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速成品:味精究竟是好還是壞?

發表:2008-03-13 03: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40年前一位美籍華裔醫生投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輕鬆筆調描寫自己最近去一家中國餐館大快朵頤,結果回家後出現麻木、心悸、虛弱等症狀,他懷疑禍首是師傅在菜餚中放了太多"麩氨酸鈉"。

  麩氨酸鈉的中文名稱就是"味精",它從此成為民眾健康公敵,人見人嫌。這種在1908年問世、1950年代之後大為風行的調味聖品,一夕之間被貼上"毒素"的標籤,餐飲業與食品工業大受衝擊,中餐館尤其是眾矢之的;味精引發的種種症狀,乾脆稱之為"中國餐館症候群"。

  不過時至今日,味精危害健康的迷思一直沒有醫學定論。1987年與1995年的兩次大規模研究,主其事者分別是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都顯示只要不是大量攝取,味精對人體健康並無負面影響。紐約大學營養學教授奈索斬釘截鐵地說:沒有任何臨床證據顯示味精有害健康。

  另一方面,味精也沒有真正從美國人的餐桌上絕跡,而是化身為"自溶酵母"、"水解大豆蛋白"、"蛋白質濃縮物"等名目,繼續做為各種調味料、罐頭湯汁、餅乾、酸奶的必備成分,發揮點石成金的功效。

  許多國家的餐廳與食品業者,更一直是味精的忠誠支持者。從泰國的金山是拉差辣醬、加勒比海島國的Goya Sazon、哥斯大黎加的Salsa Lizano、英國的Marmite酵母醬,到日本的丘比沙拉醬,都含有味精的主要成分麩氨酸鈉。源自瑞士、營銷全球的"美極"(Maggi)系列調味品,也有多種產品含麩氨酸鈉。

  味精的主要功能在於它能產生"鮮味",作為一種氨基酸,當味精被人們食用時,刺激位於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體,就能使人感受到可口的鮮味。

  我們日常生活中對鹽和味精等調味品的需要,某種程度上只是味覺上的一種習慣,並非真正的身體需要;而且越是血壓高的人,味覺越不靈敏,越是要求味道的濃重,所以,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為了從根本上使血壓得到控制,就應少吃鹽和味精。

  在使用味精時應特別注意溫度,不要過早地放入味精,因為穀氨酸鈉在120℃以上會發生化學變化變成焦穀氨酸鈉,不僅鮮味減退,還有輕微的毒性,所以味精一般應在出鍋前加入。另外,味精忌和鹼或小蘇打同用,以免其中的穀氨酸鈉變成穀氨酸二鈉而失去鮮味。

  食用小貼士:

   鹼性強的食品不宜用味精 穀氨酸鈉中的鈉活性甚高,容易與鹼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穀氨酸二鈉,失去調味作用。所以在鹼性較強的海帶、魷魚等菜餚中不宜加味精。

   酸味菜系不宜用味精 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不起作用。

   做涼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 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涼菜溫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事先用少量溫開水化開,再澆到涼菜上,稍加翻拌,效果較好。

   做餡料時不宜用味精 做餡料時放入味精,不論是蒸或煮,都會受到持續的高溫,使味精變性,失去調味的作用。

   特別鮮的原料不宜用味精 如蘑菇、香菇、雞、牛、產於河海中的魚蝦以及特別新鮮的蔬菜,因為它們本身具有一定的鮮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分娩三個月內的母親和嬰幼兒所食的菜餚不宜加入過量味精 因為味精中的穀氨酸鈉通過乳汁或食物進入嬰兒體內,會與嬰幼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生成不被機體吸收利用的穀氨酸鋅隨尿液排出,導致嬰幼兒缺鋅。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