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粹——古琴(圖)

作者:海翔 發表:2010-02-15 14:3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琴,也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其歷史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悠久。古代文人四技「琴、棋、書、畫」中的琴就是指古琴。

古琴屬於八音中的絲,或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深具東方文化特色;歷來為文人階層重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悠久的歷史

古琴在古代只叫做琴,近代為區別於其它樂器,才習慣地叫做古琴或七弦琴。

有關古琴的歷史,傳說中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等。雖然上古神話故事的說法不可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關於古琴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三千年前的先秦時代。如《書經》:「搏拊琴瑟以詠」;《詩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據現有的文獻數據記載,琴至遲在漢末時已大致定型為後世通用的形制。

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了文人的必修樂器——古琴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聖高雅,坦蕩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而俞伯牙和鍾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二.渾然一體的結構

琴,是一種渾身上下都充滿著文化內涵的樂器。僅從琴形而言,就可說是通身是韻。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像周天365度);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古琴由琴體和琴弦構成。琴體由弧形的面板和平直的底板膠合而成。面板琴首嵌有用於穿弦的「承露」、支撐琴弦的「岳山」,琴尾嵌有支撐琴弦的「龍齦」。琴面一側沿琴弦方向嵌有用於標示泛音音位的十三個圓點,稱為「徽」。底板上有用於安放「琴軫」的「軫池」,中部以下嵌有用於支撐琴身和纏弦的「雁足」。底板有兩個出音孔,通常為長方形;靠近中部的一個較大,稱為「龍池」;靠近琴尾的較小,稱為「鳳沼」。琴面板內部與龍池、鳳沼相對有隆起的結構,稱為「納音」,有改善音色的作用。琴腹內有兩個音柱(天柱和地柱),連通琴面和琴底,可以使音量增大,同時也作防塌腰裝置。

由於古琴整個琴身就是一個共鳴箱,面板就是指板,出音孔開在琴的背面,所以古琴的音色非常獨特:含蓄、深沉而音韻悠長。

琴弦共有七根,從外(近徽側)向內、從低到高,為一弦至七弦。琴弦一端搭在岳山上,用控制弦音高的線繩「絨剅」拴住,絨剅穿過承露上的弦眼繫在琴軫上;琴弦的另一端繞過龍齦,纏在雁足上。

傳統的琴弦為絲弦,現代採用尼龍鋼絲弦。

三.高雅的音色

古琴是等弦長、一弦多音的無品撥弦樂器。

古琴演奏時,須將七根弦散音調成一定的音階,稱為弦式。大多數古琴曲使用正調弦式,一弦至七弦音名是C-D-F-G-A-c-d,首調唱名是sol-la-do-re-mi-sol-la。古琴的常用音域為一弦散音C到七弦一徽泛音d3,共四個八度加一個大二度。古琴在全部音域範圍內音色良好,既能保持均勻,又能形成對比。

古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種基本音色。傳統琴學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徵「天地人和」。

為使散音適應不同調的作品和按音音位演奏方便,可以在正調弦式基礎上,通過收緊「緊」或放鬆「慢」一定的弦數,改變宮音位置和弦間關係,成為新調音階弦式。例如,緊五弦使五弦升高半音,得到C-D-F-G-A♯(B♭)-C-D,稱為無射均弦式。

古琴的音色清、微、淡、遠,因此極少用於合奏。如果要用於合奏,所用樂器的聲音不能淹沒琴音。在古代,琴只與琴簫或者瑟合奏,不過瑟的演奏技法在中國已基本失傳。琴簫合奏是目前常見的合奏形式,所用的琴簫是一種音域較窄、音量較小的簫。

古琴記譜法有文字譜、減字譜,現代有簡譜、五線譜和混合記譜。古琴曲通常由幾個段落連綴而成,長度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沒有嚴密的格式。

四.寶貴的遺產

流傳到今天的古琴文獻中,有140多種琴譜,共有不同傳曲傳譜上千首;但現在琴人能演奏的不到百曲。雖然不足全部的十分之一,但比起其它民族樂器的古代曲目來,仍是一大筆財富。

流傳較廣的琴曲主要有:梅花三弄、廣陵散、胡笳十八拍、瀟湘水雲、關山月、鳳求凰、平沙落雁、高山、流水、漁樵問答、離騷、陽關三迭、醉漁唱晚、長門怨、孔子讀易、秋風詞、酒狂、湘江怨(湘妃怨)、欸乃、陽春白雪。

古琴音樂中另外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琴歌,最傑出的代表作主要有:胡笳十八拍、陽關三迭、關山月、鳳求凰、古怨和秋風詞等。琴歌的歌詞大多是唐詩體,因此吟誦起來琅琅上口。琴人在彈唱琴歌時一般不採用美聲或民歌唱法,而是常用一種較為沉厚的唱腔低聲吟唱。

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