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頻發地陷 專家稱無一是天坑(組圖)

中國地質局實地考察8大天坑:非地震前兆

發表:2010-06-27 05: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4月27日開始,四川宜賓長寧縣接連出現「天坑」。資料圖片


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

■對話動機

近期各地不斷出現的地面塌陷,使得「天坑」作為一個地質名詞,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結合近年氣候異常以及地震頻發,這些「天坑」被與災難片《2012》相聯繫,引來一些疑慮和恐慌。那麼,近期頻現的是不是天坑?由什麼引起?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今年是否會有地質災害頻發?

■對話人物

殷躍平知名地質災害防治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主任。他正組織實施全國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預警監測示範工程。

天坑2001年之前,通常指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上圖)。2005年後,這個中國人定義的術語獲得國際喀斯特學術界認可,以「tiankeng」通行國際。

天坑是指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岩壁,深陷的井狀或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於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或有證據證明河道已遷移)。目前世界上確認的天坑約80個,50多個在中國。

「塌陷」專業普及不夠

新京報:最近多次出現某地出現「天坑」的報導,出現的是否是天坑?

殷躍平:沒有一起是天坑。最近十年中國都沒有出現天坑。最近報導的,都屬於地面塌陷,主要是岩溶塌陷,是一種地質災害。而在城市中,主要是下面挖空了形成了一種工程性的塌陷。

天坑一般叫做天坑地縫,一般下面有地下河穿過。天坑演化歷史比較長,形成的年代至少是幾千年以上。

新京報:天坑不是一種地質災害?

殷躍平:天坑是一種自然景觀,常常成為地質公園的一景,就目前看來,不屬於地質災害。

新京報:為什麼今年一些地面塌陷會被認為是天坑?

殷躍平:可能是因為5月底瓜地馬拉出現的一個巨大深坑,引起關注,大家無形中會做一種對比。

新京報:瓜地馬拉的是天坑嗎?

殷躍平:瓜地馬拉的是一個豎井,也還不是天坑。它的成因比較複雜。

新京報:你能感覺到今年大家對地面塌陷關注度的增加嗎?

殷躍平:塌陷、地裂縫都屬於緩變形的地質災害,今年確實能感覺到這兩點比較受大家關注。而恰恰這幾年我們對這方面的宣傳普及比較少。

新京報:為什麼呢?

殷躍平:我們平時關注較多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災害,因為這些常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是減災防災的重中之重。而對於緩變性的災害,社會關注度不大夠。

新京報:這種專業普及不夠,應該也是對地面塌陷誤解的一個原因?

殷躍平:應該有這方面原因。而且從國際背景來說,最近火山、地震比較多,加上國外發生深不見底的豎井,大家會恐慌是不是和地殼運動有關。再加上影片《2012》,以及網路的放大效應。我想有這種想法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專家從專業角度向公眾解釋清楚。

新京報:我看到現在確實媒體上也有很多專家解釋,但很多網友仍然不相信,你覺得問題在哪裡?

殷躍平:對於這類引起公眾關注的事件,專家解釋時經常是我告訴你一個結果,好像對付小孩一樣。其實完全可以和公眾一起去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去解釋,可能會有更好的溝通。

目前的塌陷與地震無關

新京報:可不可以這麼說,雖然不是天坑,但今年的地面塌陷比往年要多?

殷躍平:根據統計數字,每年塌陷的數量在350到400起,今年來說,還沒有比這個數字高。

新京報:350到400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數字?

殷躍平:大概從2006年我們做調查開始,差不多每年穩定在這個區間。而且塌陷的地方基本上沒太大改變。

新京報:你覺得今年的地面塌陷有什麼與往年不同的地方嗎?

殷躍平:總的來說,分布有些變化。今年的塌陷,城市裡出現比較多。這也是引起關注多的原因之一。

新京報:城市地面塌陷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會增多?

殷躍平:最近幾年城鎮化擴展,線性工程也越來越多,管線、高速公路、鐵路,這些工程的挖掘都會造成地面的塌陷。現在城市擾動太大,對地下水抽取過多,容易引起塌陷。還有就是一些工程問題,例如地下水管爆裂也會造成塌陷。

新京報:在你們的統計裡面,有沒有城市和農村塌陷的比例?

殷躍平:數據不全。現在看來,城市有個特點,防範性強,出現塌陷會立即治理,不會出現塌陷(坑)群。塌陷(坑)群一般在農村出現。

新京報:那現在可不可以說,城市地面塌陷的趨勢將會越來越高?

殷躍平:城市人為造成的塌陷應該是在逐漸增多。比如北京、杭州、上海出現的塌陷多是施工問題。施工過快,沒有經驗,質量監管不夠,就會出現問題。

新京報:我們有避免這種趨勢的方法嗎?

殷躍平:我們在武漢在做類似的工作,把地質結構查清楚,找出空洞,然後做地下水監測。到一定時候控制地下水的開採。第二種就是治理,比如空洞回填,加固。

新京報:近期出現的地面塌陷,你們都會找出它的原因嗎?

殷躍平:地面塌陷屬於地質災害,國土資源部門的監測隊伍分布到全國,出現災害時都會趕赴現場,找出原因,也會向社會公布。

新京報:最近幾年地震多發,大家都很關注今年出現的塌陷與地震是否有關?

殷躍平:今年沒有一起地震引起的塌陷。地震是內動力,而今年的塌陷是表生的。

災害多發生在圈定點外

新京報:在你看來,今年最需要擔心的地質災害是什麼?

殷躍平:一個是地震災區,汶川和玉樹,一個是三峽庫區。還有一個是重要的工程建設區和山區城鎮。那些城市化進程比較快的,比如蘭州、天水、寶雞等地。這些地方,高速遠程滑坡的防範壓力大。

而對於工程建設區,要特別提醒外來施工人員。現在施工人員越來越多地成為滑坡、泥石流災害的死亡對象。他們對於當地地質不瞭解。這就需要加強一些預防,進行教育防範。

新京報:地質災害是可以預報的嗎?

殷躍平:目前的情況來說,發現災害點後,定點預報是可能的。在地質災害點上,能進行實時監測,發現情況後及時預報。

新京報:這些定點的地方,是指全國十萬個左右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嗎?

殷躍平:是部分危害大的地質災害點。

新京報:區域性的地質災害可以預報嗎?

殷躍平:區域性的還是比較困難的,關鍵是不易識別,容易漏報。因為區域性的,面積比較大,地質災害點不好識別。我們現在的地質災害預報主要是先識別,識別出來,才有預報的可能。

新京報:每年發生的地質災害,大多是在圈定的災害隱患點之外?

殷躍平:是的。曾經做過統計,最高的80%都在隱患點之外。

新京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殷躍平:現在工作精度遠遠不夠。現在的調查精度主要是1比10萬的比例尺。這種比例尺上,有的縣城就是一個小圈。有的西部工程地區,1比10萬的地形圖都不全。香港的比例尺是1比1000。

比如滑坡點,上億立方米的滑坡能勾出來,但是小的就很難。現在恰哈是小體積滑坡造成了大的傷亡。例如今年大渡河的滑坡不過是幾萬方,江西鐵路的滑坡也就是幾千方。這也要求我們工作要越做越細。

江西災害調查難度大

新京報:今年的地質災害是不是比往年多很多?5月份地質災害3389起,比去年同期的526起,數字的增加還是非常明顯的。

殷躍平:一個月有它的隨機性。光從5月看,死亡確實比同期有所增加。但特大型災害損失沒有明顯增加。

新京報:今年普遍感受到極端氣候增多,這會不會造成地質災害有所變化?

殷躍平:今年是氣候反常、變亂,而且面積很大。比如說,到現在還沒有一次颱風,往年的話已幾次了。而且一般6月份江西不該出現這麼大的汛情。

地質災害也會因氣候原因有所改變。比如,西北地區年初就因凍融引起滑坡。

新京報:現在江西、福建等地大雨,最需要擔心的地質災害是什麼?

殷躍平:江西屬於丘陵地區,山包低矮,植被很好,只要不開挖基本沒問題。但是要注意,切坡未加支護蓋房的地方,往往形成災害。還要注意的是溝谷行洪區和溝口的問題,原來在蓋房時都避讓一段距離,但有的地方慢慢就蓋到溝口去了。

新京報:我們地質災害的專家去江西了嗎?

殷躍平:去了。但是做調查難度很大。

新京報:為什麼?

殷躍平:我們原來對於地質災害的關注主要是在西部。東南部地區,植被發育,隱蔽性比較高,災害體積小,人口密度高,擾動性也大。災害發生後,地貌恢復很快。只能開展小流域調查才能有效,一條溝一條溝的理。但會需要大量時間。

新京報:你覺得極端氣候增加後,地質災害防治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殷躍平:修正我們常規的判斷標準。我們考慮成不成災主要從三方面看:一個是地質結構,再一個是觸發因素,然後是受災對象。

現在極端氣候增加,觸發因素加強,極端降雨重現期縮短,人類工程活動能力大大增強。所以需要把這些因素都要加進去。

看中國編者:對於地質專家的解釋,有網民質疑

百色市網友 小黑:

我是湖南寧鄉的。那個大坑離我家也就幾百米

其實我們那塌方歷史有十多年了 大大小小的坑我見多了也麻木了。

塌方的原因都不用調查我們那大人小孩都知道是煤礦把地下水都抽乾了導致水土流失。地面的水流到地下順便把沙土帶下去就形成了大坑。

不是當地人不反映,而是反映也沒什麼用,都被當地政府軟硬兼施的壓制了。畢竟告狀是要靠經濟時間支持的還要頂著各方面的威脅和壓力。政府的人對外說煤礦是省管單位他們干涉不了。其實不過是無心干涉。是人都知道是有利益關係的。

其實小煤窯多的時候有十幾個。大部分是私營的。可以調查的,小煤窯是以前的鄉長興建的好多人都從中獲利了的。

當初發起者可能沒想到現在的後果。造成這樣的後果不知道政府有沒有想過要彌補一下。可能有個別幹部有想過但也只是想想。

塌方還在惡化。我們住的那片地方早晚也會掉下去。不知道到時官方會怎麼說。

是無可預計的自然災害?還是地殼運動引起的?反正能編的很多。應為他們不住那。不用擔心自己的家人會突然消失在自己眼前。或者自己也永遠消失。

来源:新京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