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禁城裡官最大的老外

發表:2008-03-12 22: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曾為中國的治歷嘔心瀝血,他是科學家也是中國傳教史上三大奠基人之一,他是一個對我們的歷史產生過微妙影響的外國人,他歷經了兩代皇朝的更替,他是皇太后的"義父"順治帝的"瑪法",他就是大清朝的傳教士--湯若望!他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而他在中國的命運可謂跌宕起伏,坎坷不平......

1644年的5月,清軍浩浩蕩蕩的進入了北京。在北京這個地方,大明王朝的餘音還沒有散盡,清王朝又在紫禁城裡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了,這個新出生王朝第一聲的鑼聲,就給這裡的居民嚇了一跳,除了限令時日必須剃髮之外,難道還有其他的責令嗎?

其中的一條責令就是"內城居民,限三日內,盡行遷居外城,以便旗兵居住"。意思就是說: 原來居住在內城的漢人一律遷出,遷到城外,八旗兵住在城裡,兩黃旗住在北面,就是安定門和德勝門以裡,兩白旗住在東面,就是東直門和朝陽門以裡;兩紅旗住在西面,就是西直門和阜成門以裡,兩藍旗住在南面,就是宣武門和崇文門以裡,這麼一安排北京城幾乎就要變成一座大軍營了。

手無寸鐵的漢人在清兵的刀槍下,連個大氣也不敢出,只好扶老攜幼搬家走人,那一幕幕離家別井的悲慘場面,留在了多少代人的記錄中。不料想,有這麼一個人,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僅不按時搬家,還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給朝廷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到底寫了些什麼呢?

貴族老外住京城

信上寫道:"曾奉前朝故皇帝令修曆法,著有曆書多軼,付工鐫版,尚未完竣,而版片已堆積纍纍;並堂中供像禮器、傳教所用經典、修歷應用書籍並測量天象各種儀器,件數甚夥。若一併遷於外城,不但三日限內不能悉數搬盡,且必難免損壞,修正既非容易,購買又非可隨時寄來。"因而請求"仍居原寓,照舊虔修"。

這信裡面說的前朝皇帝指得就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其實,隨著這位皇帝的以身殉國,就已經改朝換代了,可是這位先生還要以我是奉前朝的聖御修編曆書的作為理由, 不僅三日不能搬遷,而且仍舊留在原來的住處,這那兒像一封請求信,這純粹是一封膽大妄為不給清兵謄地方的宣言書,如果被那位獨攬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看到後,不用想,肯定是凶多吉少了,輕者搬家走人,重者殺頭問罪,以儆傚尤。那麼這位先生到底是落了個什麼樣的下場呢?

攝政王多爾袞看到了他的這封信,卻是一反常態,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僅沒有加罪於他,反而在第二天便傳諭:"恩准",不僅可以不搬家,仍然踏踏實實的住在原來的處所,而且還下旨"各旗兵弁等人,毋許闌入滋擾。"就是說決不允許清兵隨便的進入人家的住所,找事兒。這出奇的結局,不禁使人問到:寫信的這個人到底是誰?怎麼會有那麼大的來頭呢?

解密老湯其人

寫信的這個人,就是當時住在宣武門教堂的湯若望,是一位德國人,公元1592年5月1日,湯若望出生在萊茵河畔德國科隆市的一個貴族家庭,姓名全稱為:約翰"亞當"沙爾"馮"白爾。由於他不願炫耀自己是貴族的後裔,在與人交往中常自稱"約翰"亞當"。

這位德國人,一六一九年抵達了中國澳門,正趕上大明王朝內憂外患的時候,明王朝為了抵禦滿洲努爾哈赤的勇兵悍將,就派人到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炮。一些長期滯留澳門的傳教士們就借這個機會,僑裝成軍事專家,秘密的進了內地,這位約翰"亞當先生也就隨著來到了北京,在北京學習中文,研習天文,還與當時任禮部尚書的徐光啟有了交往,從此這位德國人就把自己的姓名"亞當"改為發音相近的"湯","約翰"改為"若望",正式取名湯若望,還換上了一身中國人的服裝。

這位湯若望雖然只是一位傳教士,可是身懷天文,光學,火器,礦業等多方面的知識,於是就在徐光啟的推薦下,到一個臨時的研究修訂曆法的機構中任職,主要的任務就是編纂一部曆書,在徐光啟主持下,經過十多年的辛勤工作,終於到明末完成了一百三十七卷的《崇禎曆書》。崇禎皇帝對湯若望等人的治歷工作十分讚賞,還特別賜給他一方御匾,親書"欽褒天學"四個大字,這可是無上的榮耀啊!

那時關外的清軍,可以說勢如破竹,再買外國的大炮,遠水也解不了近渴,崇禎帝大概還沒有忘記這幫傳教士們是以軍事專家的面目進入內地的,隨即就又啟用湯若望讓他鑄造火炮,這件差事讓我們今天看來,還真有點有病亂投醫了,這位研究曆法的文人敢接這件差事嗎?

這個湯若望可真是藝高人膽大,憑著他對火炮知識的一些瞭解、和宮中的大小太監們一起動手,居然成功地造出了20尊大炮,經過試驗,這些火炮的威力還很大,崇禎帝一見真是喜出望外,當即嘉獎不算,要他再鑄500門大炮。火炮雖然是造出來了,可是也沒有能挽救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據說,200年後的1852 年太平軍就是因為從岳陽地下挖出了明末吳三桂埋藏的巨炮,才一舉攻陷武漢,南京的,有人說:這巨炮就是那時湯若望幫助鑄造的。沒想到二百年前的古董,仍能在戰場上發揮威力,被攻打的還是清軍,這真可以算作一件傳奇的故事了。

德國人編製的中國曆書

如果從1623年湯若望到北京算起,一直到清兵入關,在這21年間,這位洋人一直都在為明朝效力,難道說就憑這麼一封信就能夠打動清朝的攝政王嗎?

在中國古代,制定曆法和頒布曆法,一直作為歷朝歷代的頭等大事。在古人的心中,能知曉天文星象而且精確無誤的人基本上就能和神仙劃等號了,曆法在中國的功能除了為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授時服務外,更要為王朝溝通天意,趨凶避邪。所以歷代王朝都在政府機構中設有專門司天的天文機構,有的稱為太史局,有時稱為欽天監等,作為遊牧出身的滿清人,對天文有著更深一層的崇拜,加上大清國剛剛入關站住腳,人生地不熟的,也正需要有觀看天象的人才。

湯若望歷經了兩代皇朝的更替,見過世面,自然也知道這官場裡的一些奧妙,清軍住進北京僅僅兩個月,湯若望就巧妙的抓住時機,帶著禮物覲見了攝政王多爾袞,一件禮物就是:把原來的《崇禎曆書》改名為《依西洋新法曆書》,奉獻給了新王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高興地接受了這部曆法,很是欣賞湯若望的才華,立即把它改稱為《時憲歷》,刊刻印刷,頒行天下,不過冊面上依然印著"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就是這部曆法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從此成為每年編製曆書和各種天文推步的依據,直到今天也是我國編製農曆的基礎。可也正是這"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在多年後,幾乎要了他的命.

攝政王多爾袞對他能預知天象,通曉物理的本領相當敬佩,發現這個"老外"是當時中國天字第一號的天文學家。於是任命他為欽天監監正,相當於皇家天文館館長這麼一個職務,欽天監主要是計算曆法,選擇陵寢這一類與風水相術相關的工作,特別的允許他在天文呈報中可以加上自己的見解,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了。

要說自隋朝以來,中國各封建王朝的欽天監官員都是由回人擔任,湯若望作為一個洋人竟然擔任起了監正,這可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洋監正,從此開創了清朝任用耶穌會傳教士掌管欽天監的將近二百年之久的傳統。其實湯若望更想回歸傳教這一老本行,對這一個任命,翻來覆去的推辭了七次,都不被朝廷允許。看來湯若望只能再一次地走進紫禁城的大門了。這對他來說到底是福呢還是禍呢?

老太后的洋義父

宣武門天主堂:即所謂"南堂"(左圖,它也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久遠的天主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萬曆二十八年,萬曆皇帝把這塊地方賞賜給了利瑪竇,攝政王多爾袞又轉手把這個地方賞賜給了湯若望,一報還一報。翻開《不列顛百科全書》"湯若望"條目中寫到:"湯若望遂成為少年皇帝順治的心腹顧問,尊為長輩。",又是什麼原因使這位洋人成了皇上的重要顧問呢?

順治皇帝登上皇帝寶座時,還不滿6歲,畢竟還是個小孩子,國家的軍政大事根本就輪不到這位小皇帝來參與,一切都由攝政王做主,可是隨著皇上一天天長大,親政的迫切願望也在一天天增長,這一幕幕對於湯若望來說,自然是心知肚明瞭。恰恰就是欽天監監正這個特殊的官職,使得湯若望不但能廣泛結交宮內外宗室權貴,而且還能用"上天示警"的預兆,幫助這位還沒有親政的小皇帝。


一天那位擅權專政的多爾袞在外出打獵時不幸落馬受傷,湯若望前去探望,他就憑著自己的醫學常識,告訴順治皇帝多爾袞將不久於人世了。這可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啊!果不其然,多爾袞沒過多久就因傷勢過重去逝了。於是湯若望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欽天監的位置,不失時機地為順治帝選擇了親政日期,因此他得到了順治帝和皇太后的好感和信任。湯若望還以他的醫學知識治好了孝莊太后侄女的病,從此關係就更不一般了,皇太后親切的稱湯若望為"義父",隨後順治帝也就尊他為"瑪法"了, "瑪法"是滿語,是老爺爺的意思。

洋瑪法權利有多大?

順治帝經常請"瑪法"到宮中敘談。無須太監們的傳喚,也免除謹見時的叩跪之禮。從此,湯若望就可以自由的出入紫禁城了,成了皇親國戚的座上客。順治皇帝為了表示對湯若望的好感,據說在一天之內就曾經加封湯若望三個頭銜。使他從原來的正四品以下就晉升為三品。幾年之內又多次加封。直賜到 "光祿大夫",為正一品。這還不算,順治皇帝還按清廷慣例又加封湯若望的父親、祖父為通奉大夫,母親、祖母為二品夫人。還將誥命封書,郵寄到湯若望的家鄉,不知這幾位德國老人接到這來自東方的誥封文書,是不是也有光宗耀祖的喜悅呢!
 

 儘管當時也有人曾經上書順治皇帝《辟邪論》,彈劾湯若望。可是順治皇帝對湯若望非常崇信,自然禮部也就不會受理了。


  湯若望的地位在順治朝可以說達到了極致,據說,順治帝病危期間,在選誰做皇儲的這間關乎國運的大事上,這位湯大人就曾以他的醫學知識照直說:"應該選皇三子玄燁"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玄燁出過天花,有了免疫力,陽壽肯定會長。這個玄燁,就是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受到兩代皇帝恩寵的湯若望,還會繼續當他的欽天監監正嗎?

出過天花的康熙,的確他這一口氣就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不過康熙皇帝剛登基時,年齡並不大,實際掌權的是以鰲拜為首的輔政大臣。圍繞權力展開的鬥爭就如同紫禁城紅牆黃瓦,無處不在,當時擔任欽天監監正的這位外國人湯若望也被捲了進來。

那時,順治皇帝去世才三年,江南徽州府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就來到朝廷訴冤,厲聲指出:湯若望不僅在新的曆法書上注有"依西洋新法"字樣,是對大清國的侮辱外。還有三大罪狀,這三大罪狀,幾乎每條都可以要了他的命,那三條罪狀指的是什麼事呢?

大難當頭:三宗罪

這第一條是:大清王朝是萬年江山,可是湯若望只進獻二百年的曆書,這不是居心不良,妄想縮短大清壽命嘛!第二條是:幾年前順治皇帝的幼子夭折,湯若望所選安葬日期不吉利,造成了順治帝也早早的去逝,第三條是:歷代歷ǘ際敲刻?2時100刻,現在改成96刻,一時4刻,擅改法度。這位楊先光最後大聲疾呼: "寧可使中國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要求將湯若望凌遲處死!雖經朝議,但這些官員對曆法和天象一竅不通,審來審去,還是個"難以分辨是非"。

最後,在鰲拜的支持下與湯若望有關的一幫人就都被關進了監獄,那一年湯若望正好72歲。這位為清王朝做出特殊貢獻的紫禁城的座上客,又是先帝爺的瑪法,能躲過這一劫嗎?

要命的天象

湯若望被收監後,輔政大臣不免躊躇起來,要殺掉這個名重一時的外國人,又是一個有爵位的官員,為了顯示自己的公正,至少應該找出一個能讓人比較信服的理由,於是就以湯若望在曆書中預測(公元1665年1月16日)發生日食為標準,看看預測是否準確。當時共有3個預測的時間,湯若望預測下午3點26分發生日食,楊先光預測是下午3點10分發生日食,按照回算預測是下午2點50發生日食,為了驗證到底是誰對誰錯,北京城裡幾乎所有的達官貴人、準備親眼見識一下幾種曆法的準確程度。如果這一次湯若望不能證明自己的預測正確,那即使別的罪名不能成立,他也是將被處死!

2點50到了,3點10分到了,太陽依舊圓圓的掛在天上,然而就在離湯若望推算的時間還有五分鐘的時候,報時官就大聲宣布:"湯若望預測的時間到了!"可想而知湯若望的生機眼看就要被一個骯髒的交易活生生的葬送。湯若望必死無疑了。可世界上總有一些"奇蹟"發生,就在報時官大聲宣布的同時,天空中出現了日食的陰影,是真的發生日食了!據說現場充滿了一片讚嘆、驚奇和歡呼聲。這場"賭測日影"的奇蹟會讓湯若望死裡逃生嗎?


年幼的康熙皇帝目睹了這場爭鬥。他後來回憶說:"朕幼時,欽天監漢官與西洋人不睦,互相參劾,幾至大辟。楊光先、湯若望於午站外九卿前當面賭測日影,奈九卿中無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斷人之是非,因自憤而學焉。"就這樣,為了"斷人之是非",康熙開始努力學習科學。康熙皇帝的一生對數理化和西方科學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忱,看來是來自於幼年經歷的那場"賭測日影"了。

命運的陰影

儘管是湯若望的預測,歪打正著,三個月後,輔政四大臣集合朝臣200餘人繼續審議這一案,最後廷議的結果仍然是湯若望和欽天監的7位官員被判為死刑,誰曾想到,就在這一決定剛剛通過的時候,北京突然發生了大地震,故宮搖撼,房屋倒塌,宣武大教堂頂上的十字架震落,地面上狂風大作,灰塵漫天,京城一片昏暗,地震持續了三天。人皆露宿。輔政大臣們驚恐萬分,鰲拜等人也認為這是老天在發怒。只好向孝莊太皇太后請示。請太皇太后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

 據說,孝莊太后見奏章上要將自己的義父肢解,不禁怒從心起,將奏章扔在了地上,說到:湯若望對大清是有貢獻的"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欲置之死地,"不是太過分了嗎?
 

十幾天後,湯若望被無罪釋放,但欽天監的職務被免除,欽天監中的其他五位官員仍然被斬首。康熙五年1666年8月15日,飽受驚嚇得湯若望與世長辭,享年 74歲。又過了三年,湯若望得到徹底昭雪,恢復"通玄教師"之名,1669年12月8日,康熙帝賜地重新埋葬湯若望,御賜祭文一篇,鐫刻在湯若望墓碑的反面,從"鞠躬盡瘁,恤死報勤,國之盛典"等用詞上,足以見中國一代明君對這位來自萬里之遙、萊茵河畔的德國傳教士高度的評價和認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