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鳥節與趕鳥節

作者:李選任 發表:2010-03-14 18: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的家鄉永興縣,屬湘南郴州轄區,而郴州轄區包括永興、資興、汝城、藍山、宜章、寧遠等縣市,居民都是以農為主,農作物最怕的是蟲災和鳥害,為防烏兒損壞農作物,故而有「粘鳥節」的產生,且漸成風俗。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家家戶戶都做「粑粑」,這是一種用糯米把粑粑捏成的圓形食品,先放置在祖先的神位供桌上,男主人身穿長杉馬臺,焚香祭拜,祈求祖先和神靈保佑,今歲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無蟲災鳥害。

然後將粑粑戳於竹枝或棍棒上,插在田頭、屋頂或門前,鳥兒啄食粑粑後,常會被粘住嘴殼而張不開口,以致無法啄食田裡的種子,從而避免或減少農作物的損失。

家鄉《永興縣誌》記載:「二月朔,農家和糯米為丸,如桃李大,以枝插田間,免鳥掀種,謂之糊鳥嘴。」《藍山縣誌》記載:「二月朔,以春糯為團,綴於小竹梢,插田間,謂之粘雀口,使不食苗。」《寧遠縣誌》載:「二月初一,忌鳥雀,作米小團,粘樹枝上,防損秧。」

傳說,古時家鄉有一位大財主,仗勢欺人,魚肉鄉民。一日,見一美貌姑娘,即強行欲納為小妾,姑娘不從,自盡而亡。姑娘有一情人,聞訊亦跳河溺死。後來他倆變成兩隻小鳥,招來大批鳥兒,啄食財主的莊稼,使大財主損失慘重。

同時,他們也託夢給鄉親,說每逢二月初一要做糯米粑粑,用棍棒穿起,挂於自家田間為記,以免誤食鄉親農作物。從此,就有了「粘鳥節」的風俗。

無獨有偶,在二月初一這一天,湘西瑤族也有一個類似的節日,稱為「趕鳥節」。名稱不同,活動方式亦異,但其目的、意義則一,都是在防鳥兒損壞農作物,藉節日習俗,達到助耕養農。

瑤族的趕鳥節,非常隆重又熱鬧。在這一天,各寨各村的男女青年,都是穿一色寶藍襯白鑲邊的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會在白頭山上,高唱山歌、情歌,如果有看上眼的,則男女對歌,對歌合意者,則選期約會,開始談情說愛,甚至私訂終生。所以趕鳥節也是男女青年交友、相親的好日子。

直到日落西山,男女青年回到寨中開始串火塘,這又是另一場歡欣的開始。只見男女老幼,圍坐火塘旁,一邊唱歌喝酒,一邊品嚐各家做的鳥粑,或跳舞、或彈琴或吹籚笙,或唱一曲,任情歡樂,鬧到深更半夜,方姍姍而散。

瑤族也有一段傳說,從前有位姑娘,善唱山歌,聲音悅耳動聽,連鳥兒聞聲都會飛來,圍繞於姑娘身旁,若痴若醉。

聰明的姑娘,遂想到鳥兒常啄食田裡的種子,使農民損失很大,於是她突然心生「趕鳥送山」之計,約好幾位姊妹,於二月初一時,一起唱著山歌,向白頭山走去。

群鳥跟著歌聲尾隨在後,都飛到了白頭山,遠離了瑤寨,姑娘們輪流歌唱了七天七夜,鳥兒聽得昏昏欲睡,待其醒來時,農夫播的種子都已發芽成苗了,免除了一場災害。

從此二月初一,便成為瑤族群集白頭山唱山歌、趕鳥兒的趕鳥節了。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