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一名香港反送中抗爭者在集會上揮舞著美國國旗。(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7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將要卸任,據港媒報導,其接任人選為伊迪。香港於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時,伊迪擔任駐港澳總領館政治部主管,並因「密會」時任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與常委羅冠聰等人,遭到北京批評。
明報今天報導,今年稍後,梅儒瑞(Gregory May)將轉任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副館長,至於其空缺將由伊迪(Julie Eadeh,另譯伊珠麗)接任。
然而,在香港爆發「反送中」期間,香港親北京媒體曾報導伊迪跟黃之鋒、羅冠聰等人「密會」。對此,中共外交部駐港公署當時發出聲明,指美領官員接觸「港獨」組織頭目,還曾就此約見美國駐港澳總領館官員,提出嚴正交涉。中共官媒央視與大公報也先後點名伊迪為「幕後黑手」。時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塔格斯則回應,美國外交官只是履行職責,美領則解釋當天也有跟建制派、民主派的議員及商界人士會面。
報道指出,基於這種背景之下,若伊迪赴港任職,香港跟美國駐港澳總領館的關係將如何發展,引發關注。
報道稱,新任命消息已經在香港政圈及外交圈子盛傳,但在尚未正式公布前仍存在變數,尤其不知道北京是否反對任命。根據《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之第12條,領事館館長必須經過接受國准許,方可執行職務,倘若國家拒發領事證書,則不需向派遣國說明其拒絕的理由。其實在2020年中澳關係遭遇低潮時,澳洲駐港澳總領事當年2月離任之後,澳洲傳媒報道接任總領事華怡德的簽證並未獲批,直至同年10月才正式上任。
智庫百家塔政策研究所共同創辦人陳偉信表示,一般到任的總領事會向赴任國家遞交文書,得到認可才能到任,這個過程是接受國的權利,因此某程度上北京有權決定何時接受到任,過去已經有延期先例,「一日不交換(文書),(新總領事)一日都開不到工,就不是一個外交人員」。
報導引述中共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說法,指外交官的行為始終受制於政府政策,「不敢說中央政府一定因為其背景而不批准任命,始終要聽其言觀其行」。
劉兆佳表示,不論誰接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北京中央政府與國安公署,甚至特區政府均會「睇到好實(看緊)」,但在香港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之下,北京當局「不至於太擔心」。
談及若最後真的由伊迪出任,是否影響中港關係的修補進程,劉兆佳表示,新任外交官履新時,一般會禮節性拜會不同官員,而特區官員的應對態度始終取決自中美關係的大局,而不是基於個人情緒。不過,伊迪的背景可能會讓她在香港工作時,遭遇更多困難,亦可能引發愛國愛港陣營的質疑及憂慮。
其實,近期傳出多起涉美國領事的爭議事件,包括有香港學校向師生發出「提示」,指參加美領活動恐違反《國安法》。將要卸任的梅儒瑞也在媒體訪問中透露,美領館在香港租用場地已是越發困難,並曾多次發生預訂酒店或場地後遭到突然取消的狀況,也有場地私下承認是遭到港府施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