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美學:亞洲青花瓷(組圖)

發表:2010-03-15 18: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青花描金卷草蓮塘碗 中國 明永樂 1403–1424

在素潔的胎上,以鈷藍料彩繪圖案,覆蓋一層透明釉,再以高溫燒成,即是所謂的青花瓷。它不但是影響世界陶瓷史的一個重要品類,還是代表亞洲的一種獨特意象。

亞洲各地,以中國的青花瓷器最悠久精美,而西亞、東南亞、東北亞等地區,也有製作青花瓷的傳統。在彼此交流互動下,各地製作出來的青花瓷,常共同被彙集收藏,或在考古遺址中一起出土,顯示它們在當時市場上是彼此學習、相互競爭的產品,也可看出各地制瓷技術和造型裝飾風格上的異同與關聯。

從青花瓷所看到的亞洲,不只是流動的商品,也是燒造技術的傳播或陶工移動的痕跡,更是亞洲各地共同擁有的品味--藍白相映的流動美學。


青花花卉紋燈 中國 明宣德 1426–1435

中國:瓷器之國

十四世紀中葉,中國在景德鎮開始大量生產青花瓷,日後延續成為明、清官方與民間窯廠燒造瓷器中的主要品類,供應內廷官府使用,也是市井日用器皿,並曾做為賞賜海外諸國的禮物。因應歐亞市場的需求,中國青花瓷器也常呈現各地需求的造型或紋飾。


青花飲中八仙人物八棱碗 日本 (「大明成化年制」銘)十九世紀

東北亞:傳播與創新

青花瓷約於十五世紀初傳入朝鮮半島,並於該世紀後半開始燒制。日本則在十六世紀末出征朝鮮後,帶回陶瓷工匠,促成制瓷產業,並於十七世紀初的九州島肥前地區創燒青花瓷,進而成為貿易的大宗商品。兩國起先均以仿效中國風格為主,再逐漸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青花瓷器。

東南亞:竟逐市場


鐵繪花卉紋盤 泰國 十五世紀


青花加彩花卉罐 越南 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

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間是東南亞青花瓷的短暫黃金時期。先是越南模仿中國燒造了青花瓷,至十五世紀後半起,藉海上貿易在亞洲市場上大放光彩。泰國雖無製作青花瓷的傳統,但為外銷而大量生產的鐵繪瓷器,紋樣恍若青花,廣受歡迎。

西亞:藍白美學的傳佈

八世紀起,西亞的藍白陶器習尚影響亞洲各地,而各地瓷質堅致的青花器皿也廣受西亞喜愛。展出的低矮油燈造型,令人聯想伊斯蘭故事中的神燈。阿拉伯文字圖案是西亞流行的裝飾;而中國典型的菊瓣樣式上,呈現中東地區常在開光欄內加繪折枝花卉的構思。

来源: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