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譜〈長恨歌〉 (圖)

作者:梅英 發表:2008-12-09 22: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優美、精煉的語言,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故事纏綿悱惻,至為感人。因為它寫出了千古愛情的美麗與淒涼,使千千萬萬曾經擁有愛情經驗或情感豐富細膩的讀者感同深受,故而千古傳唱。愛情能否只有美麗,沒有悲涼?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因為歡樂與悲傷總是相生相成,長伴左右。

詩歌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其實這句話一出現就注定了故事的悲劇性。唐玄宗重色、求色的前奏,必然導致荒淫誤國,必然導致李、楊二人的不得善終。
玄宗尋尋覓覓,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怎能不導致誤國?安史之亂髮生後,皇帝帶著貴妃倉皇逃入西南。然而,在馬嵬坡,百姓憤於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要求處死楊貴妃,於是,唐玄宗只得任人將貴妃縊死。楊貴妃的死,是整個故事中關鍵性的情節,故事發展至此,他們的愛情已真正成為一場悲劇。之後,詩人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後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的種種感觸。

〈長恨歌〉的後半段,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道士上天下地找不著,後來在海中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的化身--字號太真的仙女,太真得知漢家使者到來,迫不及待、慇勤地迎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結筆,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餘地。

「長恨」是詩歌的主題,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感受。「恨」什麼?一般人皆認為是家國之恨。然而,此恨亦有可能是三千不受寵的良家子之恨,更有可能是李、楊二人愛情不得之恨。對李、楊二人而言,兩人沉浸在愛情的盲目與不理性下,國家似乎並不重要,能否生生世世在一起,才是兩人的所想所要。貴妃死後,玄宗茶不思、飯不想,想起以往的美好歲月,看著眼前哀傷之景,聽著斷腸之音,內心始終無法接受貴妃已逝的事實。而太真得知漢使至,乃驚魂未定、徘徊無定止,以至於「花冠不整下堂來」,並且「玉容寂寞淚闌干」,流下了寂寞傷心之淚,表現的是怨婦的情懷。

太真要使者轉承金釵和鈿給玄宗,乃是以金鈿之堅象徵堅貞不渝的愛情,並且告訴使者:她和玄宗曾經彼此秘密承諾,兩人將生生世世為夫妻。因為有這樣的願望,所以,兩人未來將續前緣。拋卻仙女光環的楊貴妃,已然墮入紅塵深入。因為彼此的願望與誓言,他們二人將生生世世為情所困、所纏、所魔。曾經是有為君王與一代美女,如此為愛痴迷,為情糾葛,在人間的情慾中感受愛情的失與得,體會心酸與苦楚。是可嘆?復或可憐?

結語

這樣一個宛轉動人的愛情故事,譜出了一首人間的真愛之歌。從歡愛的極度之樂,到荒淫誤國的政治悲劇,再反射出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曾經情海漂浮的夫妻,用情之深,用情之專,一般人難以企及,就是因為用情過深才導致悲劇的發生,才造成情愛不得之恨。深入二人內心與情感世界,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痛徹心扉,這難斷的情絲到底是一痛苦的玩物呀!

這不禁令人反思:因為情,所以銜恨抑鬱;若無情,怎有恨?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