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航空。(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5年7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國際航空與順豐航空險些在俄羅斯上空相撞,所幸飛機自動防撞系統及時介入,才化解了即將出現的空難。有知情網友爆料:「機長當時正在與小美女乘務員聊天」,引發關注和批評。
有網友發文披露,7日,中國國際航空A350-900飛機執行浦東-米蘭航班。在俄羅斯的克羅斯諾雅斯科區域34100英尺巡航過程中,副駕駛誤聽管制指令為上升高度36000英尺並回覆。
機長在沒有聽清指令的情況下,就調節高度至36000英尺並執行。在飛行高度約35300英尺時,管制指揮飛機右轉,高度35404英尺時飛機出現TCASRA警告, 飛機自動執行RA指令,警告解除,最高上升至36508英尺。
當國航的飛行高度處於35404英尺時時,迎面飛來的一架順豐航空貨機正在35,000英尺高度飛行,雙機一度僅相差大約404英尺的垂直間隔,遠低於國際航行安全標準。
幸好兩機均配備交通防撞預警系統(TCAS),在偵測到距離異常靠近後迅速啟動,指引兩架飛機各自改變航道,成功避開碰撞風險,才未釀成重大空中災難。
對此,福建網友「奶味香橙」發文批評,儘管民航規章明確要求72小時內上報重大偏差,但直到7月11日輿論發酵,近200名乘客仍對險情毫不知情。
更令人心驚的是,機長和副機長同時違反「指令復誦」的鐵律。2022年的東航類似事件直接導致機長停飛半年,而在本次事件中,國航至今未說明涉事機組是否停飛接受調查。
在俄羅斯空管記錄可公開調取、中國駕駛艙錄音依法存證30天的背景下,國航的持續沉默已然引發更大憂慮:究竟是調查尚未完成,還是試圖掩蓋人為失職?
該網友表示,飛行員也是人,難免偶發失誤,但比操作偏差更致命的是責任偏差。當俄航空管數據可查、民航錄音鐵證如山時,國航用「不能回答」築起的信息高牆,無異於在公眾信任的跑道上埋下更危險的隱患。
他說:「說到底,航空業百年安全金身,靠的不是永不犯錯的神話,而是犯錯後每分每秒的坦誠擔當。此刻的國航,您聽見千萬乘客的心跳聲了嗎?」
另一名網友說:「國航真的是我坐過最垃圾的。帶2歲半的兒子坐飛機,起飛降落非要孩子自己坐在那,安全帶綁起。孩子還不會說話,綁著不舒服,哇哇叫,又跑過來說安撫一下小孩,不要讓小孩哭鬧。我說大人抱著就不哭了,你們又不允許!非說什麼規定就是這樣的。老子又不是第一次坐飛機,去的時候坐南航,人家都沒要求必須綁在座椅上,說抱著也行,怎麼到了國航又非要綁著?破航空!」
據知情人透露,事發當時,機長在給空乘加茶倒水閒聊,副機師心不在焉,聽錯指令,而機長未證實其有效性而盲目調整高度。據悉,本次航班由國航350大隊長帶隊,副駕駛為深航送至國航培訓350的副駕駛。
另一名網友說:「機長當時正在與小美女乘務員聊天,沒聽ATC,當然也可能是聽不懂。」儘管網傳消息尚未獲得證實,但微博「AI智搜」顯示「確實發生,非謠言」。
有人批評:「飛國際航線的英文真的爛得要死。廣播照著讀都讀不明白,根本聽不懂在說什麼。疫情前有次從新加坡到國內,航班延誤了,還找我幫忙翻譯給鄰座。」「光是國航飛行員的英語問題已經上過幾次熱搜了。」
但也有人不認同這種說法:「第一感覺,這大概率是造謠。拿安全去掩蓋包括語言、技術等方面的無能,哪家航空公司的領導能去承受萬一的代價?況且還是飛國際航線!真的不信,機長副機長連基本的巡航高度的英文都會聽錯。」
其他網友紛紛表示:「看了之後覺得很離譜,如果是真的就趕緊出個通告,如果是假的就趕緊闢謠。」「總之該調查就調查,該處理就處理,避免以後這樣的事情發生,系統主動避讓成功,真的非常幸運了。」「人命關天,這樣的副駕及機長絕對不可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