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產生過102部曆法

發表:2006-05-13 1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夏歷是中國傳統曆法之一,也稱為農曆、陰曆、殷歷、古歷、舊曆等。夏歷屬於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週作為一個月,平均月長等於一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叫作「陰曆」。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一個回歸年,並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使用夏歷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中國的曆法與紀年採用陰陽干支三合歷;上古時期,根據不同的農業牧業生產情況需要,分別產生過太陽曆法和太陰曆法。農曆作為傳統曆法,最早源自何時無從考究,據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典籍多有記載,現時陰陽合一的曆法規則一般認為源自殷商時期。

從黃帝曆法到清朝末期啟用西曆(公曆)始,中國歷史上一共產生過102部曆法,這些曆法中有的曾經對中國文化與文明產生過重大影響。

比如夏歷、商歷、周歷、西漢太初歷、隋唐大衍歷和皇極歷等,有的曆法雖然沒有正式使用過,但對養生、醫學、思想學術、天文、數學等起到過重大作用,如西漢末期的三統歷和唐朝的皇極曆法等。漢朝以前的古代中國曆法以366天為一歲,用「閏月」確定四時和確定歲的終始;已經有日、月、旬和時的時間單位,具備了陰陽曆的技術;觀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運動規律,用「閏月」「減差法」來調整時差;曆法實施成為重要大事,主要內容之一是「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和「正閏余」,即確定閏月位置和如何減去多餘出來的天數(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數),由此來確定年歲的終結和開始。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周朝王室衰落,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現多軌制曆法,亦即各諸侯和各地部落還有自己的地方曆法;秦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曆法。

漢朝初期開始曆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一曆法,曆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了《太初歷》,之後劉歆作《三統歷》,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之前曆法的366天。

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年歲週期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用不著「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至此,陰陽五行基本上退出了曆法。之後中國歷朝頒布的曆法,均與太初歷大同小異;中華民國成立後,紀年採用西曆或民國紀年並用。

夏歷、殷歷和周歷以不同的月份作為一年之始:夏歷以寅月為正月、殷歷以子月(今農曆11月)為正月、周歷以醜月(今農曆12月)為正月。

歷代之曆法:

古六歷
顓頊歷 - 秦朝、西漢(? - 公元前104年)
太初歷(三統歷) - 西漢、新朝、東漢(公元前104年 - 84年)
四分歷 - 東漢(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東吳(222年)、蜀漢(221年 - 263年)
干像歷 - 東吳(223年 - 280年)
景初歷 - 曹魏、西晉、東晉、劉宋(237年 - 444年)、北魏(398年 - 451年)
元嘉歷 - 劉宋、南齊、南梁(445年 - 509年)
大明歷 - 南梁、南陳(510年 - 589年)
三紀歷 - 後秦(384年 - 517年)
玄始歷 - 北涼(412年 - 439年)、北魏(452年 - 522年)
正光歷 - 北魏(523年 - 534年)、東魏(535年 - 539年)、西魏(535年 - 556年)、北周(556年 - 565年)
興和歷 - 東魏(540年 - 550年)
天保歷 - 北齊(551年 - 577年)
天和歷 - 北周(566年 - 578年)
大象歷 - 北周(579年 - 581年)、隋朝(581年 - 583年)
開皇歷 - 隋(584年 - 596年)
大業歷 - 隋(597年 - 618年)
皇極歷
戊寅元歷 - 唐朝(619年 - 664年)
麟德歷 - 唐(665年 - 728年)
大衍歷 - 唐(729年 - 761年)
五紀歷 - 唐(762年 - 783年)
正元歷 - 唐(784年 - 806年)
觀象歷 - 唐(807年 - 821年)
宣明歷 - 唐(822年 - 892年)
崇玄歷 - 唐(893年 - 907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8年 - 955年)
九執歷
符天歷
調元歷 - 後晉(939年 - 943年?)、遼朝(961年? - 993年)
大明歷 - 遼(994年 - 1125年)
欽天歷 - 後周(956年 - 960年)、北宋(960年 - 963年)
應天歷 - 北宋(963年 - 981年)
乾元歷 - 北宋(981年 - 1001年)
儀天歷 - 北宋(1001年 - 1023年)
崇天歷 - 北宋(1024年 - 1065年;1068年 - 1075年)
明天歷 - 北宋(1065年 - 1068年)
奉元歷 - 北宋(1075年 - 1093年)
觀天歷 - 北宋(1094年 - 1102年)
佔天歷 - 北宋(1103年 - 1105年)
紀元歷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
統元歷 - 南宋(1136年 - 1167年)
幹道歷 - 南宋(1168年 - 1176年)
淳熙歷 - 南宋(1177年 - 1190年)
會元歷 - 南宋(1191年 - 1198年)
統天歷 - 南宋(1199年 - 1207年)
開禧歷 - 南宋(1208年 - 1251年)
淳佑歷 - 南宋(1252年)
會天歷 - 南宋(1253年 - 1270年)
成天歷 - 南宋(1271年 - 1276年)
大明歷 - 金朝(1137年 - 1181年)
重修大明歷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
授時歷(大統歷)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
時憲歷 - 清朝(1645年 - 1911年)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