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踏板釀災 燒出豐田大危機

發表:2010-02-11 14: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三報導指出,6年來不斷有證據顯示,豐田所產汽車可能有暴沖問題,並先後在美導致多起事故,造成十餘人死亡。但令人吃驚的是,豐田汽車可能在1年多以前,便已經察覺到油門踏板的設計瑕疵。 今年1月19日,豐田兩名高層主管與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在華盛頓召開一次閉門會議,會中豐田坦承內部在1年多以前已經知情,此言激怒NHTSA官員,局長史崔克蘭(David Strickland)並暗示要對豐田做出嚴厲處罰,包含勒令停售。 豐田延宕年餘才向美國主管當局上報,導致美國政府大為不滿,顯示出日本豐田對機密三緘其口的企業文化與美國官方要求信息公開透明的作風,存在著嚴重落差。也就是這樣的落差,使得豐田與華府主管當局的關係急速惡化。 根據NHTSA報告,從2004年起該局就接獲37件美國民眾投訴,指豐田的Camry與Lexus ES車款時有暴沖現象,並造成死傷。當時NHTSA曾對豐田進行調查,但是調查結果排除了煞車失靈的說法,研判為暫時性暴沖,非」持續性」事件。 之後兩年相關投訴仍接踵而至,NHTSA又再接獲數百件豐田暴沖報告,不過豐田在報告中皆稱,這些個案並沒有呈現出車輛瑕疵或問題趨勢。 2007年3月,NHTSA另立新案調查5起事故,追究Lexus ES350的油門是否會被厚重的橡膠踏墊卡住。NHTSA向1,986位ES350車主發函調查並得到600人回覆,結果顯示有59人曾遇過暴沖,其中35人認為是由於踏墊壓住油門所致。 2007年8月, NHTSA提出希望豐田召回檢修Lexus與Camry各車款。時任NHTSA局長的納森(Nicole Nason)指出,當時豐田肯定地說」這只是踏墊問題」,並」對我們保證可以解決。」 豐田表示,當時沒有跡象顯示問題是出在油門。 豐田最後也針對2007及2008年出廠的5.5萬輛Lexus與Camry展開召回。然而後續仍然不斷有報告指出問題並未因此解決。例如2008年美國密西根州發生一起Camry暴沖的致命車禍,該案檢察官指出,車主在事發前幾天就已經移走車內踏墊。 豐田集團歐洲子公司從2008年12月起,開始自行調查英國與愛爾蘭兩地因暴沖或煞車失靈而肇事的車輛。測試發現油門踏板內的一個塑料零件是罪魁禍首,此一零件也廣泛用於北美車款。 豐田雖為後續出廠的新車更改設計,卻沒有在歐洲召回,也未上報美國當局。根據一名知情人士指出,豐田甚至沒有知會美國分公司。 對此豐田副社長佐佐木真一上個月曾經表示,這是因為當時豐田認為那並不構成安全問題。 儘管豐田從1957年就進軍美國市場,在美國生產汽車的歷史也已經有20年之久,然而其美國公司內部營運仍然直屬於日本總部所管。豐田高層沒有美籍主管,負責召回工作的日本總部更是與美國日夜顛倒,因此豐田對於NHTSA所提出的質詢要求,常常反應慢半拍。 2009年8月加州一起死亡車禍震驚全美,因肇事車輛Lexus ES350失控加速的同時,一名車上乘客曾經撥打911,清楚留下」我們的油門卡住了」、」沒有煞車」、」老天保佑」等求救呼聲。最後車上4人全部身亡。 同年9月NHTSA副局長梅德福特(Ronald Medford)在華府召集豐田主管,要求該公司加速處理踏墊問題,同時也必須修改油門設計。 10月5日,豐田宣布召回380萬輛汽車檢修踏墊,在當時創下最大規模召回記錄。 但是豐田與NHTSA仍時起矛盾。梅德福特與美國運輸部數名官員於12月時甚至飛赴日本豐田總部,當面說明豐田有義務配合美方的召回流程。 今年1月4日, NHTSA局長史崔克蘭才剛走馬上任,半月後隨即獲知豐田對煞車問題已經知情多時的消息。此次NHTSA悍然拒絕給予豐田時間備料,明言若無法及時解決,就得停售 。 1月26日,豐田宣布在美停售8款熱賣車種,並召回230萬輛汽車。2月9日又宣布全球召回43.7萬輛油電車,包括熱銷的Prius,並展開後續全球大規模召回。

来源:工商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