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大而不強 人才缺口達90%

發表:2004-11-27 20: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連續九年年均新版譯著上萬種、《堂吉訶德》、《紅與黑》等外國名著的中譯本竟多達十幾二十個……隨著國門日益對世界敞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巨大需求帶來了翻譯數量和品種的極大豐富,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翻譯大國」。

  然而,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5屆全國理事會上,眾多與會的翻譯學家們卻表達了這樣一種憂慮:中國雖是「翻譯大國」,卻遠稱不上「翻譯強國」,因為翻譯的總體水平不高,魚龍混雜,粗製濫造之作仍有很多。據中國版本圖書館資料室統計,1978至1990年,全國共出版翻譯類作品2.85萬種;而1995年至2003年,翻譯類新書(不包括重譯和多版本譯著)的數量高速增長,達到9.44萬種。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外國文學出版研究會主任任吉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翻譯質量粗糙仍是令中國的外國文學翻譯界備感頭疼的一個問題。」任吉生說:「近八、九年來,一些出版社出於經濟效益的考慮,大量組織重譯外國文學作品,而譯本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出現拼湊他人譯作的抄襲現象。」據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許鈞教授介紹,中國的重譯潮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2年10月,中國正式加入國際版權保護《伯爾尼公約》,此後翻譯外國當代作品便需引進版權。因此,很多出版商將目光投向了古典名著,一時間各種新譯本充斥市場。許鈞認為,嚴肅的復譯應在前人的基礎上,融入對原作新的理解、新的嘗試、新的表達,是一項艱苦的再創造工作。但是,在重譯潮中,《紅與黑》出現了26個不同譯本,《堂吉訶德》也有十幾個譯本,有些質量平庸,有些乾脆就是胡譯、抄譯。

  與文學翻譯質量低下的問題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翻譯差錯現象更加嚴重。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林戊蓀指出,在中國,無論是旅遊指南,還是產品介紹,無論是名勝古蹟的說明,還是街頭巷尾的標牌,外文翻譯差錯已到了「俯拾皆是」的程度。

  林戊蓀認為,造成總體翻譯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翻譯人才,特別是高水平人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

  中國譯協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翻譯從業人員保守估計達50萬人。即使如此,現有的翻譯隊伍仍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分析說,首先,國內專業外語人員少,又集中在少數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和政府部門中;其次,外譯中工作由於相對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夠勝任中譯外工作的高質量人才則嚴重不足,估計缺口高達90%以上。

  林戊蓀說,要改變中國翻譯界現狀,建設真正的「翻譯強國」,必須加大對人才培養的力度,而且應該「文學翻譯和實用翻譯並重」。此外,應該通過翻譯資格認證等手段加強行業規範,保證翻譯工作的嚴肅性和高水準。中國人事部於2003年開始試行全國統一的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這一舉措被很多翻譯家稱為 「中國翻譯界近年來取得的最重要進步之一」。目前,這一考試已舉辦了兩次,約4600人參考,平均通過率為30%。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