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政治

作者:溫克堅 發表:2006-08-11 02: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政治從來都是複雜的, 而生活在極權統治下, 對政治的誤讀則是一種宿命.無論你對政治採取何種態度, 極權體制都以預先設定的某種程序把人們對政治的偏好,評價,行為模式給格式化了. 這種格式化的後果,是普遍的政治冷漠,偶爾爆發的政治狂熱, 是極端主義,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共生共長, 通用的政治詞彙儘是大而無當的口號,充滿激情的大詞, 而選票,選舉等最基本的政治要素卻成了最陌生的,最遙遠的東西. 人們的政治行為和政治思維中深刻的烙著極權政治的痕跡.

這種政治病狀應該得到寬容, 正如那些生活在沙漠裡的人群, 長期在缺乏水源的地方生存,怎麼能要求他們會游泳, 熟悉水性呢? 現代政治素質,政治文化的發育和成長只能在一個開放,自由和民主的制度環境下才有可能. 但是反過來說, 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也需要現代政治知識的傳播,需要有對民主社會政治規則的理解和遵守.

表面上看這是個雞和蛋誰先誰後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在社會的動態演變過程中, 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 "雞中有蛋, 蛋中有雞",他們以一種多元的,多維度的非線性形態相互影響. 今天的這個時代, 有新的,有舊的,有最好的,也有最壞的. 舊的等待消亡, 新的等待降生. 政治變遷是無法阻擋的一個趨勢, 同樣也是誰也無法描述清楚的一個過程. 雞和蛋的邏輯在這裡顯得太過蒼白.

把過程留給過程, 起碼我們可以從政治原點進行一些梳理, 即政治是什麼,不是什麼;政治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種梳理其實就是對政治ABC的恢復. 這種政治常識的還原表面上是中性的, 對任何特定的政治制度都不具有敵意. 但是極權體制卻與這種基本設置不兼容, 極權體制使政治神秘化, 政治成為幽靈,無處不在,卻又無跡可尋。一個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的社會交織共存.

泛政治化表現在政治似乎無所不在, 無時不在. 地震, 水災等自然災害都是政治事件, 社區, 單位, 小團體都是政治載體, 行使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 如言論,遊行, 示威, 都可以是高度忌諱的政治表達, 一些特定的社會經濟政策, 比如土地拆遷, 計畫生育都跟政權的合法性緊密相關, 報紙的版面設計, 新聞頻道的出境率, 謠言工廠都是政治角鬥的微妙的平臺. 官僚政客除了政治表演, 已經不會說人話了. 專制體制營造的這種" 政治" 就如同傳播能力特強的病毒, 瀰漫在社會的方方面面, 籠罩著社會的各個角落. 這種病毒的基本成分是謊言和恐懼. 它持續不斷的毒害著整個社會的肌體, 毒害著社會的功能結構.

與這種泛政治化社會相對應的是一種去政治化社會. 那就是人們不關心政治, 不願意討論政治, 不願意跟政治沾邊, 人們逃離政治. 政治鬥爭黑箱化, 政治事件非政治化,政治訴求模糊化, 政治人物演員化. 一個被抽離了政治的社會, 一個沒有公共生活的社會, 就像一棵空心菜, 精神和自我流離失所.

作為泛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狀況的社會後果,就是對政治的正確認知成為不可能。 政治被妖魔化.政治被認為是骯髒的遊戲, 政治先天的承載了許多的道德壓力。人們傾向於從道德角度而不是政治角度來考量政治,來分析政治。對政治的鄙夷成為精英階層的的當然之選, 政治制度建設失去了重心。 另一方面,政治冷漠蔓延, 公共參與精神低迷,公民和公民社會的形成失去了價值維度的支撐.

需要從多個角度來疏理和還原政治。

首先要堅持"是非".政治在通常情況下, 僅僅是跟公共權力相關的一系列機制.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事件,都跟政治無關, 而跟我們的權利,利益,自由有關係. 而這些內容並不是政治內容, 是行為主體而不是政治規則決定如何行使權利. 摒棄日常生活中的"政治正確"意識, 在真實中生活, 像自由人那樣行使權利,就是對極權主義去政治化的一種反制, 對泛政治化的一種消解. 辯清這些政治"是非",回歸我們的常識, 可以使我們避免成為極權體制無意識的同謀.

在觀念層面,需要一系列的話語置換和在此基礎上的觀念競爭. 沒有話語置換,走不出原來專制話語的陷阱. 沒有觀念競爭,將容易掉進新的陷阱. 比如跟極權主義相對應的憲政主義, 在方式上就是主張讓政治回歸政治, 把四處蔓延的政治碎片收集起來, 套上權力有限和權力制約的咒符, 把公共權力這個魔鬼裝回到憲政這個瓶子中去. 這種話語體系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治療泛政治化的藥方. 又如關於政治德行, 我們必須在觀念層面拋棄載入於政治之上的道德負重, 恢復政治應有的德行, 捍衛政治本身的正當性, 政治作為天下公器, 價值不證自明. 而現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自由, 提供正義. 是善和美德的庇護所.

作為信奉憲政民主理念的自由派群體, 在還原政治的過程中有著扮演著特殊角色. 不再憂抱琵琶,不再遮遮掩掩, 而是直面政治, 亮出底牌, 為政治而努力, 因政治而精彩, 這是珍視自由群體的道義責任, 又是把政治還原為政治的必要通道.

這種觀念和價值的梳理, 政治德行的重新確立, 可以給志願推動公共事務變革的人們提供必要的動力和自信. 追求自由, 參與政治, 融入政治民主化的大潮中, 不是不道德, 相反那就是道德和善. 而熱愛政治,立志於推動政治民主化變革的群體開始出現, 也就意味著現代意義上的政治家開始孕育。政治變革時代的政治家無疑是最稀缺的資源,讓我們用掌聲來呼喚他們即將的登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