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金牌崇拜與獨裁民族主義

作者:劉曉波 發表:2008-08-31 20: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舉國體制與兩極分化

中共執政後,全面抄襲蘇聯體制,體育也不例外。舉國體制使體育變成獨裁政權的壟斷行業,各級體委都是政府部門,所有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都靠國家來包養,即便今天的大陸體育免不了金錢的誘惑和商業的侵蝕,但執政黨主導體育管理部門和重大體育活動的傳統,並沒有實質性改變。

自從中國射擊選手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金牌之後,中國參加奧運會的宏大目標就是"揚我國威",國威的具體表現就是金牌數量的不斷增加。由此,中國備戰奧運的資金投入也不斷翻番,據林思雲先生《奧運金牌的陷阱》介紹:"體育總局科研所的研究員李力研透露了這樣一個數字: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每年10億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體育總局事業費漲到每年30億元;2000年悉尼奧運會,體育總局事業費又漲到每年50億元。按這個數據計算,雅典奧運會備戰4年,中國就要花費200億元。如果這次中國隊獲得30枚金牌,那麼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億元,真可謂世界上最昂貴的金牌。"

作為對比,體育大國"俄羅斯為了備戰雅典奧運會,2004年的體育經費增加了三倍達到33億盧布,合計人民幣約4億元,備戰雅典奧運會四年的體育開支不超過8億人民幣。俄羅斯這次奪得30枚以上的金牌應該沒有問題,這樣俄羅斯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2500萬人民幣,而中國則是7億人民幣。中國奪得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為俄羅斯的28倍。"

2001年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後,舉國體制下的奧運攻關便成為獨裁體育的頭等大事。中共政權為了在奧運上爭金奪銀而投入大量資金,出臺了"奧運爭光計畫綱要",建立一支人數高達17000名專職運動員、4900名專職教練員的龐大奧運兵團。之後,國家體委又推出"119工程",為了在田徑、游泳、水上等金牌弱項中盡快趕上。所謂"119工程",即爭取奧運119個項目上的119枚獎牌。

舉國體制下的高投入,也確實帶來中國金牌數的連續增長,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金牌第四,悉尼奧運第三,雅典奧運第二,一屆上一個台階。雅典奧運會後,爭奪2008年北京奧運的金牌第一便成為獨裁體育的最大目標。經過七年舉國體制的準備,中國對金牌的狂熱終於如願以償。在北京奧運上,中國在金牌榜上取代美國而成為老大,金牌數第一(51枚),獎牌總數第二(100枚)。

然而,奧運金牌第一的中國,靠的是金錢第一的投入,為了在北京奧運上爭得金牌第一,投入高達43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07年衛生醫療開支97億美元的四倍、教育支出157億美元的三倍。如此"奢侈的金牌體育",不僅在第三世界絕無僅有,即便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堪稱"豪華體育", 肯定是奧運史上前無古人的投資,也可能是後無來者的投資。而這樣的"豪華體育",只有罔顧民眾權益的獨裁國家才能做到。

對北京奧運上中國金牌第一,國際輿論與國內民間輿論的基本共識是"金牌大國並不能等同於體育大國",因為當官權向世界炫耀金牌第一的輝煌成果時,中國的億萬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這樣奢侈的國家體育。在獨裁中國,體育是用高牆封起來的國家化精英化的特權,而基本上與提升百姓身體健康無關,甚至與拿不到獎牌的大量普通運動員無關。金牌體育的奢侈與大眾體育的貧困,金牌運動員的一夜暴富和普通運動員退役後的艱難處境,使體育資源分配的兩級分化日益拉大。僅就國人人均佔有體育資源的兩極分化而論,國家對奧運的巨額投入超過當今世界上的任何國家,而目前中國的人均佔有體育用地僅為0.006平方米。數量超過60萬個的各類體育場館,67%歸教育部門所有,25%歸體委等系統所有,真正的公共體育場館不足7%。城鎮百姓大都只能在公園裡和馬路邊鍛練身體,廣大農民幾乎就與公共體育設施無緣。

正如GDP崇拜造就了畸形的跛足改革,讓今日中國變成權貴們一夜暴富的天堂與無權無勢者持續受損的地獄,金牌崇拜也只能帶來精英體育的天堂和大眾體育的地獄。

二,體育是獨裁民族主義的工具

中共之所以巨額投入奧運金牌乃源於金牌政治的需要。1949年後的中國體育史,就是體育變成獨裁政治工具的歷史。無論是毛澤東時代還是改革開放以來,體育與狂熱的民族主義結盟,從來都是中共政權實施統治的工具,而非國家文明水平的展示。體育被用於獨裁民族主義,洗刷"東亞病夫"恥辱和重振"天朝大國"霸權。

毛澤東時代的獨裁民族主義,凝縮在"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口號中。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子彈的升空和乒乓球的崛起,同作為這口號的最好例證,植入每個中國人的夢境。莊則棟一代乒乓球的驕人戰績,是我們這代人摸不去的記憶,至今還能清晰的記得當年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大紅標題"莊則棟大勝高橋浩 李莉勇克關正子"(高和關都是日本著名選手,世乒賽冠軍)。於是,乒乓球變成了"國球",其在世界上的優勢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毛澤東想成為世界領袖的野心,靠"解放全人類"的病態烏托邦意識形態說教來支撐,他不顧國情和國際局勢,對外盲目地同時對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用輸出革命的外交戰略來收買和支持第三世界,特別是那些"有奶便是娘"的無賴小國,直到蘇聯在政治上軍事上對中國的擠壓使毛澤東無力承受之時,他才以實用主義的態度與美國結盟。於是,當時中國最有實力的乒乓球便充當了毛澤東的外交使者。

鄧小平時代的獨裁民族主義,凝縮在"振興中華"的吶喊聲中。中國女排的崛起及五連冠,北京大學等高校大學生為女排的勝利而狂熱,率先喊出"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口號,敢於拚搏的"女排精神"立刻作為官方的意識形態教材向全國推廣,成為各行各業學習的典範。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實現了零的突破並獲得15枚金牌,位列第四,使國人的民族主義狂熱遽然高漲,中共媒體興奮地高呼:"許海峰捅破了一層叫做‘東亞病夫'的紙,......一個積弱百年的大國,經歷生死涅槃之後,這個東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磯宣布自己的醒來。"自此以後,奧運金牌在中國就變成了獨裁民族主義的招牌,金牌的多寡象徵著國力的強弱和民族精神的優劣,每屆奧運中國媒體都要進行以金牌為核心的愛國主義宣傳。

六四大悲劇的發生,中共政權陷入改革以來空前的內憂外困之中。對內是道義合法性急遽流失,致使政權加強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控制。對外是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全面倒退,人權問題成為中美關係中最醒目的衝突焦點,致使中共政權把經貿外交置於首位。與此同時,把愛國主義提升到"五熱愛"之首,用煽動愛國主義情緒來一箭雙鵰,對內用於彌補道義合法性的急遽流失,對外用於抗衡西方的外交壓力。

於是,在鄧小平制定"決不當頭"的韜晦外交之下,繼毛澤東的"乒乓外交"之後,中共再一次打出了體育牌。對1990年的亞運會的極力張揚和之後的北京申奧,都是體育外交的重頭戲,以至於,為此而釋放了著名政治犯魏京生和徐文立。但由於距離六四大屠殺太近,導致1993年申奧失敗,百年恥辱之上又添了新恥辱,"西方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之說又有了新例證,國內掀起了改革以來的第一次民族主義思潮。從此以後,中共越來越以民族主義為意識形態的核心,不放過每一個可以提升愛國主義情緒的機會,全力宣揚和縱容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民族主義思潮。

鄧小平死後,江澤民為了個人權力的上升及鞏固,不斷提出新的理論來代替毛思想和鄧理論。在民族主義不斷高漲的鼓蕩下,江核心提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新口號,以代替毛時代"站起來"和鄧時代"振興中華",在重要的公開講話的結尾,他屢屢以突然高亢聲音喊出這句誓言。於是,申奧又一次作為中共的獨裁民族主義王牌被打出。對內,中共以申奧來提升威望和鞏固政權;對外,宣泄由93年申奧失敗開始越積越深的民族恥辱和對外仇恨。為了得到奧運主辦權,中共全力出擊,不但採取了一貫的以經貿牌應對政治壓力的策略,而且聘請世界著名的公關公司進行策劃和包裝,甚至對外作了改善人權和言論自由的承諾。這種志在必得的背後是再也輸不起的恐懼。2001年的北京申奧成功,同時滿足的官方與民間的急切期待,官方似乎創造了巨大政績,民眾的病態民族主義虛榮得到了滿足。

可以說,二戰後的任何一個國家的一個城市得到奧運會的主辦權,都不會像北京得到2008年奧運主辦權這樣,進行如此廣泛的政治操作和全民動員,投入如此巨額的資金,掀起如此罕見民族主義狂潮。在申奧成功的那個夜晚,北京有一百多萬人上街歡慶,全國主要大城市徹夜狂歡,江澤民等中共寡頭,不但出席"中華世紀壇"的慶祝大會,並在民眾狂熱的感召下,江澤民還臨時決定登上天安門城樓與民同樂。"實現百年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西方反華勢力的破產"......等口號鋪天蓋地。而在揮舞的國旗、激動的淚水、幾乎把嗓子喊劈了的歡呼的背後,支撐著這種狂熱強國心態的正是"百年恥辱"和"東亞病夫"的歷史所固化的雪恥情結、自卑心理和稱霸野心。

三,金牌崇拜症將使中國體育不堪重負

到了胡溫辦奧運,京奧已經成為最大的政治,也成為顯示"萬邦來朝"的天朝大國形象的機會,為此而邀請上百個國家的政要來北京參加開幕式,以至於,進入奧運年,是否出席京奧開幕式變成了一場中西外交戰。與此同時,胡錦濤多次主持政治局會議討論京奧問題,任命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擔任京奧負責人,還在奧運開幕前破例舉行大型記者會。可以說,胡溫政權為了確保京奧成功而不惜一切代價,意在向世界展示一個"奢華的北京"、"綠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微笑的北京"和"銅牆鐵壁的北京",但就是不要"人權的中國"和"新聞自由的中國"。

所以,無論動員多少人力、投入多少物力,京奧展示給外界的更多是警察國家的"政治奧運"和"奢華奧運"。在長達七年的奧運籌備期,中共當局並未兌現向世界作出的改善人權的承諾,致使國際社會對北京奧運的批評聲不斷高漲。進入奧運年,爆發了西藏危機、瓮安民變、楊佳襲警、昆明爆炸等一系列激烈官民衝突,加重了2008年8月8日這個日子的危機色彩,"共赴國難"的情緒在網路民間傳遞,"避運"、"受運"、"恭外運"的戲虐在市井江湖中走紅。

好在,舉國體制在辦大型活動上還是有效的,中共的全民辦奧運動員和耗費天文數字的納稅人血汗,的確為奧運提供了一流的比賽場館、賽事組織和後勤保障,讓各國運動員和貴賓得到前所未有的奢華享受,奧運期間也沒有發生爆炸性事件,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自然轉向精彩的賽事。不可否認,僅就體育賽事的奧運而言,京奧無疑是成功的。但京奧期間的中國媒體,包括以往敢於直言的開明媒體,在中宣部的嚴令下完全失語,而只能跟著黨國奧運的主旋律起舞,則凸顯中國特色奧運的內在恐懼。

看看中國媒體關於中國隊的賽事報導,給我的感覺真的是滿眼金牌。在那些主持人的腔調和表情中,在前線記者對金牌運動員的提問中,我看不見運動,看不見奧運精神,更看不見人的價值,甚至看不到民族尊嚴,好一個"除了金牌,還是金牌!"

從北京奧運開賽的第一天,從央視到地方臺的奧運報導就開始了"數金牌"的宣傳;整個奧運期間,中國金牌數一直名列榜首,每個頻道的奧運節目都會無數遍地播出金牌榜。奧運結束後,央視幾個主要頻道和地方臺的體育頻道,還在一遍遍地數金牌,一塊塊地回顧奪金過程,一個個地讚美冠軍,反反覆覆地念叨中國終於崛起為金牌巨無霸。這種對金牌的病態熱衷,如同暴發戶對金幣的畸形快感,不厭其煩地數口袋裡的金幣,金幣碰撞的聲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樂,金色是世界上最耀眼的色彩。

在獨裁民族主義的操控下,國際性體育比賽的勝負,在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泛政治化民族化的象徵性符號,奧運金牌負載了過於沈重的強國夢想。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中國獲得15枚金牌開始,中國就慢慢地患上了奧運金牌崇拜症,1988年中國兵敗漢城奧運會,僅獲得5枚金牌,引發出整個中國的悲情,其悲愴程度不次於喪權辱國,致使中共當局加大對奧運體育的投入,制定了以爭奪奧運金牌為目標的體育發展計畫"奧運爭光計畫",中國從此走上了"金牌崇拜"的奧運之路。

"奧運爭光計畫"的實施立竿見影,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中國獲得16枚金牌,讓黨國嘗到了舉國體制的甘甜。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雖然中國獲得的金牌數也是16枚,與巴塞羅那奧運持平,但首次參加奧運的王軍霞卻為中國帶來狂喜。她以14分59秒88的成績獲得女子5000米金牌,還獲得女子10000米銀牌,實現了中國在奧運長跑項目上的金牌突破。她身披五星紅旗繞場一週的畫面,至今仍然是中國人最驕傲的輝煌時刻。此前,王軍霞在世界性女子長跑項目上還獲得過一系列崇高榮譽,特別是1993年,她先後獲得多項冠軍並兩破世界記錄。她在德國斯圖加特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獲10000米金牌,在西班牙世界盃馬拉松賽中獲個人和團體冠軍,在北京第7屆全運會獲3000米和10000米兩項冠軍,兩次(預、決賽)打破3000米世界記錄(8分12秒11、8分06秒11),一次打破女子10000米世界記錄(29分31秒78),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女子10000米跑"30分鐘大關"的運動員,她所創造的這兩項世界記錄一直保持至今。1994年,她在12屆亞運會上獲10000米金牌,還取得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冠軍;1995年,她在印尼雅加達亞洲田徑錦標賽上獲得10000米和5000米兩枚金牌。由此王軍霞先後獲得了一系列至高的榮譽,1993年,她當選全國十佳運動員之首,並獲英國環球電視臺"環球體育最佳運動員"、"世界十佳運動員"稱號;她榮獲1993年、1994年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94年,她在獲得世界田徑的最高榮譽第14屆傑西•歐文斯獎,這也是亞洲運動員首次獲此殊榮。那幾年,"馬家軍"傳奇和"東方神鹿"的美譽,幾乎變成中國體育的代名詞。

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獲得28枚金牌,首次進入奧運會金牌榜前三名,實現了第一次飛躍,舉國歡騰。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和2004年雅典奧運中國金牌數排名第二的32枚,特別是劉翔獲110米欄金牌,跨出12秒91的破奧運記錄、平世界記錄的好成績,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帶來了"賽出一個新中國"的狂歡。之後,劉翔又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上以12秒88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110米欄世界記錄,"翔飛人"由此成為中國體育的代名詞,也成為國人給予最大期待的民族英雄。

正因為黨權和國人太在乎金牌,劉翔退賽才會在中國激起輿論狂潮。田徑本來就是中國的弱項,王軍霞一代女子中長跑選手退役之後,中國爭奪田徑金牌的最大希望就是在雅典奧運奪得110米欄金牌的劉翔了。遙想2004年雅典奧運,劉翔奪金後央視直播員的瘋狂叫喊,劉翔在領獎時的誇張動作,他在接受採訪時的大言不慚:"亞洲有我,中國有我",使他瞬間變成了"民族英雄"。所以,到了北京奧運,在劉翔登場之前的宣傳中,他身上的民族主義光環照耀全中國,他在鳥巢的表現已經成為最大看點,110米欄的金牌已經成為中國人心中份量最重的金牌,甚至,似乎整個鳥巢的田徑賽事都是為了劉翔一個人的表演。所以,中共官方才讓劉翔身背的1356號,據說象徵著十三億人和五十六個民族,但劉翔因傷退賽,讓唯一的沖金希望落空,著實讓愛國者們極度沮喪。

在奧運歷史上,偉大運動員的因傷退賽乃平常之事,還從來沒有哪個著名運動員的退賽,會引發出類似劉翔退賽的輿論狂潮。儘管中國拿到51枚金牌,已經大幅度超越美國而成為當今世界體壇的金牌老大,但劉翔退賽引發的輿論潮說明,國人的金牌狂熱的背後,仍然是"輸不起"的獨裁民族主義。這種獨裁愛國主義極為畸形,也極為蠻橫,揮舞著國家利益或民族榮譽的尚方寶劍逼人低頭。在劉翔退賽事件中,這柄尚方寶劍也壓垮了一向驕狂的劉翔,使他不得不出面向全國人民道歉。在我看來,只有中國這樣的舉國體制和畸形民族主義氛圍才會逼出了奧運史上的荒唐劇--因傷退賽的運動員居然要出面向全國人民道歉。

但在中國的舉國體制下,要求劉翔道歉似乎理由充分:1,劉翔是黨國出錢培養出來的,劉翔成名後的暴富也有黨國的功勞;2,劉翔的"民族英雄"是黨國和愛國民眾給予的,劉翔背上了1356這個號碼,就意味他與十三億的生死與共。得到那麼豐厚的經濟實惠和享受到那麼崇高的社會榮譽的劉翔,其成功是黨國和民族的榮耀,其失敗也就必然是黨國和民族的恥辱,他自然要因自己的失敗而道歉。

曾幾何時,舉國體制下的奧運金牌主義,已經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北京奧運的金牌第一,必將讓中國體育揹負"高處不勝寒"的壓力。奧運結束後,中國媒體陷於沒完沒了的自我炫耀,並大量引述境外媒體的讚美之詞,甚至把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讚美(truely exceptional games)翻譯成"無與倫比",特別是舉國沉浸在金牌第一的亢奮中,似乎預示著整個中國將全面超越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的輝煌前景,進一步強化了金牌崇拜綜合症,讓舉國體制製造的大國驕狂與可怕的金牌依賴及其焦慮休戚與共。2012年,中國代表隊將揹負著金牌老大的沈重包袱前往倫敦。如果四年後中國的奧運金牌達不到51枚,甚至保不住金牌老大的位置,我不敢想像中國國內將陷入怎樣的歇斯底里!

金牌崇拜綜合症起碼隱含著三重危機:1,權力操控下體育資源佔有的兩極分化,國家的奧運工程佔有最多最優質的體育資源,而普通百姓甚至享受不到任何體育資源;金牌運動員被捧上"不勝寒"的雲端,獲得金錢與榮譽的雙豐收,而普通運動員只能陷於雙重貧困。2,極端的權力虛榮和民族虛榮所形成的畸形壓力,讓中國體育變形為輸不起的比賽。比如,劉翔退賽引發的輿論狂潮,致使不堪重負的劉翔不得不出面道歉。中國女足輸給日本隊,喪失了進入四強的資格,被足協主席謝亞龍呵斥為"要精神沒精神,要鬥志沒鬥志,要技術沒技術。"女足隊員還要為賽後總結會提交"檢查"。3,金牌第一的最大害處是加強了中共政權對舉國體制的信心,不但要延緩對陳腐舊體制的改革,而且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強化舊體制。君不見,北京奧運金牌榜的座次基本排定之後,中共體育官員對勞民傷財的舉國體制的高度肯定,北京奧組委高級顧問魏紀中在記者會上表示,四十五塊金牌說明瞭"舉國體制"是有效的。他還舉出蘇聯解體後體育的衰落來證明中國維護舉國體制的明智。

如果中國官民繼續沉浸於舉國體制的金牌輝煌中,不斷地用中國式翻譯的"無與倫比"來自我炫耀,那麼中國體育就只能在政治化和奢侈化的金牌崇拜路上越走越遠,中國人看奧運,享受的不是體育帶來的快樂,而是民族虛榮心的滿足;汲取的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而是金牌主義的鴉片;中國也只能止步於"金牌大國",而不可能成為"文明大國"。

2008年8月25日於北京家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