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總是通縮?

作者:陳東海 發表:2010-06-08 13: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本經濟真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另類。在全球許多經濟體出現通脹壓力、少部分經濟體通脹和通縮風險相當之時,日本已經提前進入了通縮。從2009年2月,日本全國的CPI年率就已成為負數,至今已連續14個月。衡量去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也是從2009年2月起連續至今呈現負數。

如果看歷史數據,實際上日本從1997年以來就陷入了長期的通縮。雖然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日本一度改變了持續通縮的局面,但是之後再次進入核心物價指數持續下滑的局面。而在這十幾年間,全球的多數經濟體的物價是上升的。

更與眾不同的是,日本的現象也不大符合經濟常識和傳統經濟理論。因為在2000年以後,由於日本已抵達零利率區間,利率工具已被窮盡,所以日本央行改用數量工具,啟動「定量寬鬆」的辦法來避免通縮。按照經濟學常識和理論,零利率加上海量的貨幣發放,必然造成通脹。但事實上日本居然在長期的零利率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陷入了持續通縮的狀態。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日本的狀況呢?

談及日本時,人們喜歡用「失去的十年」或者是「失去的二十年」來作概括。而為何會這樣,人們往往以「廣場協議」來一言以蔽之。但根據歷史數據我們發現,1985年9月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後,日元的匯率確實從215附近一直上漲至1995年的80附近,可實際上日本從廣場協議簽署一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基本上維持著順差地位,而且平均順差額也沒有明顯下降。同時,日本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是1990年以後的事情,離廣場協議簽署已是好幾年了,而日本通縮的出現更是廣場協議簽署12年以後的事情。同樣,德國也簽署了廣場協議,德國馬克和以後的歐元兌美元也是升值的,但是德國並沒有出現日本那樣的情況。

因此,對於日本長期陷入通縮的原因,還得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根據常識,消費物價長期陷入萎靡狀態,應該是對應於消費萎縮,也就是需求不足。一般認為日本的消費低迷源於日本的老齡化、國土狹小人口不足、儲蓄率高等。這些因素對於日本消費不振的影響可能確實存在,但是說服力不強。因為日本的民間消費率並不低,而最終消費比例近些年一直超過70%,且日本人口是美國的40%,所以日本人的消費不能算是低迷。

如果我們從經濟機構上去看,也許會得到一些啟示。日本自1984年以後,一直是穩定的出口國。從1984年到2008年7月,平均每月日本的貿易餘額是6642億日元。因此,在這20多年裡,日本是個貿易大國。實際上日本確實是靠海外市場的需求來發展經濟的。那麼,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為:出口大國自然隱含著國內的消費不振呢?由於日本的最終消費率並不低,因此可能是貿易立國的國策,使其因為出口大國的原因而壓制了國內的需求,導致了國內物價指數的逐級下滑。

同樣的,出口大國,也可以認為必然隱含著最終導致強勢貨幣。由於美國長期以來是日本的第一出口目的地國家,那麼美元兌日元的匯率對於日本具有重要性。所以,日本對於美國的長期大量出口,隱含的結果就是日元兌美元必然強勢。由於日元是自由浮動匯率,我們發現這種隱含的結果就變成了顯性的。從1985年以來,日元兌美元升值了200%以上。由於日本是個原材料貧乏的國家,巨大的出口也對應著巨大的進口,因此,日元的長期巨大升值,必然導致進口輸入物價指數走低,進而壓制日本國內的物價。

所以,按照這個思維,日本的通縮,也許可以從貿易結構上找到原因,即日本的出口大國的地位導致了其長期的通縮,或者至少是導致日本長期通縮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日本要改變長期的通縮直至長期衰退的局面,就必須放棄出口大國的追求,改變倚重外需的局面。

来源:第一財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