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最具特色的建築構件(圖)

發表:2010-04-02 19: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最基本的斗拱組合


遼 佛宮寺釋迦塔外檐斗拱


戰國 龍鳳青銅方案


清 瀋陽故宮大政殿外檐斗拱

斗拱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中最具特色的一種構件,某種程度上也可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傳統木結構建築的象徵。斗拱是靠榫(sǔn)卯結構將一組小木構件相互疊壓組合而成的一類構件,用於柱頂、額枋(fāng)、屋檐及構架間,起承重連接作用。斗拱的歷史非常悠久,不同時代,斗拱的構成和形態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由兩個功能件組成:一是橫向或縱向用於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於「拱」間,承托連接各層「 拱」的方形構件「斗」。「斗拱」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根據一些古代器物上的結構圖案,人們推測,斗拱在西周時就已出現。從那時直到南北朝時期(420—581),是斗拱的形成發展階段。漢代時,柱頂已用斗拱承托檁(lǐn)、梁或樓層地面枋,但各個斗拱間互不相連。漢代以後開始在柱間使用斗拱,最初的柱間拱稱為「人字拱」,即在額枋上立一叉手,上置一鬥,承托檐檁。

從唐代到元代,為斗拱發展的成熟階段。這一時期,斗拱的主要特點是柱頭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結構中,斗拱和梁架融為一體,斗拱成為各交叉點處的加強節點。這時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構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宋時期(618—1279)殿堂式建築樑柱間普遍使用斗拱,現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明清時期(1368—1911),由於木材逐漸短缺,很多建築都以各種額枋作為承重連接構件,斗拱的作用逐漸下降,形制也逐漸減少,在某些建築上,已淪為純粹的裝飾部件。

来源:中國園林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