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調查3247名科學家 1/3科學家學術造假

發表:2005-06-12 15: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學術造假行為在科學界大行其道,這可能對科學的嚴謹性與真實性構成威脅。有三分之一參加調查的美國科學家們承認在過去的3年裡至少有一項實驗研究給他們帶來了麻煩。

  什麼是學術造假

  學術造假行為則大致包括3方面內容,即: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規則,過多借用同行的錯誤實驗數據以及剽竊。

  這些行為正「在雷達的監督下明目張膽地風行」,「健康伴侶」研究基金會的布賴恩.馬丁森說。他跟他的同事在9日出版的《自然》期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

  在被馬丁森的研究描述為最嚴重的10個問題裡,有不到2%的科學家承認對研究數據進行過造假、曾經剽竊過他人成果或者故意忽略臨床實驗中的重要規則。接近8%的人說自己只是忽略過臨床實驗中的非重要規則。

  受調查者多從事生物醫藥研究

  馬丁森的調查總共回收了3247名科學家的調查問卷, 其中大約有40%的人早在 2002年就收到調查問卷了。問卷訪問的全部都是享受美國國家衛生學會基金資助的美國科學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生物、醫藥或者社會科學的研究,另有一小部分致力於化學、數學、物理學和工程學的研究。

  調查顯示,將近13%參加調查的科學家們承認他們濫用了「別人」的錯誤研究數據,同時近16%的人說他們曾更改過實驗計畫、實驗方法甚至研究結果。

  學術造假兩大原因

  一些科學家辯解說自己這麼做完全是因為「來自資金贊助方面的壓力」。

  馬丁森認為,學術造假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科學家們承受著來自其他研究人員的壓力;二是他們還必須承受來自讚助公司施加的壓力。

  但美國杜克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致力於生物醫療研究的副所長戴維.克萊頓說,他認為這兩種理由未免有些冠冕堂皇,似乎想要說明學術造假是可以理解的行為。不知道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行為會更加常見還是漸漸隱退。

  馬克.弗蘭克爾是美國發展科學協會科學自由、責任和法律計畫的負責人。他本人並沒有參與這一調查,但他說調查的結果並沒有過多地出乎他的意料。不過弗蘭克爾認為這項調查僅僅涉及了科學家團隊的一部分人,因此不能以偏概全,打擊一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