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如何管文化?跳芭蕾也要握緊拳頭

發表:2007-08-02 01: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匯報》刊出由江青(見圖)、張春橋等共同策劃,姚文元執筆的批判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點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索。當時的江青除了在名義上擔任毛澤東的秘書(「五大秘書」之一)外,並沒有其它什麼實際職務。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她便從當時的文藝界入手,直至成為「藝術上的內行」以及文化領域的權威。

插手軍隊文藝

  《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文章發表後,引起全國震動,人們預感到一場大的運動即將到來。江青為了擴大「戰果」,決定以「文藝革命」的名義找部隊管文藝工作的官員開座談會。

  1966年初,在林彪及其妻子葉群的幫助下,江青召集了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宣傳部長李曼村、總政文化部長謝鏜忠、副部長陳亞丁等人到錦江飯店小禮堂見面並談話,張春橋也在座。

  江青在這次座談會中作了幾項規定:不准記錄,不准外傳,尤其「不准讓北京知道」。接著,她又抬出了毛澤東關於文藝界的指令,講她如何親自買票下劇場作調查研究,「戴著大口罩到戲院看戲」,「發現牛鬼蛇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我們舞臺,一塌糊塗」後把這些情況報告了毛澤東,於是「才有了毛澤東《關於文學藝術的兩個批示》」。

  她還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現在已24年了,就是推不下去,文藝界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洋人死人統治著舞臺,毛澤東多次批評,他們就是不聽,「文藝界基本上不聽毛澤東的,聽周揚、林默涵、夏衍這些人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了很久,想通了,這是在文藝方面,有一條與毛澤東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建國17年來他們一直在專我們的政。」

  座談會後從2月2日持續到2月19日,與會人士還在會後編纂了寫成《江青同志召集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這篇《紀要》後來在江青、張春橋和陳伯達(毛澤東的秘書)的修改下,對「文藝黑線專政」作了理論上的闡述。修改稿在「被一條與毛主席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我們的政」的後邊,還不點名地對當時文藝界如夏衍、秦兆陽、邵荃麟等人進行了批判。

  更重要的是,修改稿還將「江青同志極為重要的意見」改為與會者的「共同認識」或「座談的成果」;把落實「江青的意見」改成了落實「座談會的成果」。通過此次座談會,江青朝權力之路邁進了一大步。

  毛澤東對《紀要》進行了三次修改,字字斟酌,大大提升了江青這個「無權派」的重要性和權威性。1966年4月10日,《紀要》作為中共中央「紅頭」文件——「中發(66)211號」文件下達全黨,而江青也開始成為文化大革命的「旗手」。

「第一夫人」的 力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達了《五·一六通知》,正式拉開了文革的序幕,剛剛完成《紀要》的江青,此刻居於異常顯要的地位。在《五·一六通知》中,有這麼一段話:「撤消原來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組’及其辦事機構,重新設立文化革命小組,隸屬於政治局常委之下。」

  這個新的「文化革命小組」,毛澤東指定陳伯達為組長,要陳伯達「組閣」。陳伯達知道「第一夫人」的份量,便跟江青商議名單,決定以原《五·一六通知》起草小組作為基礎,加以增刪,於是,江青便名正言順地成為第一副組長。不過,她其實不只是「第一副組長」,連組長陳伯達都怕她三分。後來,她實際上成「中央文革」的實際組長。

  隨著文革的深入,江青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英國學者彼得·沃森在他的《20世紀思想史》(2006年6月版)中記載:江青陶醉於她的角色中,組織了無數次大規模的集會,在其中她輪番聲稱「爵士樂、搖滾樂、脫衣舞、印象派、野獸派」,和其它任何現代藝術的「主義」,加上資本主義本身毀滅了藝術。她所要反對的是特殊化。到1966年下半年為止,事實上中國所有重要的文化機構都受到了軍隊的控制。

  在那年的12月12日,許多所謂的「人民公敵」,包括劇作家、演員、電影和戲劇導演、詩人和作曲家被一律押往擁有10000名觀眾的工人體育場,每個人都在他或她的脖子上掛著木製的佈告牌。接著,江青奪取了電視臺和廣播電臺,沒收了其設備、手稿、樂譜、電影,將後者加以重新改編並以修訂過的版本重新發行。她命令作曲家撰寫後來配合於「大眾文化作品」的作品,並根據大眾的需要改編。

芭蕾舞劇的悲哀

  文革初期,在林彪和張春橋等人的吹捧下,江青成了「藝術上的內行」,但中國文藝卻迎來了「冬季」。1966年,北京京劇一團、中國京劇院以及中央芭蕾舞團等文藝團體的建制改為軍隊建制,並實行軍事化管理,此時,具有人民解放軍文藝工作顧問正式頭銜的江青便開始其京劇現代化的計畫。

  在芭蕾舞領域,江青居然禁止了「蘭花指」和向上翻轉的手勢,而與此相反地要求舞蹈者運用緊握的拳頭和暴烈的動作以證明他們「對於地主階級的憎恨」。換句話說,這些所謂的藝術被江青運用變為階級鬥爭、政治鬥爭的工具。

  其實,在江青的諸多「改革」中,京劇的變種——「革命樣板戲」是最有名的。從1966年12月22日開始,《人民日報》發表筆談、文章,開始使用「革命樣板戲」一詞。1967年5月23日,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而舉行文藝匯演,當天《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一文,把參加匯演的八部戲定為「八個樣板戲」。6月18日,《人民日報》報導匯演結束,併發出號召,將革命樣板戲推向全國去。這些被江青封為革命樣板戲的劇目為:《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海港》、《龍江頌》等,這些「樣板戲」,可以說無一來自江青領導下的創作。其中《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劇本早在1958年就出臺。其它的劇目也在1964年前後上演。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