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美國︰親人為何都變得「絕情」

發表:2007-10-30 23: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的僑鄉,歷來存在著一個俗稱「撕信角」的群體,他們主要靠僑匯為活。在過去,年青的叫「二世祖」,他們終日游手好閑,上茶樓,逛妓院,打排球,出手豪爽,全不理會他們所花的「花旗紙」,怎樣浸染著金山客的血汗,他們的老子在彼岸的雜碎館、衣裳館和農場,怎樣累死累活,受盡欺凌。二次大戰後數十年間,親屬在美國的僑眷,一直無法獲得移民簽證。這些人提著菜籃子趕集時,身上光鮮的「的確涼」,引來艷羨的目光,這些步履多少透出驕矜的「有錢人」,一邊嚮往著那個不可知的金元帝國,一邊心安理得地享用著僑批局定期送來的外匯。到了改革開放年代,門戶打開,他們陸陸續續遷居新大陸。

  新的綠卡族「上埠」之後,一般是在親屬家呆一段時間,找到工作以後便搬出去。所租的住處自然愈便宜愈好。寒酸的,在唐人街上老舊客棧裡的單間,一家子擠著,雙層「洛架床」,加上煤油爐子,折迭式飯桌,食住就這般因陋就簡地對付;好一點的,租上一個由車庫改建而成的「姻親公寓」,空氣差點,有獨立的廚房和臥室,好歹是一個完全的單位。他們的工作,多半在3個行業︰建築、飲食和車衣。工資菲薄,比起美國正宗的打工階級來,待遇差得多。好在,如果不生病,溫飽是不成問題的。

  新移民立腳未穩,卻面臨一個難題︰「奶」斷了。他們移民前,在美國的親人總會匯錢回去,使得他們在往往成為「負值」的「大寨式」工分外,獲得充分的保障,可是,人一到美國,多年來義不容辭地慷慨資助他們的親人竟然約齊了似地,翻臉不認人。摳得緊的老移民,老實不客氣,追討代墊的機票錢;親姐妹,暫住那幾個月,還算飯錢,算房租。新移民納悶了,怎麼變得這麼快呀?親情都餵狗了嗎?

  這裡且引一個真實的笑話,一位青年男子,由來美7年、剛剛入籍的姐姐申請,一家四口——兩口子和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從廣東這鄉下來到舊金山。男子是獨苗兒,姐姐顧念勞碌一輩子的父親臨死時撂下的話︰「阿X全靠你照看了。」姐姐幾年來匯錢回家鄉,弟弟娶媳婦,建房子,生兒育女,所有大事一手包辦。弟弟一家移民後,姐姐把原先出租的樓下單位收回,供弟弟一家居住。不料弟弟定居以後,不去學英文,不去找工作,每天蹲在唐人街「花園角公園」打撲克,老姐開頭是旁敲側擊,他當作耳邊風,常常向老姐討錢,好上茶樓。

  老姐忍無可忍,向他攤牌,聲言如果他不自食其力,就得遷出去。不料弟弟比老姐更加理直氣壯,說︰「你們給我們辦的《生活保證書》怎麼說的?別以為我不懂英文,它是白紙黑字說定,我全家來美後的生活,由你們完全負責,你和姐夫可是簽了名字的!人到了,就耍賴?如果我們成為‘公眾負擔’,責任在你們。你要原先這麼絕情,我就不來這他媽的美國了,在家裡天天三茶兩飯,嫌太自在呀?你騙我上了鉤,就想鞋底抹油?我要到移民局去控告你欺騙美國政府,出具假證明,哼,只怕你和姐夫不坐牢也得交罰款。」

  弟弟的歪理,把老姐氣昏了,可是,啞巴虧不吃也得吃,到這田地,要怨只好怨自己把弟弟嬌慣成二流子。姐姐不敢再說三道四,儘管她只是領取最低工資的車衣工,丈夫在一傢俱樂部的餐廳當「收盤碗工」,收入也不高。弟弟抱怨沒零用錢,就把姐姐當老闆,他上街買菜,到學校去替姐姐接孩子,都按鐘點計工資。

  上述的故事雖然罕見,卻也從側面反映出新移民從家鄉帶來的通病︰依賴性。老移民心甘情願地當牛馬還好,可是,他們在美國住久了,奉行的都是洋教條︰獨立。你來到這個「個人本位」的國度,必須為自己負責,為你的家庭負責。你人要還在故土,「老金山」實行的是中國式人情;你要人在美國,對不起,他們要拿美國人情來對付你了。

  美國人情,直言之,是「沒人情」︰夫妻倆帳目分明,誰的工資支票進誰的銀行戶口,你交房租,我管吃飯,都在契約上列明;未成年兒女的零花錢,靠在家裡洗碗、剪草乃至暑期在門外擺攤賣檸檬冰茶掙來。兒女滿18歲,自己謀生活去,自己賺錢交學費;親友一起下館子,除非預先說定誰做東,自動來個AA制;你借了他的錢,期限和利息都是說定了的,到時務必兌現,你耍賴,他可不會在背後嘰咕幾回,向親友說說你的壞話了事——去小額法庭控告你。

  既如此,新移民一踏上這塊崇尚獨立個體、奮鬥、冒險,也確實不斷地把無數不名一文者製造成百萬、億萬富翁的新大陸,就不要再指望誰憐憫你的一無所有,包括嘴巴沒有英語,不要再靠暗示啊,訴苦啊,伸手啊,好敲上幾頓飯、幾套舊西裝、幾個月的房租。哪怕作為擔保人的父母,家裡的車庫停著3輛「寶馬」,加上一輛滑雪用的越野車,而你連自行車也是人家扔掉的破爛;哪怕比你移民早上10年的哥哥,已經有了一個衣廠、三棟房子,而你一家五口還在擠客棧的單房。你買房子,不要埋怨「誰也沒幫過我」。

  須知,這樣的「憤憤不平」,除了使得你的血壓升高外,一無用處。人家沒有「拉你一把」的義務,你沒有「共別人的產」的權利。老移民的好光景,你看了,與其眼紅,不如視之為你自己的明天。老移民也是這樣熬出來的,誰又有「貴人」提攜呢?

  新移民以「伸手」為表徵的思維定勢,一方面,是在鄉間接受僑匯供養年深日久而形成,一方面是來自「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傳統小農意識。如果不及早消解,吃虧的還是自己。唯有抱著「過河卒子」義無反顧的勇氣,不假外援,從學習英語入手,儘可能接受好一點、多一點的教育,才能逐漸脫離困境。老移民的作為,你如果要計較的話,別算他們「幫了你多少」;恰恰相反,該紀念他們為你、為你全家移民所作的貢獻。你到申請人的家去,與其死纏爛打,要他讓你拿走舊的電冰箱,不如請他教教英語。

  從積極的角度看,老一輩如果不這般「絕情」,新鄉里不可能走出心理上的溫室,直面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異國現實,盡快調整心態,適應社會,謀求發展。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