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男人結婚難 政府資助娶中國新娘

發表:2007-08-28 03: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家住首爾———

不苟言笑的公公、苛刻絮叨的婆婆、左右為難的兒子,還有承擔了一切家務卻不能有絲毫怨言的媳婦……熱播的韓國電視劇已經把韓國的家庭格局固化在中國觀眾的頭腦中。今年36歲的錢兢1995年在上海與韓國丈夫結婚,2000年來到韓國後一直與公婆幸福生活在一起。不過她笑言,嫁到韓國的生活未必都像韓劇裡的場景那樣。

根據韓國官方的統計數字,目前在韓國工作、生活的中國人有大約38萬名,其中中國朝鮮族佔了很大部分。此外,近幾年中韓國際婚姻一直數量較大,在韓國駐華使館領事處,設有專門的「結婚申請」窗口。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所有與外國人結婚的韓國女孩中, 42.2%選擇了中國。目前與韓國男性結婚並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佔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

韓國家庭並非都像韓劇

錢兢1993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她的先生金重起是1992年中韓建交後最早來到中國留學的韓國學生之一,兩人在學校相識並戀愛。那時中韓剛建交,雙方的瞭解非常有限,他們的婚事遭到了錢兢家人的激烈反對,金重起的父母也對兒子迎娶一位中國姑娘心存疑慮。1995年,兩位年輕人還是克服阻力走到了一起。錢兢目前在韓國國民大學中國學系擔任外籍教授,她與金重起在首爾的一套三室兩廳的單元房裡與韓國公婆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400餘位中國學生和商人乘坐客輪,從韓國仁川抵達遼寧丹東港,準備與家人歡度端午節。

 

目前來自中國上海的錢兢與她的韓國丈夫在首爾開了一家中藥房,生意不錯

 

「韓國電視劇裡演的兒媳婦包攬一切家務的情況,在我家不適用。」錢兢笑著說,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快讀小學了,一直是公婆照顧得最多。家長會是奶奶去,上鋼琴、美術、跆拳道等各種培訓班,也都是爺爺奶奶開車接送。老人還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讓他們夫妻沒有後顧之憂。

在大學擔任教學工作,錢兢經常要到外地開研討會或者帶著學生進行封閉語言訓練,十天半個月不能回家。兒媳婦這麼長時間在外出差,這在一般的韓國家庭裡是不能接受的,但錢兢的公婆和先生從未說過半個「不」字,每次都讓她放心地去。

錢兢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全力孝敬公婆。每個月的生活費都按時上交,有時間就多做些家務。每到週末都盡量自己帶孩子,讓公婆好好休息。前一陣婆婆開車與人追尾受了輕傷,她每天都到醫院探望照顧。錢兢說,與公婆融洽相處,最重要的就是遵守韓國社會最崇尚的「孝道」。「比如,就算覺得老人說得再不對,也絕不要當面頂嘴。」

當然,文化的差異也經常在這個小家庭裡引起撞擊,最主要的矛盾就集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錢兢舉例說,「公婆對孩子奉行‘寒冷教育’,給孩子穿得少,一回家就讓孩子光著腳在地上跑,而我按照中國的觀念總想給孩子多穿點別凍著。我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有時候讓他進廚房踩著小板凳刷刷碗,但公婆認為‘男人不應該進廚房’,有一次婆婆責怪說‘你讓我兒子刷碗,還要讓我孫子刷碗’。從那以後,我很少讓丈夫和兒子進廚房。」

不管怎樣,這個中韓國際家庭經歷了磕磕絆絆的磨合,達到了相互的理解,如今幸福地生活在首爾。週末的時候,全家人會一起出去爬山郊遊,誰也看不出來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



適應韓國「加班」文化

王立京是清華大學力學系92級的學生,因為娶了一位韓國太太而來到了韓國,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後進入三星SDS公司工作。今年10月,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將出世。

「韓國男人大男子主義比較嚴重,朋友們都聽說中國男性體貼顧家,她們知道我找了一位中國先生,都很羨慕我,其實家務活兒大部分還都是由我來做的。」王立京的太太金世美笑著埋怨丈夫,王立京也為自己辯解,「工作實在太忙了啊!」

在韓國企業裡工作,王立京最大的體會就是等級森嚴。「比如開會的時候,即使對上司說的話有異議,一般也都是點頭稱是,不會當面提出。如果非說不可,就等會後通過迂迴的方式表達。正因為這樣,韓國企業裡的執行力都很強。」另外,韓國企業裡很強調團隊精神,「每個人都很有責任心,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之外,一般都要再多做一點。」

「加班」在韓國企業是常態。「如果六點鐘下班,大家有事沒事至少都會在辦公室待上一兩個小時,誰也不好意思提前走。」剛來的時候王立京還有點不習慣,不過現在已經逐漸適應了這種「加班」文化。

加班之後一起去喝酒,曾經也是韓國男性的「標籤」之一,但王立京告訴記者,這種風氣現在正在改變。「韓國同事們下班的集體活動我都積極參加,但現在下班後相約去喝酒的少了,一起去看電影或者從事其他文化活動的多了。而且,越來越多的韓國男人正在傾向於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庭。」

「大多數韓國女性對家庭很有奉獻精神,脾氣也好。」王立京說,自己的岳母和太太都具有這些傳統美德。

韓國外籍新娘中國佔六成

近幾年中韓國際婚姻一直保持較大的數量。根據韓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5年所有與外國人結婚的韓國女孩中,42.2%選擇了中國。目前與韓國男性結婚並在韓國生活的外國婦女約有6.7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4.1萬人,佔在韓外國新娘總人數的60%以上。

儘管中韓同處東亞文化圈,同樣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但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生活在一起,矛盾不可避免。韓國畢竟是個男權思想濃厚的社會,這對外國媳婦來說,是一道不容易跨過的門檻,對於特別重視男女平等的中國女孩來說更是如此。1989年,26歲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焦志敏在第四十屆世乒賽前夕遠嫁韓國。結婚後不久,焦志敏的父母去韓國探親,發現自己的掌上明珠如今經常趴在地上擦地板,而她的丈夫安宰亨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樣的情景,是韓國家庭中依然慣常的畫面。

在首爾,高漲的房價使年輕人擁有自己的住房幾乎成為奢望,與公婆一起過大家庭的生活依然是中國媳婦們必須要面臨的考驗。在韓國華人網站上,中國媳婦與婆家產生的種種碰撞是最熱門的主題。

飲食上的不習慣是另一大障礙。中國媳婦們抱怨,「婆婆總是不知道在哪兒弄一些稀奇古怪的‘草’來吃」,「每頓飯都是泡菜,吃不完放起來下頓又拿出來吃,哪像我們中國主食、副食、炒菜、小吃那麼齊全!」「這裡水果實在太貴了,要切成小塊吃。我上次花9000元(約合人民幣80元)買了個西瓜,丈夫問我什麼時候能吃得完!」但更多的中國媳婦則表示應該尊重當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跟婆婆學做泡菜,她會很高興。或者炒幾個中國菜,讓他們愛上吃中餐!」

當然,韓國男性傾向於尋找中國媳婦,重要原因之一是韓國女性眼光日益提高,農村和沿海漁村的女性紛紛嫁入城市,導致當地人越來越難找到本地媳婦。為瞭解決這個難題,一些地方政府出臺措施,資助農村男子迎娶外國媳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國新娘。統計顯示,韓國農村小夥中每十人就有三人娶的是外國新娘。而且他們是通過中介,甚至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娶到的外國新娘。對於嫁入這樣家庭的中國新娘來說,生活未必都是想像得那樣幸福。



不完全統計 韓國人熟悉的中國面孔

記者在韓國採訪時,隨機採訪了十幾位從事各行各業的韓國人,請他們列出最先出現在頭腦中的中國面孔,記者從中選出提名率最高的幾位。被訪的大多數韓國人都脫口而出「孔子」,還有不少人隨後提到《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少數人能說出「李白」、「杜甫」的名字。而對於影視明星,印在他們頭腦中的多是港臺老牌明星,對正當紅的中國一線明星知之不多。由此可見,被訪的韓國人心目中對於中國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印象,對當代中國並不十分瞭解。

「孔子在韓國知名度很高的。我們從小被教育尊老愛幼、講究禮儀,都是孔子的思想。我今年夏天要到中國去留學,有機會一定到孔子故鄉山東去看看。」李俊熙(學生)

「韓國人有一句話:‘閱三國不及十遍者,不與其論之’。韓國人實在太喜歡三國了。」孫振策(導演)

「功夫很厲害,他拍的片子我都挺喜歡的,尤其是早期拍攝的《警察故事》。之前的李小龍,我小時候也看過他的電影。」白蓮玉(退休人員)

「劉德華在韓國人氣很高,我喜歡他唱的歌。我覺得他不僅人長得帥,而且很勤奮。」李柱殷(媒體人士)

「我覺得有一種東方美。去年她到韓國為《夜宴》做宣傳,我還到酒店去追過星呢!我知道她最喜歡的韓國電影是《八月的聖誕節》,希望她以後能接拍韓國的電影。」樸珍愛(學生)(記者馬寧)



韓國將建首座「中國城」

如果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的話,那就是都會有中國城(唐人街),但韓國首爾是個例外。比起紐約、巴黎、溫哥華的中國城,首爾上述幾個中國人聚集地區依然規模較小,稱不上「中國城」。不過這個例外很有可能要消失了。有消息稱,首爾將在麻浦區延南洞一帶建設規模最大的中國城,有望今年年底動工。通過投資和消費的拉動,中國城可能會帶來24萬億韓元(約合2千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並創造92萬個就業崗位。

濟州島是韓國旅遊勝地,每年接待的45萬外國遊客中有將近一半來自中國。濟州旅遊局公共事務官員康宗蘭對記者說,為了使不適應韓國口味的中國遊客能吃到可口的家鄉飯菜,並一站式購齊特色紀念品,濟州也正在籌劃建立一座中國城,集中中餐館、商業等資源,為中國遊客提供服務。

生活在韓國的中國人 如何盡快融入韓國社會

隨著中韓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韓國學習工作和生活。在這個與我們「雞犬相聞」的鄰國裡,兩國文化交融撞擊,令中國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中國駐韓國使館文化參贊朱英傑根據自己在韓國生活的體會,認為懂得「尊老重孝」和「注重學習」這兩個最突出的特色,能夠幫助中國人比較順利地融入韓國社會中。

朱參贊說,儘管韓國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但社會中所保留的儒家傳統觀念,要更為完整和深刻。這其中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尊老」和「孝道」。在韓國的地鐵裡,每節車廂裡靠邊的幾個座位是老年人專用席,就算車廂裡再擠,即使那幾個座位空著也不會有年輕人去坐。走路時遇到長輩,晚輩會站立一旁請對方先行,以示敬意。

他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中國女孩和一個韓國男孩談戀愛,女孩父母非常反對。男孩第一次登女孩家門,女孩媽媽剛一開門,男孩就‘撲通’跪下還磕了一個頭,女孩父母非常感動,對男孩的印象好份大增。其實在韓國的很多農村地區,孩子出遠門回來後向父母下跪磕頭,是保留至今的傳統習慣。」

在韓生活多年的鐘女士對記者說,韓國上一代女性基本都從未外出工作,她們年老之後,子女們每月給母親提供「零花錢」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正是由於有子女們提供的經濟來源作為基礎,韓國不少沒有收入的老年女性在操勞一生之後,才能夠勇敢地與丈夫提出離婚,導致「黃昏離婚」成為韓國的一種現象。

韓國同時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對「高知識、高學歷」的追逐從未消退過。社會上各種培訓班種類繁多,很多是在每天清晨上班前就開課,公司職員們先到培訓班學習一個小時再匆匆趕往單位。不僅孩子從小就上補習班,老年人也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活躍在各種培訓班裡。朱參贊認為,韓國社會學習氛圍濃厚,與其國情有關。「韓國國土面積不大,也沒有豐富的資源,國民都很有緊迫感,認為只有通過自身勤奮努力,才能彌補先天的不足。」

朱參贊說,值得一提的是,當代中國的潮流和趨勢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韓國人的觀念,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男女平等的思想。「‘男主外、女主內’ 曾經是韓國傳統的家庭格局,社會觀念普遍認為相夫教子是女性的天職,支持女性外出就業的體制也很不健全。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願意走出家門開創自己的事業。她們會說,‘中國的女性可以外出工作,我們為什麼不能?中國的男人可以承擔家務,韓國男人為什麼不能?’」所以說,在這一點上,獨立的中國女性其實成了韓國女性效仿的榜樣,對她們重新認識自身價值產生了重要影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