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腳踏 中道 左右排斥

作者:牟傳珩 發表:2007-07-21 14: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大陸,自江澤民執政以來,以"穩定壓倒一切"為出發點,忽視 "社會正義",全面繼承、看守了鄧小平"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路線,政治改革毫無建樹,致使經濟改革本身業已走向瓶頸狀態,造成了中國社會嚴重不公,官民對抗,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腐敗叢生,民怨載道,各種社會問題越陷越深,積重難返,由此也導致了中共統治的執政危機,改革正面臨翻車危險性。當下,中國兩極分化正在形成權貴集團與平民階層兩種社會力量、兩大陣營分野,一場新的權利運動和財富爭奪,正在"太平盛世"表象之下風起浪湧,必將在未來的政治舞台上演化成一場新平民運動參入的力量博弈。鄧小平曾說過:"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的改革)就失敗了。"就在中共"十七大"臨近之時,"社保派"(保守傳統社會主義)、"社改派"(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經濟改革)和"資改派"(倡導全方位的西方化改革)三者,圍繞今後"中國走什麼路的問題" 即 "向左轉(質疑改革),向右走(徹底改革),還是走中間(漸進改良)的意識形態之爭狼煙迭起。除以謝韜、高放等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救中國"觀點轟炸中共意識形態,導致左派群起圍攻外,最新一個例證則是,一批中共退休高幹 7月12日發表針對胡錦濤6.25黨校講話的公開信,指責當下的改革已經走上了邪路,聲稱:"如果十七大還是這樣走下去,葉利欽式人物就一定會出現,亡黨亡國的悲慘局面就會到來"。該公開信由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顧問馬賓牽頭,原廣西顧委主任周光春、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原化學工業部部長秦仲達、原中國駐蘇聯大使楊守正等人聯合簽署,並在網路上公開發表。

記得秦暉先生曾在哈佛,面對一個美國學者的疑問:今天的中國,究竟是左派得勢,還是右派得勢時說:按照你們的標準,中國如今是左派右派都不得勢。因為你們的左派要追問統治者的責任;你們的右派要限制統治者的權力;這兩種人在中國都被打壓。左派說,是右翼精英和他們主張的市場改革,造成了貧富懸殊的社會。右派說,是改革不徹底,貪權腐敗導致了貧富懸殊。左派要求增加福利,限制自由,擴大政府的權力。右派要求發展自由,限制權力,推動政治改革。

其實,對於中國今後"走什麼路"的問題,中共決策層顯然已有了充分研究,並且作了明確的回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早在3月6日就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3月14日說:"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前進儘管有困難,但不能停頓,倒退沒有出路!"。而最明確、全面的回應,就是胡錦濤在今年6.25黨校講話。該講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胡借中共"十七大"召開在即之際,用這樣一篇講話,一方面明確地回應"社保派"要求回到"傳統社會主義"立場的主張;一方面又否定"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的主張,當然更不會接納"自由主義民主"的西化主張,正可謂腳踏"中道",左右排斥,旨在為"十七大"定音。早在 80年代時,面對姓"資"還是姓"社"的改革爭議,鄧小平下御旨"不爭論"。 今天,共產主義理想或信念迅速失去了吸引力,握有權力資源的階層或集團迅速地利用經濟轉型的機會,攫取更多的資源,掠奪社會財富,對於搖搖欲墜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可謂釜底抽薪。眼下,無法掩蓋的現實矛盾已相當尖銳,難以迴避。中國又到了來一場百家齊放的"思想解放"歷史關口。

中共所謂改革的出發點,實質上是試圖借經濟增長來維護制度合法性。然而,現在經濟增長卻和社會腐敗同步發展,已經徹底打破了中共自稱"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神話。這種神話的破滅,不僅為自由主義者對現行制度的批判提供了事實,也為國內左派藉機否定市場化道路提供了口實。由於胡溫執政以來提倡親民理念,形成溫和風格,與中共歷代領袖專權謀勢,強硬極端不同,開始逐步拓寬輿論環境,增加社會容忍度,潛移默化地向中間立場轉向。然而,胡錦濤在容忍爭論的同時,也亮出了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個堅定不移"底牌,即:解放思想必須堅定不移;改革開放必須堅定不移;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必須堅定不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定不移。這"四個堅定不移",在作者看來,是意在取代一直為中共奉為聖經,但卻已十分保守僵化的"四項堅持"。

胡錦濤6.25講話充分驗證了,他們在"社保派"、"社改派"和"資改派"的思想、理論與路線交鋒中,明顯地採取了左右排斥的中間立場,站到了"社改派"陣營。因而也可以說,胡的這個講話是中共紅船在意識形態爭鬥的九級浪上尋求的平衡,是黨內路線分野相互妥協與調和的產物。自胡溫執政以來,一方面不斷遭遇自由派對其繼續嚴控輿論媒體,侵犯人權,沒有政治改革新舉措等的抨擊:另一方面,黨內外新老左派又不斷抨擊他們"已經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而胡溫當局已意識到中國需要的不僅是西方的經濟發展模式,也需要借鑒西方政治制度的監督與協調機制,以實現社會和諧與平衡發展。但前提是不放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面具。他們堅持中國既不走"蘇東波"式的激進民主化的道路,也不走的西方式多黨競爭、三權分立的民主道路。這就規定了胡錦濤腳踏"中道"的政策走向,一定會借鑒西方的政治發展經驗,但決不會照搬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即使這樣的"中道"式有限的政治改革,在推進過程中也一定會因觸及官員們的既得利益而遭到抵制,因此變革道路的曲折與反覆也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形勢越來越明朗,胡溫當局趨向"中道",左右打壓。在對待改革過程中有關"主體性"與"主體間"的政治爭論中,明顯地站在"共和主義"一邊。因而他們更看重的是社會"主體間"的調和,而不是"主體性"的自由。他們會把民主再向前推進一點,卻又會在自由的道路上裹足不前。在他們的統治意識裡,氾濫的自由主義傾向與左派思潮,同樣都會干擾他們發展社會穩定與和諧的中間道路。

我曾在《胡溫新政的"合"中求"和"》一文中談到:"胡溫新政"的內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政治"立足點",就是"以人為本",即對"階級性"和"鬥爭性"的否定;第二條是發展社會所採用的合和性方式、手段和途徑,即 "科學發展觀",是對單一的"經濟發展論"的摒棄;第三條是實現社會綜合發展的目的:即構建"社會和諧"。據此,作者將其抽象為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合"中求"和"的政治哲學。胡錦濤正是基於這一哲學,不僅在執政初始便膜拜毛澤東的簡廉與理想主義,也崇尚鄧小平的模糊戰略與實用主義,更不放棄江澤民的投機與雙繼承。尤為重要的一點是,他還要藉助推動紀念胡耀邦,為自己穿上開明的改革派新衣。他就是要整"合"中共所有的精神資源,在求"和"中謀得更有利於鞏固其執政地位的利益最大值。這正是胡錦濤腳踏"中道"的價值基礎。

本文所稱胡錦濤由左右兩極向中間靠攏的"中間道路",也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用"中國特色"演變"社會主義";用"社會主義"約束"中國特色"。這條道路究竟科不科學,能不能走通?不是胡錦濤6.25黨校講話可以一錘定音的。中國社會一定還會繼續爭論下去。這就涉及什麼是傳統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僅僅從反映主要矛盾的制度層面上的通俗化理解:社會主義是既不允許資本家剝削,也不允許工人有獨立工會的制度;資本主義是允許資本家剝削,也允許工人有獨立工會的制度;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只允許資本家剝削,不允許工人有獨立工會的現實。如此一比較就不難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哪一種主義都不合理。因而,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兩極分化,腐敗叢生就成為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脫不下的影子,由此也就決定了胡錦濤的"中間道路"實在是走不通的。如果胡錦濤今後執政的思維框架,只能退守到社會主義"引號"裡尋求作為,就必然一方面遭到極左勢力對其"修正主義"的抨擊;另一方面遭到自由主義者對其"假民主""假改革"的批判。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說白了就是打著社會主義招牌,推行不允許工人有獨立工會的資本主義經濟。正是由於它在理論上陷於了自我矛盾的邏輯錯誤,因此不僅難於統一中共黨內思想,而且注定難逃腹背受敵的政治宿命。

本文的結論是:真正的"中間道路"應當是能平衡、調和勞資之間的力量與矛盾。一個國家只有制度性地保障勞資雙方的對等平衡,才能維繫社會公平。在一種相對好的制度下,工人有權組織自己的工會,可以與資本家平等地坐在談判桌上,勞資衝突完全可以藉助於談判機制來維護各自的利益,政府則應當保持不偏不倚的中間立場,而不是靠行政干預或出臺工資標準政策解決。現代社會發展的真正"大中間之路",就是以普世文明為基準的民主與法治道路。中國未來的希望,就寄託在左中右思潮的大包容和各種政治力量共同妥協的新文明民主法治制度中!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包容與消化各種社會衝突。中國本當就應"中庸"立國。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民主乃天下正道;法治乃天下定理。這才是中國今後應當追求的"中道(中庸)"之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