很熱,父親騎自行車去幾十里外的地方收,一天能收170~200斤,用麻袋裝了馱回,回家賣,一天能掙幾十。當時,我見父親手上、背上,全部是捂的痱子,也挺辛苦,一個月後,政府不讓個人收購了,就停止了生意,也就是掙了1000元吧,父親很高興;當年我們村的「提留」也就交得比較「順利」。
父親還幹過另外一個小生意,把姑父從外地買回的干「辣椒」用自行車馱了去各個小的集市去賣。開始一天能掙錢,後來飽和了,剩了好多,我姑父最後就不要我父親的錢了,免得讓他賠錢。
我上大學後,父親開始和別人合夥做生意,收購大蒜,裝了箱子賣給外貿公司,加上那幾年大蒜價格高,家裡才剩了幾萬,所以我才能上了大學,沒有借錢。在我上大學期間,父親還給弟弟花兩萬蓋了房子,花光了本錢,再說生意也不好幹了,就不再和別人合夥做生意了。正好我三叔買了一輛機動三輪,我父親就和三叔一起去收購大蒜,再賣給大量收購的貨攤,他一天也能夠有20、30的收入。
父親在生產隊的時候,管過生產隊的打面機,抽水機,原因就是他能對機器出的毛病進行修理。前幾年,我上研究生時期,有次回家,我父親說他現在畢竟不是以前了,再拉地排車就力不從心了,他想買拖拉機,不光自己家可以用,叔叔家的地裡也可以用,我說可以。後來就花了三千多買了輛拖拉機頭,還買了犁子、耙,並且把家裡的地排車改造成拖拉機可以拉的,看樣他想的還挺長遠。當時已經有不少家庭有了拖拉機,機動三輪也有不少了。說到拖拉機,就想到我們村的第一輛拖拉機,那是70年代,上面給每村配了拖拉機,可是質量太差,不幾年就開不了了,停在那裡鏽掉了,我記事的時候還在,再後來就被別人拆了當廢鐵賣了。所以我小的時候,生產隊耕地主要還是靠牲口,一直到快責任制了,生產隊才有了拖拉機。我父親買拖拉機,可能也是他一直願望吧。
近幾年,我父親的負擔很輕了,我畢業了,也參加了工作;我弟弟家裡房子也蓋好,對象也登記了,一起在北京打工;妹妹在一個縣招待所跑堂,父母就沒有什麼負擔了。鄰居都羨慕我父親,說他才50歲,那麼年輕,就沒有什麼負擔,可以「退休」了,我父親心裏可能也非常滿足。於是他就經常喝點酒,他也不捨得喝什麼好酒,買就是三元/瓶的廉價白酒;妹妹還把政府官員喝剩的半瓶酒倒在塑料桶裡,於是父親還能不時喝上「好酒」;我剛工作、結婚,沒有太多的錢給家裡,給了還怕他們不捨得花,就給他們每月100元,說好是買菜的錢,我父親也很高興。我父親曾經對我媽媽講過:他們都年輕,還能幹活,不花孩子的錢,以後不能幹了再要。前年,我和對象就讓父親母親一起到我工作的城市旅遊,於是他們就一起連著北京、我工作的城市一起走了一趟。
我父親在我上了大學後,在村裡的地位也上升了,心情也就高興,喝得酒就不少,可能影響了他的健康,再加上不懂,有點心絞疼沒有在意,終於導致意外,我心裏後悔,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挽回?
寫完我的文章,就感覺不怎麼樣,文不對題啊,但是這是對我父親懷念的一種寄託,像我父親這種人,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一個農民,在當今社會還是非常有代表意義的吧!他們一輩子經歷過大飢荒,沒有機會受到太多的教育,沒有什麼「事業」,也沒有掙了多少錢,僅僅是能夠餬口,功勞就是把子女養大,給了他們受教育的機會。我的父親讓我想起了我看過的一個美國電影,裡面有一個底層美國父親,做過農工、短工、礦工,最大的夢想就是給家人買一處房子,最後願望實現了,自己卻在一次「礦難」中身亡,而他留給兒子的最大的遺產卻是勤勞和善良。我的,許多人的父親不都是嗎,他們本來是社會的主流,卻被人遺忘,我們如果不應該遺忘。
謹以此文,懷念我的父親!
並獻給所有人的父親!

凱迪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