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在中國成了第二階級語言?

發表:2004-12-31 03: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全球「漢語熱」持續升溫的情形下,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達3000萬,100多個國家的2300餘所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漢語進入美英日韓等國的中小學課堂。可是中國人卻只有一半能說普通話,同時有四成人看不懂繁體字,形成了「外熱內冷」的狀態。作為母語的漢語在中國有日漸式微的現象,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了。

據人民網報導,曾經一起有關「漢語保衛戰」的討論,就大大引起人們的關注。在「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為了漢字文化的偉大復興》文中指出:在全球化的語境下,由於英語、拉丁文在國內的普遍使用,使得中華母語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面對母語危機,應呼籲全球華人保衛漢語,展開一場保衛戰。

「母語有了危機」、「母語遭到傷害」,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實。舉例而言,在今年上海舉辦的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上,500 多名黃皮膚黑頭髮的學界精英出席大會。但是從論文彙編到會議網站,從演講到提問,甚至會場門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學的博士很納悶:為何論文彙編沒有中文?甚至有學者申請用漢語作報告竟然沒有獲得大會主辦方的同意。

這些有著高深學問的專家學者在自己的國土上竟然不能講「母語」,難怪一位武漢大學的教授在一次講演中不無感慨地說:漢語現在中國正在沒落,與其說是英語的「入侵」,倒不如說是「中華母語」的悲哀。是中國人自己不把自己的語言當一回事,自己看低了自己的「母語」。在有些場合就連「中國」二字也懶的說了,只用「CHINA」來代替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的運動服上除了 「CHINA」和國旗以外,「中國」這兩個最具「母語」代表的漢字卻無處看到,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中華母語的強盛就是中華民族的強盛,中華母語的發展就是中華民族的發展。語言是根植於民族靈魂與血液間的文化符號,她不僅是一種表達工具,也跟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密切相關,真實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蹤跡,成為延續歷史與未來的血脈。如果說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語言中,那麼保護語言其實就是保護文化,保護母語就是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護育著華夏五千年的文明。

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漢語卓然昭顯出中華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在國際化的聲浪中,英語固然是國際交往中的重要工具,然而,不管社會怎樣發展、國際交往怎樣頻繁,母語絕不能丟,因為,語言與民族的關係是唇齒相依、魚水共存的關係。

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的母語是民族精神的載體與表現形式,延續著五千年的文化命脈,是中華文化永遠不可丟棄的家園。丟棄了母語、冷落了母語,就會讓中華民族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