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紋:誰是安第斯高原的救世主(圖)

作者:葛瑞姆.漢卡克 譯者胡心吾 發表:2008-04-11 22: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被旅遊者帶來的石頭

人類文明開啟之前,誰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在南極進行縝密的 地理勘察?為什麼各國神話都不約而同地認為人類的生存週期是六千年?……在1995年出版後迅速風靡各國的《上帝的指紋》一書中,作者葛瑞姆·漢卡克通過 一系列匪夷所思卻又不易辯駁的論證,向讀者揭示了一段與通常認知截然不同的人類文明史。

  在南美安第斯山腳下,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有關救世主「維拉科查」的種種傳說。神通廣大的維拉科查究竟來自何方?他的突然出現與上古時代的失落文明有無關聯?作者親自前往蒂亞瓦納科古城遺址一探究竟。

  
1.開創南美洲黃金時期的人

  在1532年西班牙人入侵以前,印加帝國一直是南美洲 古老傳說的主要守護者。這個帝國的首都是庫斯科城(現在秘魯),根據傳說,建立這座城市的是太陽神的兩個兒子——曼科·卡帕克和瑪瑪·歐克羅。不過,雖然 印加人一直祭拜他們,但最崇敬的卻另有其人——這位至高無上的眾神之王名叫「維拉科查」,意思是「大海的浪花」。

  關於維拉科查的偉大形象,安第斯山腳下的居民有各種傳 說,但基本情節卻大體相似:大洪水淹沒了整個大地,太陽的消失使人間陷入茫茫黑夜;社會分崩離析,百姓流離失所……就在這時,「從南方突然來了一位白人。 他身材高大,莊重威嚴;他法力無邊,可以將山嶽變為河谷,令河谷中崛起山巒;他賦岩石以生命,讓溪水從中潺潺流出……」

  儘管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字,但維拉科查的功績卻被人們永遠銘記。

  他多才多藝,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是彫刻家和建築 師。「他日夜奔波,為老百姓謀福利;在陡峭的山坡上開闢梯田,建立一道道堅固的牆壁支撐田畦……。」他也是教師和醫療家,時時為百姓解除身心的苦痛。「他 治療無數病患,讓所有盲人都恢復了視力。」然而,這位滿懷慈悲的大善人,其個性中也有暴戾的一面。「特別是在生命遭受威脅時,他會請求上蒼降下‘天火’, 懲罰自己的仇敵。」「終於有一天,他離開了發生過這一切的地方,來到海邊,托起斗篷走進波濤之中,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總而言之,維拉科查為南美洲開創了長久的黃金時期。人們永遠記得,他把文明社會所需要的醫療、冶金、農耕、畜牧、文字書寫等技藝帶到人間,還介紹給當地人精深的工程和建築學原理……

 

2.我來到15000年前的古城

  懷著對先人的敬畏之心,我來到了位於的的喀喀湖畔(玻 利維亞境內的南美最大淡水湖)的蒂亞瓦納科古城遺址。相傳這裡就是維拉科查故國的首都。對於這座城市的建造時間,學術界也有很大的分歧。正統史學家認為它 的建成不早於公元500 年,而玻利維亞拉巴斯大學的亞瑟·波斯南斯基教授卻運用天文學原理,將其主體建築的興建日期一直上推到公元前15000 年。他的研究顯示,偉大的安第斯山城蒂亞瓦納科,在史前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茫茫黑夜中曾經輝煌一時。

  穿過那些飽經風雨卻依然雄偉壯麗的石砌建築群,我逕直 來到位於古城心臟地帶的一處半地下神廟。猶如拜伏在師傅腳前的門徒,我昂起頭仰望著一座謎樣的雕塑——人們都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維拉科查。許多世紀以前, 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把他的面孔彫刻在一座高大的紅色石碑上;儘管早已被風沙侵蝕,這位神祇的面容卻依舊那樣恬靜,流露出一股懾人的力量。

  他的兩隻手和胳臂交疊在胸前,環抱著身上那件飄逸的長袍。長袍的兩邊彫刻著彎曲的長蛇,從地面蜿蜒攀升到肩膀。我看著這幅美麗的圖案,頭腦中出現的維拉科查彷彿變成了魔法師或男巫之流的人物,彷彿正在召喚「天火」降臨人間。

  我繞著雕像走了幾圈,不時伸出手來摸摸被太陽晒暖的石碑,心中思索著其中到底蘊含什麼玄機。排列在這座樹立在廟堂中央的石碑後面的還有兩座比較矮小的石碑,顯然是代表維拉科查傳說中的門徒。太陽西斜,我凝視著這三座挺立的神像,只看到它們靜悄悄地投下輪廓鮮明的陰影。

 

3.「太陽門」中的「大象」哪去了

  從這個謎一般的神廟向西幾百米,就到達了被稱為「卡拉 薩薩雅」(意為「石頭豎立的地方」)的露天廣場。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裡是一個先進的天文觀測臺,其設計便於測量春、夏。秋、冬太陽出沒的方位角。此外,那 座矗立在圍城西北角,舉世聞名的「太陽門」,不但是一件世界級的藝術精品,更被專家們看成是彫刻在石頭上的一套繁複而精確的曆法。

  我信步走到「太陽門」下仔細端詳起來。只見它是用一整 塊青灰色巨石雕鑿而成,雖然規模要小得多,乍看之下仍不禁使人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這件石雕作品水準極高,其最神秘、最耐人尋味的特徵,則非彫刻在東面門 楣上的那條所謂的「 日曆橫飾帶」莫屬。那上面排列著三行總共24個被認為具有日曆功能的人面圖形,它們有些戴著鳥面具,有些長著鷹鉤鼻,每一個手裡都握著代表大神維拉科查的 不知名器械。特別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在門楣的下部區域,還可以看到清晰的像頭、像耳、象牙和像鼻的圖形——而今天的美洲根本沒有大象。經過查閱考古資料, 我才發現在史前時期確實曾有一種學名為「居維像亞科」的哺乳動物在安第斯山脈南端定居,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才突然滅絕。這種動物類似今天的大象, 具有長牙和長鼻,樣子和太陽門上的彫刻極為相似。

  不僅如此,從彫刻在「太陽門」上的風格獨特的動物圖像 中,我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已經消失的生物,其中之一就是已被專家確認的「劍齒獸」——一種身長3米多的兩棲哺乳動物。和「居維像亞科」一樣,劍齒獸在上新世 末期(約160萬年前)活躍於南美洲,直到至今約12000年前才徹底絕種。

  在我看來,上述動物形象的出現,正好印證了少數學者將 蒂亞瓦納科的興建時間上推至公元前10000年以前的論點,或者說是推翻了正統學者們認為該城只有1500年歷史的說法。這些圖像顯示,蒂亞瓦納科古城完 全有資格被稱為一本記錄古代珍禽異獸的圖畫書;這些動物雖然已經滅絕,卻像傳說中的神獸那樣永遠保藏在了石刻藝術中。

 

4.彫刻家「匆匆拋下鑿子,逃之夭夭」

  然而,彫刻家的創作卻在某一天驟然中止,藝術傑作「太陽門」最終也沒有全部完成。門楣上未完成的圖像暗示,某種突然降臨的災禍使正在為作品做最後潤飾的彫刻家「匆匆拋下鑿子,逃之夭夭」,從此以後,這座城市就陷入了長久的黑暗中。

  事實上,根據波斯南斯基教授的大膽估計,早在公元前15000年時,蒂亞瓦納科城就已經是一個繁忙的港口,卡拉薩薩雅廣場就是在那時興建的。往後的5000年間,這個港口持續繁榮興盛,直到一場足以毀滅整個城市的災難降臨。

  關於這座古城的末日,波斯南斯基在《美洲人的搖籃》一書中寫道:

  「一場由地震引起的災難,使得的的喀喀湖水位暴漲,附近的火山爆發……造成湖面突然上升的原因也可能是北邊地勢較高的一些湖泊堤岸潰決……結果,大量湖水如同萬馬奔騰一般,奔騰直下的的喀喀湖。」

  「在沖積層中,我們發現水生植物和人類的骨骸混合在一起,這些人顯然是死在大洪水中;此外,我們還發現一種古代魚類的骨骼,和人類的遺骸共同埋葬在同一地層中。」

  此外,波斯南斯基教授還提到:「只要在這裡挖掘一條兩 公尺深的壕溝,你就會意識到洪水的威力是多麼可怕。它結合地震的力量,將人類和各種動物的骨骼衝到這裡,跟陶器、珠寶、工具和各種器皿摻混在一塊,又經過 劇烈的震盪,全都破碎成一團。一層層沖積土覆蓋著整個廢墟,沙礫中混合著的的喀喀湖的貝殼。腐朽的長石和火山灰堆滿了原來被圍牆環繞的地方……」

  假設波斯南斯基的估算正確,這場災難應該是發生在大約 12000年前。此後,儘管洪水逐漸消退,可安第斯高原上的文化卻不再興盛發展,反而陷入了全面的、無可挽回的衰敗。根據這種說法,由地震引發的洪水僅僅 是個開端,接著又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應:的的喀喀湖的水位日漸下降,湖面日益縮小,蒂亞瓦納科城距離湖岸愈來愈遠,喪失了它的水源和經濟命脈,終於淪為荒山 中的一座廢墟。

  無論如何,傳說中維拉科查「腳踏波浪消失在大海中」的 離去景象,總是縈繞在我的心間。這位遠遁海外的神到底去了哪裡?他為什麼離開家園?在遠走高飛之前,他為什麼要在蒂亞瓦納科逗留那麼久,同惡劣的環境搏 鬥?他究竟想達成什麼重大的目標?在玻利維亞的高原上繼續調查了幾個星期後,我意識到這片寂靜無聲的廢墟和當地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再也不能為我提供更多 的答案。為了追尋失落文明的蹤跡,我不得不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世界上的其他神秘地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