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瓜小紅莓 感恩節與美國印第安人

發表:2006-11-22 23: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瓜派是感恩節傳統食物 (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在美國,感恩節大概是美國家庭最主要的慶祝節日,一般都是全家在一起感恩,然後大吃一頓,這是許多人在4天假期中的週末重頭戲。感恩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標記著假期的開始,接下去是聖誕節和新年。這個節日是美國人表達對於豐衣足食和年年有餘的感謝之日。

許多文化在傳統上都有感謝豐收的節日。早在第一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洲以前, 西歐各地就每年舉行收穫節;英國人在8月1日舉行麵包節,慶祝麥穗的豐收。美國的感恩節始於1621年,清教徒的第一次豐收,那是一個真正表達感恩的日子。

1620年,英國的清教徒離開英國國教的教會,橫渡大西洋,以便自由的奉行他們的清教徒信仰。他們到達當時的普利矛斯殖民地(在今天的麻塞諸塞州)的時候,由於耕種季節太晚,無法耕種,又沒有新鮮食物, 他們在1620到1621年間的冬天受盡飢寒交迫的折磨,人口的半數死於疾病。第二年的春天,當地的印第安瓦帕諾部族( Wampanoag)教導他們怎樣種植玉米 (maize)和其它當地的農作物 ,同時幫助新來者精熟打獵和釣魚的技術。

由於他們收穫豐富的玉米、燕麥、南瓜,移民們在1621年過得很好。英國清教徒在傳統上有感謝神靈的節日,1621年的秋天是普利矛斯殖民地舉行的第一次感恩節。他們邀請他們的恩人印第安瓦帕諾部族來聚餐,印第安人帶來鹿肉燒烤,清教徒則提供火雞和其它的野味。清教徒從印第安人那裡學會了怎樣烹飪小紅莓和其它種類的玉米、瓜類。

自此以後許多清教徒每年都用幾天時間為豐富的秋收慶祝。總統喬治.華盛頓在1789年宣佈一個全國性的感恩節,慶祝美國憲法的批准。逐漸地一些州開始每年慶祝感恩節。在長期流血的內戰期間,總統亞伯拉翰. 林肯於1863年宣布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為一年一度的全國性感恩節。

感恩節是屬於傳統和分享的日子。即使一家人住得很遠,家庭的成員也會回家團聚,因此感恩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國內飛行季節。許多美國人喜歡觀看當地的感恩節大遊行,或觀看每年紐約市的電視現場播出節目「梅西百貨公司大遊行」,其它的人則觀看電視上的美國足球。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一起為他們的食物、住處和生活中的幸運事情而感恩。 許多義工捐獻他們的時間幫助民間團體、教堂和慈善機構提供食物給需要的人士。

就世俗方面來說,感恩節的第二天在20世紀標誌著進入聖誕節購物季的開始。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期間,感恩節被換到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有些年的感恩節因此延長了購物期。

雖然每年11月第4個星期四的日期都不同,但是大家都期望總統宣布該日為法定節日。

感恩節的象徵

火雞、玉米 (maize)、南瓜和紅莓醬是代表第一次感恩節的象徵。 這些象徵經常出現在假日的裝飾上和問候卡上。特別是玉米,代表清教徒移民的死中求生經歷。用在餐桌或門上的裝飾,玉米代表著收穫和秋天。

又甜又酸的紅莓醬是第一次感恩節餐桌上的食物,今天的餐桌上也有它。小紅莓(鶴莓,crane-berry)是一種又小又酸的野莓,生長在麻塞諸塞州和新英格蘭各州的沼澤地區。印第安人用它的果實治療各種炎症,用果汁來染紅地毯和毛毯。他們教導清教徒怎樣使用糖和水來烹飪小紅莓,做成紅莓醬。印地安人把小紅莓叫做 「ibimi」,意思是「苦莓」。移民則叫這些「鶴莓」,因為小紅莓的花把草莖拖的倒垂下來,很像脖子細長的白鶴。 今天在新英格蘭地區依舊生長小紅莓。

1988年在紐約市的聖約翰大教堂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感恩節晚宴。在超過4千人的來賓中有全國印第安部落的代表,還有後來到達美洲的移民的子孫。以晚宴的形式,美國人公開承認印第安土著對於美國第一次感恩節的貢獻,並感謝印第安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技巧。沒有印第安人的教導,最初的清教徒移民不可能在美洲存活下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