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任院士被指抄襲論文 學術能力再遭質疑

發表:2008-01-14 01: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81年,謝華安培育出雜交水稻「汕優63」。1986年,「汕優63」成為全國雜交水稻播種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謝華安的貢獻在業內無人不曉,他於去年底成為中科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技術最高學術稱號。但是,他的學術能力正遭受質疑,他的論文和專著被指抄襲和侵佔他人勞動成果。


1995年到2005年,謝華安先後5次向工程院院士衝刺,均告失敗。去年,他向中科院院士衝刺,終獲成功。

中科院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而對謝華安的質疑,恰恰就集中在其學術能力上。───他的理論水平和學風道德是否已經達到院士的尺度?

論文抄襲?

那些數據與參考文獻中的3篇論文的數據驚人一致

「不只是那篇論文,這本書都有問題,是別人代寫的。」1月6日下午,福州某小區住宅內,邱實拿出一本綠色封面的書給記者看,書名《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作者署名謝華安,2005年1月出版。

邱實,向發舉報材料的兩名研究員之一。此前,謝華安五次被提名工程院院士時,邱實曾寫信給相關部門提出質疑:謝華安培育汕優63,育種思路是按袁隆平的 「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配套」理論,育種手段是已有的常規方法,在學術上沒有任何創新,不夠資格當院士。「我承認,謝華安貢獻很大,但不能因此亂戴高帽。」

2007年,又是工程院院士增選年。邱實估計謝華安還會被提名,於是早早開始蒐集新證據。很快,他將目光鎖定在謝華安的論文《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汕優63Ⅲ.光合特性與光能利用率》(以下簡稱「謝文」)和著作《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上。

「‘謝文’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朋友說,謝華安沒做過光合研究,怎麼會有相關數據?」邱實找來那篇論文看,發現謝文沒有一個引注,只在文後列了 16篇參考文獻。他專門跑到福建省農科院圖書館,借來幾篇參考文獻與論文對照:「謝文」中6個表格的數據,與參考文獻中的3篇論文的數據驚人的一致。略有差別的是,或者計量單位不同,或者表現形式不同。

而那6個表格的數據,正是謝文的核心所在。

「謝文」摘要稱,將著重介紹汕優63的光合特性,如光補償點低、光飽和點高、劍葉淨光合率高。文中汕優63的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劍葉淨光合率的具體數值,及作為參照系的其他稻種的光補償點、光飽和點、劍葉淨光合率的具體數值,與3篇參考論文的數據完全一致。

「謝文」摘要還稱,研究結果表明,汕優63不同栽培季節、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栽培密度的光合特徵、群體光能利用率均有所不同。證明「有所不同」的數據,也與那3篇論文中的數據相同。

那3篇論文為江蘇省農科院的同一個研究團隊所寫,均於1989年發表在《江蘇農業科學》上。

「如果是引用別人的研究結果,需要一一註明來源。」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國祥認為,核心數據不標明出處,會讓人以為是作者親自做實驗得出的。

水稻研究領域最具權威的刊物《中國水稻科學》的編輯人員表示,作為論文的核心數據,如果不一一註明出處,嚴格來講確屬抄襲。

「絕對是抄襲。謝華安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邱實後來又打聽到,兩三年前,福建省農科院才買了部可以測量光合數據的儀器。而謝的論文是1997年發表的。

侵佔他人成果?

集體完成的書怎麼只署了他一個人的名

周易,福建省農科院研究人員,他認為《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是謝華安侵佔他人勞動成果。

據周易介紹,2004年八九月份,時任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的王烏齊開始找人編寫該書的章節提綱,隨後組織十來名中青年科技人員,讓他們按章節查找文獻,蒐集資料,著手編寫。但該書正式出版時,編著者署名只有謝華安,真正的撰稿人在前言中被歸入「幫助完成資料收集、列印和文稿校對工作」人員之列。

「事實上,謝華安沒寫過一個章節,只參加過書稿的討論會。」周易肯定地說,「全書70多萬字,頭年八九月份開始寫,第二年1月份出版,短短几個月時間,他一個人怎麼能完得成。」

「是多個人寫的。」另一名曾經參與編審工作的科研人員藍波也證實,《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並非出自謝華安之手。

記者翻閱了厚厚的《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這本書主體內容由12個章節組成。每章開頭有一段英文摘要,末尾有一串英文參考文獻。「謝華安看不懂英文著作,更寫不出英文摘要。」周易甚至斷言,「謝華安壓根就不會寫論文,他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別人代為操刀的,我的朋友就給他寫過。」在一本褒揚謝華安貢獻的書籍《神農》中,也承認了他在英語方面的欠缺。

「書出來前,沒說只署他的名;書出來後,也沒人出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只署他的名?」周易意見很大,「以謝華安的地位,即使一個字不寫,誰也不會反對他做第一署名人。但他獨佔成果,這就過分了。」

據早年和謝華安一起參加過許多專業會議和項目攻關會的知情人稱,從謝華安的發言看,都是實踐經驗,沒有理論提升。所以,1996年,謝華安被任命為福建農科院院長時,院裡不少研究人員不服氣,「他只是農校中專畢業,那時只發表過兩三篇論文,不具備院長應有的理論水平。」

其實,謝華安還在福建農學院接受函授過,但這個學歷很少被人記住、提及。

謝華安其人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雜交水稻救星」

謝華安,1941年生於閩西地區。1972年冬,他從五七干校被調入福建三明農科所工作。當時,正逢雜交水稻協作攻關組從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抽調農業科技工作者,他幸運地作為福建省協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開始了育種生涯。

根據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1980年冬,謝華安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第二年,「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63」。「汕優63」成為雜交稻中的明星,謝華安的人生軌跡就此發生巨變。

可以抵抗嚴重稻瘟病,這是「汕優63」的殺手鐧,解決了第一代雜交稻不抗稻瘟病的致命缺陷。此前培育的雜交稻,一旦遇稻瘟病,常常顆粒無收。質量好,適應力強,大面積畝產第一個突破600公斤……集諸多優點於一身,「汕優63」迅速擴張。

1986年,「汕優63」成為全國雜交水稻播種面積最多的種子,並在此後16年連續穩居首位,一口氣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中國的水稻生產有過兩次飛躍: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選育和推廣矮桿品種,70年代選育和推廣雜交水稻良種。在第二次飛躍中,在將雜交水稻從實驗室大面積推廣到全國各地過程中,謝華安的貢獻在業內無人不曉。

雜交水稻一度遭到「三不」非議:米不養人,糠不養豬,草不養牛。此說法一出,《人民日報》隨即登載了袁隆平的來信:雜交稻既能高產又能優質,「汕優63」就是最好的例證。

1985年,「汕優63」被評為全國優質秈稻;1987年,「汕優63」獲福建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汕優63」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因為「汕優63」,謝華安的職稱評定一路順暢:評副研究員時破格,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因為「汕優63」,他也獲得了迅速的職務晉升,從三明農科所所長直接升任福建省農科院院長,一下由副處級跳到正廳級,直到2006年卸任;因為「汕優63」,他當選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因為 「汕優63」,他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等稱號,是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汕優63之後,謝華安還培育過多個雜交水稻品種,但影響力都不及汕優63.

在以謝華安人生經歷為主線的報告文學《神農》一書中,謝華安被稱為「雜交水稻之母」、「雜交水稻救星」。該書於2000年出版後,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科協、福建省農科院等單位曾聯合舉辦座談會,並邀請新華社、中新社、福建日報、福建電視臺等19家媒體記者參加,他被樹為農業院校和農科單位工作者的學習榜樣。

謝華安向中國工程院院士發起衝刺。袁隆平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1995年,謝華安第一次被提名,結果名落孫山。

1997年,1999年,2001年,2005年,謝華安又被提名4次,同樣未能如願。

「主要因為理論水平低,理論成果少。」邱實這樣認為。

《神農》一書對落選原因的總結是:「院士需要憑論文和外語水平,還需要相當的學歷學位。論文,謝華安有質量,但數量可能有欠缺;外語,他參加過日語培訓班,可是世界流行英語,日語學得不對路;論文憑學歷,他也曾追求過,參加過農學院函授,但想要有顯赫的學歷學位,他又賠不起時間。」

在向院士衝刺期間,謝華安的軟肋逐漸強大,從1996年到2007年,10年發表40多篇論文,還出版專著《雜交稻育種與實踐》、《中國綠色農業》等。其中,謝華安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在正規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有十來篇。

對於這些論文和著作,一位舉報者的判斷是:別人代寫。「比如綠色農業一書,謝華安沒搞過綠色農業,連相關的術語都不大懂,怎麼能就綠色農業長篇大論?」

「謝華安造假,我也理解。想當院士,不能沒有論文和著作。」周易不能理解的是,「他得到的東西已經夠多,明明理論水平不夠,為什麼還要去爭當院士」。

院士的好處,中科院、工程院資深院士師昌緒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早作瞭解答:「當了院士,不用退休,社會地位又高,等於有了聚寶盆。」

爭議聲中當選院士

對謝的調查結果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公布過,他仍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當選

2007年六七月份,謝華安果然再次被提名院士。不過,這次是中科院院士,而非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是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中科院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理論水平要求更高,他的資格更應受到質疑。」邱實以為,謝華安既然5次被工程院拒絕,成功闖關中科院的可能性更小。

當年7月6日,邱實將質疑謝華安院士資格的材料寄給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其中包括周易提供的證據。

周易把《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的編審過程整理成文,附上全書12章的實際作者名單,並加蓋個人印章,交給邱實一道寄出。

兩院院士選舉中,基本實行學風道德一票否決制。「只要把這些材料給負責評審的院士看,謝華安肯定不會被通過。」邱實堅信,他提供的材料足以證明謝華安的學風道德不好,學術水平不高。

與邱實相比,溫禱對謝華安的舉報,時間更久,頻次更多。溫禱,向發舉報材料的另一名研究員。

2007年10月10日,邱實和溫禱的舉報有了實質性回音。當天,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辦公室主任王澍和3名院士來到福州,在賓館分別約見邱溫二人,就謝華安的問題進行核實。

2007年12月27日,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謝華安榜上有名。

邱實糊塗了,「鐵證如山,謝華安還是當選了。難道我的舉報材料沒被如實介紹,投票院士們不知情?還是我的舉報不實?或是那些問題微不足道?如果是後兩者,中科院應該公開說明情況,起碼得跟我解釋一下。」

「在院士增選過程中,的確接到過舉報謝華安的材料,我們也派人去調查過。」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長馬揚說,他們嚴格按照程序行事,調查結果在院士增選大會上公布過,討論過。最後,謝華安以超過2/3的票數當選院士。至於調查結果的具體內容,這位負責人沒有透露。

據周易介紹,調查組找他核實過《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的情況。後來,一名院士在電話中告訴他,「經認真查對,謝華安的確沒註明作者。」

著名學術打假人士也感到奇怪,「不少人是選了幾次中科院院士沒選上,然後才轉去競爭工程院院士。像謝華安幾次提名都未當選工程院院士,轉去選中科院院士一次成功的,似乎沒有先例。」

福建省農科院顯得很平靜。「我們應該相信中科院的評審結果。」與謝華安共事多年的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王烏齊說,「已經決定的事,不要再爭論了。」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都吃過汕優63.謝華安的貢獻非常大,完全有資格當院士。」不用細問,王烏齊已經猜到誰在舉報,「有極少數幾個人,因為不當要求被謝華安拒絕,鬧意見,鬧情緒,到處告狀。那篇論文只是註釋不規範,小的瑕疵而已。」至於《汕優63選育的理論與實踐》一書,「請人蒐集整理資料很正常。」

「有人作證說,書是別人寫的,並且還有詳細的名單。」對於記者的追問,王烏齊不願再談下去,「我已退休,去院裡問其他人吧!」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邱實、周易、藍波、溫禱均為化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