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中國受害 台商吁臺灣朝野重視

發表:2006-03-18 2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總統陳水扁今天接見「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代表,協會理事長高為邦表示,在中國投資受害的台商遠多於成功台商,失敗原因非經濟因素造成,是遭到不法略奪侵犯,且沒有人能討回公道。他呼籲,朝野能重視台商在中國投資受害問題。

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成員,重申投資中國有政治、商業風險。與會者發表感想,呼籲朝野、國親能重視台商受害問題。

高為邦表示,受害台商政治立場不分統獨藍綠,各種信仰者都可能變成受害者。根據他的觀察,受害者遠多過成功者,失敗原因是非經濟因素造成,例如遭到不法略奪、侵犯,但沒有任何受害台商能討回公道。

他說,成立協會目的是希望凸顯台商在大陸風險,很感謝總統,得到政府回應,希望朝野、國親能重視台商受害問題,因為臺灣主權獨立,若台商被欺負,領導人都不敢吭聲的話,就不配作一主權獨立國家。

高為邦指出,目前大家僅聽到很少數受害,與事實差距大,第一,是因為媒體報喜不報憂,一旦報導出來,會被中國列為黑名單;第二,是被害者不敢站出來。

林俊彥指出,台商過去中國投資,多半持自求多福心情,希望從今天起可寄望於祖國,祖國可做為台商後盾。總統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兩岸經貿思維,他建議可加上「開放環境」四個字。

他認為,臺灣過去「西進中國」口號是錯的,未來是否可以是「東進美國」,不知為何臺灣政策一直往西邊看?台商受到中國因統戰所給優惠所吸引,但臺灣是法治國家,遠比中國投資環境好。

他說,北京往往講得好聽,但地方多半不依照執行,在中國投資受害的台商何止千人、萬人。

扁:中國不能是唯一市場

總統陳水扁今天表示,上任後提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兩岸經貿思維,重點在「有效管理」,卻被簡化為「積極開放」,這非常嚴重,因此,今年元旦揭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但不是緊縮政策,也不能簡化在開放、緊縮間作一選擇。臺灣要走出去,但中國不能是唯一市場。

總統詳細闡述政府這幾年兩岸經貿政策思維想法,強調中國不是正常國家、不是法治民主國家、貪污腐敗非常嚴重,政府有責任提醒大家投資中國政治風險。

他表示,投資中國,不僅只有政治風險,還有商業風險,因為中國不是正常國家,不是一般國家,不是法治民主國家,無法無天、貪污腐敗,非常嚴重。許多台商投資中國,卻落入中國陷阱。

總統再舉例,臺灣是溫馴可愛兔子,進入瓷器店後,卻被中國大象踩在腳底下,大家怕大象抓狂,因此,要求已被踩傷的小兔子不能掙扎喊痛,甚至到時候可能被踩死,欲哭無淚。

前總統李登輝曾提出「戒急用忍」兩岸經貿政策,即使如此,仍阻擋不了台商投資中國熱潮。

總統說,國家安全會議向他建議,即使「戒急用忍」,若沒有管理,還是等於開放,再加上二OO一年經發會達成共識,因此,他提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兩岸經貿思維,強化有效管理之下,可考慮積極開放。

他表示,此政策重點、關鍵在「有效管理」,但政府部門、民間業者卻把這八個字拆開,「有效管理」不見了,有些人只說「積極開放」,沒提到「有效管理」這是非常嚴重問題。

總統強調,政府有必要講清楚,不能被誤導或簡化,所以,他在今年元旦揭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這才是原先八個字的用意,一旦講清楚,至少大家不會再有誤會,不會有誤導或誤信。

不過,總統也說,「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並不是緊縮政策,也不能簡化為在開放、緊縮間作一選擇。

他指出,臺灣是海島,但非孤島,臺灣要成為世界島,只有走出去,才有未來;但臺灣走出去,不是都走到中國,中國不能變成臺灣唯一選擇、最好選擇或全部選擇。

總統說,任何國家都沒辦法拒絕投資中國的誘惑,但臺灣若過度向中國傾斜,一旦臺灣經濟失去主體性,變成另一個國家附庸,對臺灣非常不利、非常危險。

因此,總統重申,中國可以是臺灣的市場,但絕對不是唯一市場,也不是最後市場。政府有責任提醒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被大象踩在腳底下,若被踩死,血本無歸或有三長兩短,屆時後悔已來不及。

(中央社記者蔡素蓉臺北十七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