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綱多本《耕織圖》 (圖)

作者:萬樂水 發表:2009-03-07 20: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西方的大教堂、東方的宗廟外牆,都有許多雕塑和壁畫,用以傳達敬天畏神的教誨。除了忠孝節義的圖案外,以《耕織圖》為飾,也是十分獨特。《耕織圖》不僅受到帝王的肯定,也受到民間的喜愛。現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雍正耕織圖》,可以說是歷代《耕織圖》的代表。

《耕織圖》最早出現南宋初年,為臨安府於潛縣令樓璹所編繪,將耕作、蠶織的過程,以連環圖方式繪製並題詩,後刻印成冊,廣為百姓喜愛。清康熙28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得到進獻的宋版《耕織圖詩》,感慨織女之寒、農夫之苦,於是命內廷畫師焦秉貞據此另繪耕圖、織圖各23幅,並附有皇帝本人的七言絕句及序文,是為《御製耕織圖》。此一新版的耕織圖,雖然佈景與人物活動大同小異,但是圖目略有增刪、圖序有所變換、畫中的風俗也改為清代,而且畫筆更為工細纖麗,技法上也參用了西洋的焦點透視法。

康熙51年(1712年),雍親王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命宮廷畫師精心繪製一套《耕織圖》進獻皇父康熙帝,後人稱之為《雍正耕織圖》。全圖46幅,其中耕圖、織圖各23幅。每幅圖單個看獨立成章,展開又如一幅連貫的田園繪畫長卷。圖中的人物雖然都是庶民打扮,而服飾花色不同,婦女髮型梳髻各異。每開畫上都有雍親王的親筆題詩,與"雍親王寶"和"破塵居士"兩方印章之外,甚至還別出心裁地將畫面中農夫和農婦的形象換成自己與福晉的容貌,用以皇族親為農桑的圖例,來傳達雍親王對於農桑的重視。

由於雍正在位時間較短,留下來的書法作品不多,所以這幅在他即位前的《雍正耕織圖》,上面的書法墨跡,也就更顯得無比珍貴。

雍正帝過世後,繼位的乾隆帝甚至將《耕織圖》中的美景,用實際山水復原出來,成為頤和園的一處美景。像這樣把《耕織圖》鑲入絢麗的湖光山色中,也只有乾隆盛世才有如此大手筆了。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