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趙記者 跪拜溫青天——桃林口庫區返遷移民的乞盼書

作者:張耀傑 發表:2004-09-26 16: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4年8月26、27日,筆者陪同俞梅蓀冒著自投羅網的危險,到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人民醫院看望正在這裡接受監視治療的張友仁,順便也對同為桃林口水庫移民代表的李鐵、劉素娥、劉曉艷、李豐春、劉增復等人進行了調查採訪。在筆者收集到的文字材料中,有這樣一首和血含淚、情真意切的農民詩歌,標題為《乞盼書--桃林口庫區返遷移民心聲》,抄錄如下:

我們是桃林口滿族移民
響應號召為秦、唐而搬遷
到安置地有苦難訴
滿腹委屈有口難言
因走投無路萬般無奈
思前想後只有返遷
朝朝與庫水相伴
暮暮倒荒山而眠
有病求醫翻千山萬嶺
孩子上學隔地北天南
這裡推那裡攆別提多狼狽
搬出去遷回來滋味太寒酸
捶捶胸有愧於下代
跺跺腳無臉對祖先
舍小家顧大家落下什麼
失家失業失地失權
返遷移民向北京禱告
滿族兒女發肺腑之言
盼望趙記者
懇求俞總編
授權李博士
跪拜溫青天
捕蛀蟲捉碩鼠
懲腐敗治貪官
盡快回歸安置地
重新組建新家園
與您保持一致性
今後永遠不返遷

這首詩的落款是「桃林口庫區300名返遷移民」,詩中的「趙記者,俞總編,李博士,溫青天」,依次為趙岩、俞梅蓀、李柏光和溫家寶。

原《中國改革》農村版著名記者趙岩,是中國媒體記者中關注桃林口水庫4萬名動遷移民的悲慘遭遇的第一人。2002年9月,秦皇島市移民代表董達吊著被當地警察拉傷的骼膊來到《中國改革》雜誌社,幸運地見到了一直關注農民維權的趙岩。趙岩隨後不顧最高當局發出的十六大期間媒體記者不得擅自外出採訪的禁令,趁著總編輯溫鐵軍不在國內的空檔,帶領實習記者李敬、鄭現莉深入桃林口庫區實地採訪,並於2003年2月在《中國改革》農村版公開發表《移民上訪路--河北省桃林口水庫移民群體性事件報導》一文,真實地記錄了桃林口水庫移民特別是300名返遷移民水深火熱的生存狀態。文章發表後,據說公安部長周永康和新上任的河北省委書記白克明專門為此事做出批示。2003年4月12日,為了營救被當地政府違法勞教的移民代表、51歲的農村婦女王桂娥並幫助庫區移民討還搬遷安置費,《中國改革》農村版副主編李昌平與趙岩、俞梅蓀,與專程來京的秦皇島市黨委常委兼市委秘書長範懷良等黨政官員艱苦談判。兩週後,秦皇島方面終於讓步,已被關押勞教4個月的王桂娥提前8個月被釋放,由河北省統一下撥的一筆移民安置費,迄今為止卻依然沒有真正落實到庫區移民身上。

隨後,在香港《中國法制》任兼職副總編的俞梅蓀,又在該刊2003年總44期發表《秦皇島市失地農民維權討要移民安置費一瞥》,更加詳細地報導了發生在秦皇島市的庫區移民維權困境。

同樣是在2003年,法學博士李柏光在趙岩的鼓勵下與庫區移民簽訂法律代理協議書,據說這份協議書從來沒有履行過,並且於幾個月前正式解除了代理協議。箇中詳情筆者不得而知。

由於趙岩的被捕,桃林口水庫廣大移民的「盼望趙記者,懇求俞總編,授權李博士,跪拜溫青天」的熱烈「乞盼」,似乎已經變成了泡影。而筆者當面許給張友仁的不久之後再回來看望他的承諾,一時間也再難兌現。但願重病在身的張友仁,能夠守住最後的一線希望和一點精神,以便堅持到張和倒臺、趙岩復出的那一天。

這首《乞盼書--桃林口庫區返遷移民心聲》,原本已經被筆者錄入剛剛啟動的新課題《當代中國農民的維權訴求暨文化表達之研究》,鑒於撲面而來的政治寒流,筆者只好擱筆避禍。只是感於相識和不相識的秦皇島、唐山兩市庫區移民一再向俞梅蓀和筆者問候獄中趙岩的赤誠之心,筆者不得不飽含熱淚重新整理,以告慰正在監獄中和監獄外受苦受難的趙岩、張鳳、張友仁、劉曉艷們。

2004年9月25日於北京。

(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