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中共一些黨政高官「一把手」的腐敗行為,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區和一個單位的風氣。譬如,書記收受市長的錢,市長收受局長的錢,局長收受處長的,處長再收科長的,形成了「對上送,對下收,無處不送就辦不成事」的怪圈。
近年來,中國大陸一些地方、一些單位的「一把手」因腐敗紛紛落馬,腐敗的現象仍發人深省:例如現有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對於一些高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沒有任何的約束力,應如何加強和完善黨內監督?
對此,羅海藩道破其中四個關鍵原因:一是權力過於集中。二是上級黨政組織不敢監督。三是對「一把手」存在的問題,總是遮遮掩掩,處理起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制度目前還存在「真空」和「脫節」現象。
羅海藩指出,從實際情況來看,一個領導班子成員對「一把手」各方面的情況最為熟悉,對其監督最有發言權。但因中國的特殊體制,法政紀委班子人員處於配角和助手地位,其命運牢牢在「一把手」的掌控中,在行使監督權的時候,班子人員往往謹慎有餘,擔心打擊報復,不敢監督。
他認為,正是因為黨政「一把手」的絕對權力,導致中國政府體制監督權實際上形同虛設,最後就產生了絕對的腐敗。
来源:中央社臺北二十三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