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資流入居首 但投資前景堪憂

發表:2004-09-23 23: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9月22日發表的《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2003年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FDI)最多的國家。在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和發展潛力的同時,外國投資者也日益注意到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各國媒體也紛紛報導在中國投資的陷阱和誤區,有些分析家甚至提出了非常嚴峻的警告。

外國投資與資金外逃: 撲朔迷離的景象

該《報告》指出,2003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連續第三年呈下滑趨勢,美國去年接受的FDI由630億美元下降到300億美元,因此它的排名落在了盧森堡、中國和法國的後面。如果不考慮盧森堡的特例(FDI流入額為870億美元,FDI流出額為960億美元),中國成為2003年全世界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為535.0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連續第11年成為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就在外資流入、為中國經濟輸血的同時,中國大陸的資本外逃卻愈演愈烈。《新華網》2002年9月24日以「資本外逃:經濟發展的隱憂」為題報導說,「2000年中國資本外逃已達480億美元,超過了當年外商對華投資的407億美元;中國成為全球第4大資本外逃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4000多名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攜公款50多億元在逃。其中,有的已潛逃出境,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社會危害十分嚴重。」

在美國的中國問題分析家們認為,因為很多的外幣資金是從中國偷偷轉移出來,再以「外資」的形式進入中國的,以套取外資投資的政策、稅務優惠,所以真正的外國投資數目還有待核實。但因為中國財會制度的混亂,貪污腐敗的盛行,財務的真相可能永遠不得而知。

就此現象,2002年10月,應英國廣播公司邀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程曉農評論說,「中國是外國投資者的『天堂』,其實,中國也是本國權貴外逃資本的『天堂』,前者支撐著後者,才使中國的經濟暫時免於災難。」

法律制度不善 商業利益不保

據《華爾街日報》2004年8月18日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著名製藥公司Pfizer和英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製藥公司就專利藥方在中國被侵犯上告中國專利局遭敗訴一事,Pfizer公司對中國專利局的判決感到「非常痛心」,對中國市場上氾濫成災的假藥感到無可奈何。葛蘭素史克的公司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經決定撤出一種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主要配方,因為他們感到在中國保護版權配方的希望非常渺茫。

《華盛頓時報》2003年11月25日發表前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鮑伯-多爾(Bob Dole)的署名文章「自由市場陷入困境」。 文章以美國華人企業家、中國華晨集團前董事長仰融在中國作生意的悲慘遭遇提醒美國公眾和投資者:外資商人和私有財產在中國得不到法律保護。今年48歲的美國永久居民仰融在2001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曾以70億元的資產名列第三。文章說, 「遼寧省省長薄熙來無須經過任何法律手續就沒收了仰融在華晨集團價值三億美元的私人財產,當仰融欲在北京尋求法庭幫助時, 薄熙來通知北京司法機構,給仰融加上了莫須有的經濟罪名。薄熙來手下的遼寧省政府還抄了仰融太太(美國公民)的家。」

收購壞帳 飲鴆止渴?

資金的流入還源於外國銀行試圖分享中國國有企業的一份資產。《華爾街日報》今年8月11日消息說,外國投資者目前正在爭相收購中國國有銀行系統中積累的大量的壞帳,捲入「中國現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性不良貸款拍賣」的熱潮。

中國於2001年首次將其壞帳資產出售給外國投資者,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Hua Rong Asset Management Corp.)是解決中國壞帳問題方面的一個先驅。該公司與外國投資銀行建立了合資企業,並對不良資產進行國際性拍賣。在此前的1999年,共有人民幣1.4萬億元(1美元=人民幣8.28元)的銀行壞帳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轉移至四家新組建的資產管理公司。

瑞銀(UBS AG)於2004年8月6日確認了一項交易,通過拍賣向華融購入價值1.85億美元的壞帳。華融負責處置由中國最大的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YY)轉來的不良貸款。 另外,花旗集團(Citigroup, C)、JP摩根(J.P. Morgan)、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WD)則仍在等待批准。

另外,據《華爾街時報》2004年08月13日報導,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將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投資銀行。高盛以支付6,200萬美元幫助破產的海南證券償付投資者欠款為代價,贏得了此項交易。另外,高盛計畫跟其他中方投資者合作,注資5,000萬美元,使高盛在這項交易中付出的總成本為1.9億美元。

2004年6月,「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向美國國會提交年度報告指出的,許多中國企業進入全球資本市場上是危險的,這些公司財務和運作透明度低,卻從美國投資者手中將大量資金捲進中國的「黑洞」。該報告援引資料說,2004年中國企業計畫通過在海外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約230億美元,比前幾年增加顯著。

外企在中國難保廉潔

英國雜誌《經濟學家》今年三月刊登了關於外資企業「在中國做生意」的系列文章, 報導了在中國實地調查的上百家外資企業的調查結果。報告指出,中國社會道德下滑、世風日下、人心不軌使投資環境惡化。「在中國做生意, 外國公司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行賄受賄,貪贓枉法;外國公司根本不能相信中國合資夥伴以及他們的公司管理制度」。

報告舉例說,美國百事可樂公司(PepsiCo)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擺脫四川的一個合資夥伴帶來的麻煩, 因為這個合資夥伴為了給自己換取好處(汽車、度假等), 竟然把企業秘密賣給了當地的一個政府部門。詹姆斯*布萊特是Subway(美式速食店)駐北京的一位主管經理, 他講述了他的合資夥伴(目前正在蹲監獄)是如何貪污公司二十萬美金的故事。他說,「人們無法無天,做事沒有任何顧忌。Subway已經進駐中國九年了,目前只有三十家分店。而當初剛進中國的時候,他們的雄心是開兩千家。」

報告還指出,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嚴重挑戰了西方的企業道德文明。「有些外國公司也不得不在這個大染缸裡隨波逐流, 喪失自己的職業道德;一位資深美國駐華領事館官員評論說『我很難想像外國公司〔在中國〕可以在保持自身廉潔的情況下而獲得成功』; 一位曾經在中國工作的英國商人狄姆*克雷瑣說,『我在跟一個沒有任何約束的社會打交道;如果你想在中國成功,你就必須入鄉隨俗、隨波逐流。』」

美國人伊桑葛特曼根據在中國工作三年的親身經歷, 寫了一本《失去新中國:美國商業、渴望和背叛的故事》(Losing the New China: A Story of American Commerce, Desire and Betrayal) 的書,反思外資在中國的投資。葛特曼在書中披露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官商內幕,如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代表以向中國官員行賄打開市場而引以為榮, 亞洲全球交易公司(Asia Global Crossing)的經理揮金如土造成公司財務虧損;和利用色情公關拉攏公司代表等違法舉措。

吸引外資的另一面:加速中國的崩潰?

旅美律師章家敦是2001年9月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一書的作者,他曾居住香港、上海等地達20年,並長期擔任大陸企業與外商並購案的法律顧問。此書預言中共10年內垮臺,因而聲名大噪。

章家敦認為2007年是中國的一個關鍵日子,因為在銀行領域,由於世貿組織的規定,外資銀行將於2007年的第一天獲得國民待遇,也就是他們會得到當地銀行一樣的待遇。現在的問題是,中國製造的經濟奇蹟是以推遲許多經濟問題為代價的,基本上說來,這些經濟問題都轉嫁到銀行體繫上去了,推倒中央銀行上去了。但不管外資的湧入如何能夠推遲問題的爆發,中國政府遲早要面對這些經濟上的巨大問題。當這些問題爆發時,就再沒有推後、延遲的餘地了。

在德隆公司的破產事件中,章家敦認為,已經顯示出了這一情況。德隆是私人企業集團,因為經濟的減速,它的貸款問題暴露了出來。這只是一個企業,但已經顯示出情況有多糟糕,體系是多麼脆弱。中央銀行不得不出面介入,挽救這傢俬人企業,因為擔心它會危及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人們可以想像,這只是一傢俬人企業所帶來的,想一想所有其他的私人企業,更重要的是,想想所有的國營企業,設想一下所有國家級的貸款專案-那些償還不了的。你把它們都加起來,如果有一天經濟緊縮,不管是軟著陸或硬著陸,經濟會緊縮,銀行體系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那時,外國的投資者們就可能血本無歸。

所以章家敦認為,中國的問題會越來越顯著,中國政府將會面臨它自己也解決不了的困境。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現在起,十年之內,中國經濟會出現危機,而政治體系也會隨之完結。


大紀元(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