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蔣介石的侄孫女:「蔣家菜」與蔣家人

發表:2006-01-31 19: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蔣家王朝」這個詞,對中國大陸的成年人來說,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由於兩岸長期的隔絕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大陸民眾中真正瞭解蔣家一些重要成員普通生活的人並不多。本刊記者日前在香港訪問了「蔣家菜」的創辦者、蔣介石先生的侄孫女蔣孝玉女士,請她從飲食的角度談了有關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蔣方良、蔣緯國等已經故去的「蔣家王朝」主要人物的生活點滴。

蔣介石、宋美齡中菜西吃

記者:以您看來,蔣介石先生、宋美齡女士在飲食上最明顯的特點是甚麼?

蔣孝玉:吃的方式很有特點,是「中菜西吃」,就是用吃西餐的形式吃中餐。

喜慶宴會的時候一般有六小碟或者八小碟,然後是幾個主菜。

每個人的筷子都落不到大盤子裡面,全部都是官邸裡面的衛士用大盤子端到你面前。小碟菜是集中放在一個很大的盤子裡面,永遠是從你的左邊上菜。有一副刀叉放在大盤子裡面,每個人都是先用刀叉將大盤子的菜撿到自己面前的盤子裡,然後再吃。從小到大我們就是中菜西吃,沒有說用自己的筷子到大盤子裡面直接夾的。

他們平時吃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我們小時候到叔公(蔣介石)家裡去,一般都是在喜慶宴會的時候,吃的就比較講究。我們多是在過年過節、兩老生日、聖誕節的時候回去,因為我們當時住在臺中以便上學。

蔣介石偏愛家鄉傳統小菜

必不可少的是鹼筍鹼冬瓜

在官邸逢年過節的時候,中式宴會的菜式中一般都有雞、魚,還有魚翅、海參等。但是到宴會快尾聲的時候,都會出兩樣東西,一個是鹼筍。就是將鹼筍用涼開水浸泡之後撕成細條,切得很短,放在小碟裡面澆點香油就吃了。叔公(蔣介石)最喜歡吃這個。另一種是鹼冬瓜,寧波人很愛吃醃製的東西。

叔公就是很喜歡吃家鄉的東西,所以上述兩樣東西,在每次中式宴會快結束的時候是一定會端出來的,可以說是偏愛。而中秋節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東西,就是芋頭,廣東人稱芋頭仔。不是那種蕃薯或者北方人稱的地瓜,是小芋頭。

在主菜以後,會出一點這種東西。這都是寧波人的小吃。芋頭可以蘸糖吃,也可以去皮直接吃。

叔公對家鄉的菜還是很喜歡的,很懷戀以前家鄉的食品。祗要是吃中餐,家鄉小菜是必備的。

當時我們每年在聖誕節吃西餐,而且必定有一對嘉賓,就是當時的「副總統」會來,所以陳誠、嚴家淦都來過。聖誕節祗請一對外人,就是當時的「副總統」。再往後的時候,過年、聖誕節的時候就會有孔家的人來,舅公宋子安常常在我們的宴會出現,我祗見過孔祥熙和宋靄齡一次,宋氏三姊妹中祗是沒見過宋慶齡,從小到大都沒見過。

宋美齡飲食節制重視水果

記者:宋美齡女士長壽且駐顏有術,她在飲食上有甚麼特點呢?

蔣孝玉:叔婆(宋美齡)為甚麼會長壽且駐顏有術,我不敢定論,但是應該與她吃東西非常有節制有關係。我從來沒有見過她吃很多東西。

我們舉行宴會的時候,她和叔公分坐長餐桌的兩頭,他倆都是第一個拿菜。因為每次宴會都有大約二十多人,都是中菜西吃,坐那種長條的西餐桌,都是兩個菜一起上,分別從兩頭開始。叔公那邊的菜向左傳,叔婆這邊也是向左傳,他們分別是一道菜的起點和終點,同時開始。

我看叔婆(宋美齡)拿菜,每次都是很節制的,永遠都是勸別人多吃一點。她會夾菜給常常坐在她一左一右的嬸嬸(蔣方良)和我媽媽。

從小她就對我們講,每天一定要吃一個蘋果,醫生都不用看了。

蔣經國因糖尿病而忌口

但是叔叔(蔣經國)家裡,就是一碟一碟的菜放在面前,也是比較簡單,一般過節時有魚、蝦和炒肉絲。我們經常到叔叔家吃飯的時候,他已經吃得很清淡了。因為他有糖尿病,原來很喜歡吃的肉等等,都已經要控制了,所以都要吃得很清淡。而且到後期,他的飲食是專人負責,很多東西絕對不再給他吃。聽我媽媽講,有時叔叔很饞,但是也沒有辦法。一個人往往越是不能吃的東西就越想吃,他不能吃餅乾、甜的東西、面、米飯澱粉類的東西,糖就更加不要想了,祗有吃肉和菜等。

叔叔基本上甚麼都吃,沒有明顯的喜好。但是比較特殊的是,在士林官邸吃飯,他們都會喝一杯紹興黃酒,而且是溫過的。基本都是一人一小杯,如果多要可以講,但是沒有人敢這麼放肆,都比較拘謹。我們女孩也有一杯,可以喝,但是不會喝的也可以不用,我那時也不喝。多半是男人們在喝,但是印象中沒有一個人說我要加點酒。

蔣經國性情開朗擅跳俄國舞

大叔叔(蔣經國)有著很開朗的個性,也很會講笑話,喝酒很豪爽。我還見過他當著很多人的面,跳那種蹲在地上、叉著手臂不斷交替伸腳、節奏很快的俄國舞。【記者插話:那種舞蹈好像不太好跳呀?】是的,他跳得還不錯,大概是當年留學俄國的時候下功夫學的。

我當年是嫁給了空軍軍官,我們開晚會的時候,大叔叔(蔣經國)來參加,就給我們跳這種俄國舞。那時候他當「國防部長」一職,位高權重,但是他一點架子都沒有,與普通民眾打成一片;而且,對於我嫁給空軍,也非常高興。

大叔叔有一次去叔公(蔣介石)的官邸,穿了一個夾克走路回去,戴著個帽子。衛兵不曉得是他,就喝令他停住檢察。大叔叔馬上聽話地停下來,一點都不發脾氣。如果是一般人,自己地位已經很高,回自己爸爸家還要衛兵管?衛兵認出是他的時候,嚇了一跳。這是官邸的衛士給我講的,說大先生(衛兵稱蔣經國為大先生)這麼明禮,因為作為衛兵,檢察到官邸的生人是職責所在。難為在我們沒有認出大先生,他也沒有甚麼責怪。一般有這種地位的人,往往會驕傲得不得了,讓他站住接受檢察,會說你衛兵算甚麼東西?但是大叔叔一點都沒有生氣。

蔣經國親民不重視享受

記者:經國先生是臺灣經濟起飛的奠基人,他對生活如何享受呢?

蔣孝玉:叔叔(蔣經國)對於生活,可以說沒有甚麼享受,除了與朋友在一起聚會的時候。他基本上甚麼都吃,沒有特別的喜好。

當臺灣的行政院長之前,他幾乎晚晚都有應酬,不是與部下就是與好朋友。但是到他做了行政院長的時候,就對我嬸嬸(蔣方良)說:我們以後不要在外面吃飯了,全部在家裡吃,聚會可以放在家裡。因為地位太高,在外面吃飯不方便。

之前他們經常在外邊吃飯,多數吃上海菜,最常去的是輔導委員會開的一家餐廳,好像叫「欣欣」。

為甚麼說他沒有甚麼大的享受呢?因為他基本上是為公務應酬。他很多時間是在外邊巡視,比如臺灣的橫貫公路在修建時,他經常巡察。他還經常到各地與老百姓接觸,是一個很親民的人。往往他坐在路邊就吃了,讓人家覺得很隨和、開心。臺灣的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因為他很平易近人。

我覺得他一個很好、很聰明的原則是,不用親戚做事情,怕親戚給他惹麻煩。僅有的兩人是例外,都是非常清廉的,一個叫(宋明義),一個叫(宋時選),他們是我的表哥。經國先生祗用了這兩個親戚,其他應該是沒有了。宋時選是青年救國團的,宋明義後來在銀行界做到中小企業銀行的董事長。兩位表哥都是很刻苦耐勞的青年,是經國先生看中的。

蔣經國家中沙發用了幾十年

叔叔(蔣經國)家中是很樸實的,沙發幾十年都沒有換過。他搬到(七海中心)的時候我去過,現在的官邸叫(大直),此次我嬸嬸過世,我也去告別,發現幾年了,原來的沙發竟然沒換過,還是原來用的木沙發,是有軟墊的那種木沙發。他們可以用公款,誰會管他?但是他們不用。

蔣孝文的房間此次我也去了,還是原來的木板地,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

蔣方良講有點俄羅斯味但很流利的寧波話

【記者插話:蔣方良女士是俄羅斯人,她後來中國話講得怎麼樣?】

非常流利,但是她講的是寧波口音的浙江話,或者說帶一點俄國口音的寧波話。一口寧波話,我有時都聽不懂,急得冒汗,祗好看著我媽媽。蔣方良的寧波話是跟我媽媽學的,兩個人好得不得了。當我叔叔出差的時候,我媽媽就住他們家了。

我從小是半年看不到媽媽的,她每年有半年住到嬸嬸家裡陪她。因為我小時候是住臺中,據說臺中比較適合小孩子唸書。我媽媽一去臺北就是三個月,基本上是宋美齡生日的時候,我媽媽就住到經國先生家裡;第二次是叔公(蔣介石)十月三十一號生日的時候也要去住,又是三個月不回家。小時候我們都是半年看不到媽媽的,都是佣人、褓姆帶我們。我在臺中住了九年,一直到我們讀大學,才搬到臺北,那時候我才經常到叔公(蔣介石)的官邸。與大叔叔(蔣經國)、小叔叔(蔣緯國)的家裡,來往得就比較頻繁了。

當時經國先生的官邸在長安東路一段十八號,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四條通」。

蔣緯國喜肉食性格豪爽

二將軍(蔣緯國)就比較喜歡吃了,特別喜歡吃肉類。他在世的時候,很喜歡到我家裡來,吃我做的熏雞。

【記者插話:你從小就會做菜嗎?】

不是,是結婚以後才學的。從八十年代初開始,他常常會來我家裡吃飯,因為嬸嬸(蔣緯國太太)和堂弟長期在美國居留。其實這也祗是抽空來吃,因為他身居要職,平時應酬是排得滿滿的。往往是因為不舒服了,將應酬退掉,當時約二將軍吃飯是很不容易的,要提前一兩個月,都是排得滿滿的。但是當他不舒服的時候,他的秘書蔡參謀就會打電話給我,說將軍今天要過來吃飯。

我給他準備飯菜就很麻煩了,先是要馬上找人陪他吃飯,不能祗是我們兩個人吃呀,怎麼也要是一桌呀。當然,有時他會請(吳佑齡)伯伯、著名影星張艾嘉的媽媽(魏淑娟)女士等一些人來我家裡吃飯,所以我家裡永遠都會有乳鴿、雞、牛腱子,這是他很喜歡的幾樣。他一個電話來,我馬上就要準備。

小叔叔(蔣緯國)性格比較活躍、開朗,很會講笑話,很會娛樂他人,讓別人開心。他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大家都很喜歡他。

相對經國先生而言,緯國先生更加豪放一些,更加像一個武人。

他外出的時候從來不帶衛士,最多是一個司機跟著他。

他最高做到三星上將,是聯勤總司令,最後是國安會秘書長。

他喜歡肉類的東西,很喜歡吃肉。從性格來講,緯國先生更豪爽一些。當然他也是甚麼都吃的,比如魚。

【記者插話:所以老蔣先生生活更加儉樸一些?】

其實叔公(蔣介石)也是甚麼都吃的。

媽媽為蔣家犧牲青春

宋美齡出面保證養她一輩子

我媽媽(孫薇美)在蔣家是很受尊重的,主要是因為我爸爸的間歇性神經錯亂導致的家庭問題,是由宋美齡出面勸說我媽媽繼續維持這個家庭的。蔣經國和蔣緯國見了我媽媽都是叫嫂子,很尊重她。因為我媽媽等於是「活寡婦」,但是她堅持下來了,為把我們培育帶大。

我爸爸蔣國炳原來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學生,從日本讀書回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始神經錯亂。而我們家族五代沒有人得過這個病,所以當時我媽媽講,懷疑是日本人給他吃了甚麼藥,造成了他的神經錯亂。當然這沒有具體的證據。

我爸爸得病的時候,我媽媽才二十四歲。當時我媽媽的娘家要把她領回去,因為我爸爸得病之後容易發脾氣,而一發脾氣就要打人。這時叔婆(宋美齡)就出來做中間人,說「阿薇呀,你不要回去。你在我們蔣家,我們蔣家會養你一輩子,你放心好了」。

聽了宋美齡的話,我媽媽就沒有返回娘家,一直留在蔣家,也就維持了我們這個家庭的存在。蔣家也的確做到了養我媽媽一輩子。

我叔公(蔣介石)過世的時候,我們就開了家庭會議。我們幾個孩子說,我們已經都長大了,有能力可以養媽媽了,不需要蔣家再給錢了。那時我哥哥已經結婚,我們也都嫁出去了。

但是,蔣經國還是堅持供養我媽媽,繼續每個月從自己的工資裡面拿錢給我媽媽。雖然我們已經開過家庭會議,說不要蔣家再出錢供養我媽媽了。當時是蔣緯國太太出來主持的這個會議,還有一個堂哥叫蔣祥慶也是主持人之一。當時說叔公(蔣介石)過世了,以後你們認為應該怎麼樣?我出面說,我們都大了,我們自己可以供養媽媽了,不需要你們那邊再供養了。當時兩個主持人都很開心,認為我們很明禮。堂哥蔣祥慶當時實際上是官邸的官家,他既是親戚,也是長期負責服侍夫人(宋美齡)的。

當然,我爸爸並不是那種瘋子,而是間歇性發作。比如天氣變了,就不安寧了。思維有問題,但是如果不發病,與常人差不多。每餐他一定要六菜一湯,不夠數目就要發脾氣。一遇到他發脾氣,我媽媽就趕快溜走。

主要是保持原有口味

菜式有保留亦有創新

記者:您推出的菜式都是蔣家常吃的嗎?

蔣孝玉:我現在推出的菜式,主要是保留了我們蔣家日常菜式的口味,但是式樣麼不完全雷同,式樣的變化相對會比較多一些。  

【記者插話:您在「蔣家菜」中對蔣介石先生偏愛的小菜有體現嗎?】

有幾個是的,比如說涼拌蕫蒿,是我們家六小碟或者八小碟中的必備菜式之一。還有紅燒海參,是我們家特有的味道,是用蝦籽悶的。叔公(官邸)的紅燒排翅我不會做,而且那麼厚的排翅,我在外面也沒有見過。我在臺灣的「新同樂」等餐廳,都沒有吃過那麼厚的排翅,很大很厚,真的很漂亮。不知道當時他們從哪裡找到的,那麼厚的魚翅,真的很難見到。

【記者插話:您自己這邊保留的蔣家菜還有甚麼?】

比如薰魚、郩肉、脆鱔、涼拌蕫蒿。涼拌蕫蒿是季節性的,到冬天就會推出這個菜式。還有用新鮮冬筍、五香豆腐乾、茼蒿三樣拌在一起的涼拌三色。叔公(蔣介石)喜歡吃鹼筍,但是我覺得那個沒有甚麼味道,光一個鹼字,我一直不吃。

叔公喜歡吃鹼筍,我認為主要是一種對家鄉的懷戀。

主菜中有紅燒海參等,具有典型的叔公(蔣介石)官邸的味道。還有炸雞、蔣家嫩雞等。其中蔣家嫩雞是用湯燙熟的,其中的澆汁是有秘方的。但是有些特殊的菜式,如將米磨了以後做漿,這個我們家裡有些人很喜歡,但是不適合大眾口味,我就沒有拿出來。

普通材料精細製作

蔣家飯菜都比較偏軟

我可以這樣講,蔣家菜的菜式很簡單,因為叔公(蔣介石)本身是一個不尚奢華的人。「蔣家菜」的一個特點是,雖然用料不昂貴,材料都是家常材料,但是做功精細,味道很特別,或者說是「粗菜精做」的典型。

我們家吃飯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比較軟。好像鹵鴨腎,都是比較偏軟的;而香港這裡的鹵鴨腎,都是偏脆的,我反而不習慣。

【記者插話:你是跟誰學的呢?還是無師自通?】

我不是在叔公官邸學的,因為到官邸還跑到廚房,是沒有禮貌的。我主要是因為自己品嚐得多,根據自己的感覺。比如如果我到朋友家去吃到很好的菜式,我就會請教如何做,然後回來自己學著做。當然我也看了很多這個方面的書,逐漸積累而來的手藝。因此,我也可以說是無師自通。

很多事情是環境造成的。其實做菜安排時間很重要,我們知道甚麼東西先處理,甚麼東西後處理。該燉的要先燉下去,兩個鐘頭一定有一餐好飯吃。會做飯的人,一定會安排時間。其實這與你做日常工作一樣,時間安排得好,做事有條理,你就不會手忙腳亂。

「上將青瓜」來自蔣鼎文

謝東閔命名「十全豆腐羹」

記者:菜式中有些來自國民黨政軍名人的家庭特色菜,可否介紹一下?

蔣孝玉:有些是我到他們家吃飯時,感覺很好,就請教之後學著做的。比如「上將青瓜」這個冷盤,就是蔣鼎文家裡保留的菜式,脆而爽口,刀功精細。蔣鼎文官至上將,所以我將之命名為「上將青瓜」。蔣鼎文上將家中是很注重吃的,他們家廚師的手藝很好,做的菜真的很好吃,我當年在臺灣的時候常常去他家吃。那時蔣鼎文已經過世,但是他的小兒子與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的小媳婦沒事就到廚房學習,然後教我做。這個小媳婦就是原來出版《投資中國》雜誌的程伶輝【記者插話:我見過她兩次,她曾經到我們《中國評論》編輯部來過。原來她會做菜】。程伶輝是蔣鼎文小兒子的媳婦,她跟他們家的廚師學會了一些菜式,家中保留了蔣鼎文上將生前很喜歡的青瓜菜式。她現在是臺灣很有名的企業家。

還有「十全豆腐羹」,是曾任副總統的謝東閔給起的名字。她與我小叔叔(蔣緯國)一起到我家裡吃飯,喝了我做的湯,感覺很好,說:「這個豆腐湯這麼好喝,裡面有沒有十種材料哇?」我說已經超過十種了。他很客氣地說「我可不可以給個名字呀?」我說太歡迎了。他說:「就叫十全豆腐羹吧。」

當然,還有一些菜式是我從當年的一些名人家中學到的。

中評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