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中共:招安『意見領袖』消滅『網路暴民』

作者:網路暴民 發表:2008-10-08 22:0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一份長達2萬字的"2007中國網際網路輿情分析報告"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寫作小組高度評價"2007年是中國政府對網際網路輿情的引導工作趨於穩健和有序的一年"。報告認為中國網民群體具有網路暴力特徵,他們大部分人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容易成為『網路暴民』,報告明確提出要招安或培養和政府意見一致的具有"草根性"的網路『意見領袖』 ,對所謂有"民粹心理"的維權意向網民的言論進行消音。

看完報告,我極其憤怒,我本是個乖乖兔,正義感強,同情心重,我年輕有熱情,涉世不深,嚮往自由,這怎麼就成了中共網的暴民了呢?大家看看,這網上被他們弄的就剩兩類人:意見領袖和網路暴民。以下是報告的節選:

據CNNIC 第20次中國網際網路調查:截至2007年6月,中國網民總人數達到1.62億,僅次於美國。中國擁有130萬個BBS論壇,規模為全球第一,平均每天發布新帖多達200萬個,熱門新聞的跟帖達到幾十萬條。即時通訊方面,2007年第三季度活躍賬戶數3.88億,為世界之最,騰訊QQ,最高同時在線用戶為 1950萬。 2006年博客空間3375萬個,博客作者超過1749萬人,經常閱讀博客的活躍讀者有5471萬人。

一。報告分析了網際網路的現狀

1。分析報告以對社會政治的關切度劃分中國網民

"中國25歲以下網民佔51.2%,30歲以下佔70.6%,18歲-24歲網民網際網路普及率高達43.4%,他們口無遮攔,關注社會、文化和經濟問題,政治話題不突出"。

"大專及以上學歷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90%,佔網民總數的4成還要多,達到7121萬人。在這一群體中,對社會政治關切度高,參與網路輿論的熱情高,網上發言的質量也較高"。

2。分析報告提出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主流媒介"

"網際網路代替上世紀傳統的引導社會輿論的紙媒和電視臺,如《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加上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如"焦點訪談"欄目)等,已經成為社會輿論的主流媒介。網際網路的普及經常伴隨網下的聯動,比如傳統媒體(報刊、電視臺)的呼應,乃至現實行動,包括上訪、群體性事件"。

3.分析報告指出,社會敏感問題經常成為網路輿論焦點

報告抽取3家有代表性的BBS作為樣本:

"強國論壇":創辦於1999年5月9日,作為《人民日報》背景的網站,反映中共黨和政府政策精神的主旋律。

"凱迪社區":知識份子比較集中的論壇,關注時政、文化等嚴肅問題,思想前衛,觀點尖銳潑辣,最高日發帖超過3萬。 "貓眼看人"為"凱迪社區"主打板塊。

"天涯社區":關注的話題非常廣泛,是新生代的時尚虛擬社區。忠誠用戶數百萬,同時在線數8萬。

4。將網民集中關注的輿情事件/話題分為:

經濟民生類:"五一"長假取消利弊之爭、"五.三○"股災、"晒工資"風行網路、豬肉漲價、汽油價格上漲、手機單向收費、交強險費率浮動;

政府管理類:山西黑磚窯、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案、濟南市區暴雨成災、太湖藍藻、牙防組、廣州警察開槍打死副教授、海南香蕉癌症事件;

立法司法類:重慶最牛"釘子戶";

道德失範類:南京彭宇案、北京紙餡包子事件、華南虎照片真偽事件、海淀藝校辱師事件、深圳潘博彬打人事件;

科教文化娛樂類:中國選秀末年、"嫦娥一號"衛星探月工程、超女唐笑怒踢武警戰士。

二。報告斷言民眾維權意識增強是民粹心理作祟,分析應該如何對網路言論進行引導。

報告認為,"居民消費與商家、商販與城管、拆遷戶與開發商之間產生的矛盾使網民迅速聯想和延伸到貧富差距擴大、弱勢群體利益得不到保護、政商勾結等深層次背景。特別是城建中的暴力拆遷、不公平補償等現象讓民眾深惡痛絕"。以下面為例:

1。 "2007年2月26日,網上出現一張圖片,一個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樓盤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著一棟二層小樓,猶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重慶九龍坡區居民楊武和吳蘋夫婦因拒絕開發商的拆遷安置方案誓死留守。新華網論壇率先發難,新華網友給此圖片取名為"史上最牛釘子戶",隨後各論壇和門戶網站新聞跟帖都有網友的激烈討論"。

報告認為,"這個事件讓全世界看了笑話,這是政府逼老百姓非法搬遷,逼得人家只好這樣了。對政府來說,不是光彩的"。並指責支持戶主"堅守陣地"的網路民意是民粹主義,責問網民不能不理睬法院,要尊重法院。

2。政府公信力構成了公權力的合法性基礎,報告中引用以下例子來說明網民強烈關注政府公信力,雖然事件得以最終平息,卻是以消耗政府的公信力為代價。

2007 年歲末的"周老虎"事件就是最新的一例。 2007年10月12日,陝西省林業廳公布了陝西農民周正龍用數碼相機和膠片相機拍攝的華南虎照片,質疑這組照片造假的聲音卻在網上不斷升級:"照片明顯是用PS軟體做出來的"。美國《科學》雜誌以揶揄的口氣刊登虎照,美國《僑報》、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參加評論,更將這一事件推上了國際舞臺。 11月15日,四川一位網友稱虎照原型系掛在他家中的一張年畫,三天後年畫生產商展示了其2002年製作的存檔底版圖。

"五.三○股災"是另一起與政府公信力有關的事件。 2007年初股市大盤指數一路上揚,大量的資金湧入股市。財政部5月30日凌晨通過新華社突然宣布:將印花稅從0.1%上調至0.3%!網上輿論一片嘩然, "5年熊市無人問,一朝牛市官舉刀"。

2007年太湖暴發了大量藍藻,江蘇無錫市大批城區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水質驟然惡化,氣味難聞,曾經有『魚米之鄉』之譽的江南水鄉,如今卻是臭名遠揚,市民不得不在市場買純淨水喝。

2007 年7月,南京的一位老太太將青年彭宇告上法庭,稱對方撞倒自己,要求其賠償十幾萬元的損失。彭宇則稱自己好心幫助老太太,送她去醫院,並墊付醫藥費,卻反被誣。南京市鼓樓區法院對彭宇案做出一審判決,稱"彭宇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的人,從常理分析,他與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判決書推測說:如果不是彭宇撞的徐老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醫院,而可以"自行離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選擇,他的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彭宇和老太太素不相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便如彭宇所說是藉款,在有承擔事故責任之虞時,也應當請公交站台上無利害關係的其他人證明,或者向老太太家屬說明情況後索取借條或說明。但彭宇在本案中未存在上述情況,而且在老太太家人陪同前往醫院的情況下,由他借錢給老太太的可能性不大。"法院裁定彭宇補償原告40%的損失,即45876 元。判決一出,輿論大嘩。尖銳批評"史上最弱智判決將把人性引向惡",

陳良宇社保基金案從2006年爆發後到2007年,從新聞跟帖到 BBS論壇的反饋看,中央的嚴肅查處措施受到網民的熱烈擁護。 2007年,網路輿情關注的其他涉腐涉黑案件,還包括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案,青島杜世成案,11名情婦攜手告發陝西省政協副主席龐家鈺貪腐案,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指使人用炸藥炸死情婦案,以及唐山楊樹寬黑社會團夥裝甲車上街敲詐案。貪腐官員的貪婪和可悲下場不僅受到網民的道義譴責,而且成為網上帶有喜劇效果的拍案驚奇演義。

3。報告讚揚政府對政治理論問題的討論導向

報告稱讚,"一系列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決不搞西方的三權分立和多黨制"的有關民主問題的文章成功的進入凱迪社區、強國論壇等BBS時政類欄目中,被廣泛轉帖。對於這些牽涉到改革進程和政治社會穩定的敏感問題,政府採取了輿論導向措施,通過BBS管理為有關議論"降溫""。報告讚揚"《人民日報》通過答 "北京讀者時理"問的方式,堅持中國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立場。"稱政府對於意識形態問題趨於成熟,掌握了輿論引導技巧"。

三、報告對政府對網際網路輿情的反饋與引導給出建議

1.網際網路成為治國理政新平臺

湖南的宣傳官員就提出了一個新的觀念--發生新聞是第一位的,發表新聞是第二位的;"堵了一個記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記者的口;堵了所有記者的口,堵不了網際網路上網民的口",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消除出現"負面報導"的源頭,是唯一和最重要的。中央外宣辦不斷提醒地方和行業政府主管部門,處理突發事件盡早講、持續講、準確講、反覆講,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在多元中立主導。


2.報告提出要警惕30歲以下的年輕人成為"網路暴民"

報告提出,"當網路輿論與社會事實偏向嚴重時,就會出現"網路暴民"現象:在一些引起網民反感的事件中,網民群體性地聚集,自以為懷著正義之心,對當事人實施"網路暴力"。

中國網民群體的特點,更容易誘發"網路暴力"的出現。 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對人生充滿憧憬與夢想,大部分人心懷正義、充滿激情、好奇心強,強烈期待融入社會,熱切希望表達自我,並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性。報告繼續分析,正在讀高中、中專或大專的年輕人佔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缺乏完整的教育背景,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懲罰他們認定的"壞人"。他們很難對自己在" 善良動機"下所導致的行為後果做出全面客觀的估計等等。他們能成為網路暴民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人涉世未深,很難擺脫青春期特有的衝動與激情" 。

報告認為網民不對抗政府,就是網路文明:"值得欣慰的是,在南京彭宇案上,網民普遍的態度是激烈而不偏激,這在近幾年的網路事件中是不多見的。多數網友支持彭宇上訴,並號召為彭宇募捐,但是並沒有因為鼓樓法院的宣判引發爭議而將矛頭直指司法制度本身--在彭宇事件中,"網路暴民"似乎偃旗息鼓,這其實也是網路文明進步的一大體現。"

3. "意見領袖"的突出作用

報告分析:"網路的"意見領袖"具有更強的草根性、流動性和號召力。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對於熱點社會事務、公共話題,非媒體專業人士也有資格發言,與大眾分享他們的智慧、學識和價值觀。這些民間身份的觀察家可能比傳統報紙和電視臺對於公眾的影響力更大。他們對政府應對舉措不乏尖銳批評,同時對社會管理體制的變革,對於道德文化建設和"國民性"的現狀,也有深刻的剖析"。

"政府需要找到恰當的方式,與"意見領袖"進行溝通,引導他們理解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理解政府解決種種複雜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實際操作,讓網際網路中的"意見領袖"與黨報、國家電視臺一道"。

(報告為中國社會科學院《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的專題報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