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的大學生寫不出《鄉村八記》?

發表:2005-08-15 2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二年級學生李強,今年春節前深入太行山區實地瞭解中國農村的真實情況,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一份名為《鄉村八記》的4萬字調查報告。溫家寶總理在看過《鄉村八記》後,在覆信中寫到:"一位二年級的大學生如此關心農村,實屬難得。"
李強懷抱著對國家與社會的強烈責任感,表現了一個年輕學子應有的勤奮、踏實的作風和認真瞭解農村、瞭解國情的科學態度,確實值得讚許。可是,筆者注意到,作者李強其實是一個從小在山西城市中長大的學生,他撰寫農村調查報告的初衷也是在於,此前對農村的瞭解主要來自媒體、文學作品和親戚的轉述,而這次,他選擇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真實的農村。

為什麼《鄉村八記》會是出自一名城市大學生之手,按理說,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大學生對他們的家鄉瞭解地更多,有更大的發言權,他們更有理由寫出這份4萬字的農村調查報告。可是,我們遺憾地看到現實中大學生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論文等少之又少,與在校大學生的數量簡直不成比例,而這份震撼大學校園的調查報告卻是由從小在城市中成長的大學生撰寫,更應令我們反思:寫出《鄉村八記》的為什麼不是農村大學生,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緣何在農村話語中缺位?

對此,清華大學李子奈教授認為,"農村來的學生因為一直忙於求學,大多也對農村實際情況知之甚少"。筆者認為,求學與實踐並不矛盾,古語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知道躲在象牙塔中讀"死書"的大學生怎能說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呢?何況,對於農村的大學生來講,關於農村的種種情況就在自己的身邊,無需行萬里路,"知之甚少"實在說不過去。

農村學子對家鄉、對農村的"熟視無睹",反映了長期以來城市農村二元分治下人們的真實心態。農村在很多城市人眼中代表著貧窮與愚昧,而農村的父母也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長大了做"城裡人"。農村大學生作為農村的精英,比起同齡的夥伴們更有可能幸運地完成從"鄉下人"到"城裡人"的跨越,從而徹底擺脫那種頭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雖然他們根在農村,心卻早已遠離了那片養育他的黃土地,眼前所見已是繁華的都市。農村大學生對於城市的熱情、嚮往,使得他們選擇了對待家鄉的冷漠,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不願提及自己的出身,因為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自卑,我們怎樣能指望他們沉下心來寫出諸如《鄉村八記》的文章呢?

我們常常說中國九億農民是中國最大的弱勢群體,表現之一就是中國農民缺少其應有的話語權,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權利需求,而話語權的缺失又進一步造成了農民的弱勢,以致造成惡性循環。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農民們自身素質的侷限,難以進行"話語轉換",不能系統地、有效地並通過合理途徑來表達觀點、聲張權利、尋求救濟。農村的大學生作為農村中同齡人的佼佼者,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理應在改變農民、農村"弱勢地位"的道路中承擔多一份責任,為三農問題鼓與呼,為父老鄉親們謀福利。

隨著大山裡走出來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農村大學生群體更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擰成一股繩,集體發出農村的聲音。"自助者天助",農村僅僅依靠少數熱心的學者為之奔走顯然是不夠的,如果連大山裡優秀的兒女們都拋棄了那片黃土地、遠離了家鄉父老,不知是農村的不幸,還是整個中國的悲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