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雖小文章大

作者:蘇平 發表:2006-10-14 22: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週末的報紙上有這樣一幅漫畫。會議桌前,左邊的穆斯林婦女從頭到腳一席黑紗,面前擺的名卡上兩個大字"Don't Look";右邊的西方婦女香肩玉臂曲線畢露,名卡上寫著"Don't Touch",坐在中間的男人惶惶然手足無措……

超短裙、蒙面紗,自由社會,女性當然有選擇著裝打扮的自由,但近來,英國卻掀起了有關穆斯林婦女應不應該揭開面紗的爭論。

爭論牽涉到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移民、人權、教育、婦女權益、外交政策、反恐戰爭等方方面面。

正所謂面紗雖小,文章卻大。

敏感問題

事情的起因是英國前外相、現任下院領袖的斯特勞呼籲穆斯林婦女摘下面紗。

這番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面紗是穆斯林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徵,對很多穆斯林婦女來說,這不僅僅代表著她們對宗教的虔誠,也代表著她們的身份和文化根源。

部分穆斯林認為,要求穆斯林婦女摘下面紗侵犯了她們的人身和宗教信仰自由;如果禁止穆斯林婦女蒙面,是否也應當禁止其他一切有宗教象徵意義的飾物呢?而主流社會有人說,黑紗蒙面突出強調的是個性、區別,成了族群融合、文化交流的障礙。

英國一直以自己鼓勵文化的多樣化為榮,少數民族建立宗教學校、官方文件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法律禁止宗教歧視、種族歧視等等。但是,隨著面紗爭議的升溫,也有人質疑,鼓勵多樣化是否同時也加劇了隔離?政府是不是更應當鼓勵認同和融合呢?

面紗問題早已有之,但卻一直未能成為"爆炸性"的頭條新聞。這次風波如此之大,與去年倫敦遭受7.7連環爆炸襲擊也有關係。

倫敦受襲之後,英國的非穆斯林對穆斯林社區的動向十分敏感、高度關注,戴面紗的婦女越來越多,難免會讓英國人覺得本土文化和宗教傳統受到了挑戰;而穆斯林呢,感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歧視甚至敵意,難免造成心態反彈,因此,更加將維護女性蒙面的自由看作維護民族認同、保障基本人權的象徵。

和平共處

住在倫敦西部少數民族聚居的Ealing地區已經有七八年了,走在街上,碰到戴面紗的婦女是家常便飯。可是,對不同的頭巾和面紗,感覺也不完全一樣。

每次碰上一個頭戴顏色絢麗、刺繡美輪美奐頭巾的阿拉伯婦女,總會多看一眼,心裏暗自嘀咕一句"真漂亮"。但是,碰到從頭到腳一席黑袍、僅僅露出兩隻眼睛的婦女,總會覺得很不自然,情不自禁地轉移開視線。幼子同學的媽媽也有蒙面者,接送孩子天天見面也有一年多了,打招呼的次數屈指可數。

一向自詡開放、寬容,對自己的這種反應,有時候心裏覺得也很慚愧。反思一下,箇中原因,主要的可能是無知以及由此引發的距離感,不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因此也就什麼都不說。其他原因也許還包括教育背景的影響。比如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好人沒有蒙面的,因此,本能地,看到蒙面者就會覺得難以接近。

另一方面,晚上出門在倫敦,如果碰到穿著特別暴露、濃妝艷抹的女性,也會不自覺地暗想這樣裝束有沒有目的?目的何在?

自由社會,女性當然有權選擇衣飾。英國女郎在寒冷的冬夜穿著超短裙、光著大腿出門,對此,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既然如此,又怎麼可以對蒙面的人說三道四呢?

問題是,現在穿超短裙的和戴面紗的女性,同是英國人,必須在同一個空間相處。要實現和平融洽,只能靠加強對話、增進瞭解,穿超短裙的需要尊重別人戴面紗的自由,戴面紗的也應該努力理解別人的擔憂。

女性有選擇的自由,但是社會既有權利、也有必要讓婦女認識到自己的穿衣打扮對周圍的人以及對整個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

回到文章之初提到的漫畫。如果幾個人坐在會議桌前早就互相認識,一起吃過飯、喝過茶,那麼,蒙面的女人可能就不會再覺得穿超短裙的女人暴露曲線和美貌是為了實現邪惡的誘惑;穿超短裙的女人可能也就不會再擔心蒙面的女人是極端分子;坐在中間的男人呢,也就不會那麼手足無措了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