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樓市新政遭利益集團「防守反擊」(圖)

發表:2010-08-15 23: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樓市博弈已經進入「深水區」,新政的出臺導致成交量大幅下滑,給開發商造成了一定壓力,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他們並沒有坐以待斃,已經聯合起來「防守反擊」樓市新政,一面抵抗當前的新政,一面通過「上書」最高層阻止更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出臺。據8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導》,中房協副會長朱中一在海南博鰲的一個會議上透露,中房協已多次「上書」國務院,建議暫緩出臺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

朱中一的主要理由或觀點有:在目前的調控新政下,土地購置、開發投資等指標均在下降,波及房地產上下游產業;房屋交易量在迅速下滑;有效供給減少,房租價格的迅速上漲;土地供應不足和開發商拿地不積極,將可能成為影響2011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大問題;地方土地財政下降影響到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進展。

其實這些都是利益集團的習慣性藉口。一旦樓市遭遇危機,就會有人跳出來說,房地產關係到幾十個相關產業,關乎經濟發展,呼籲政府救市。若對「新國十條」稍微有點瞭解,會發現新政與高層「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是相契合的。中央高層已經考慮到嚴厲打擊樓,房價大幅下跌會影響經濟。被冠之「史上最嚴厲」調控的新政對利益集團來講僅是「溫柔」的一刀,並未影響其獲得暴利。截至8月11日,已有30家上市房企公布了中期業績,今年二季度,這30家房企實現淨利潤56.78億元,環比增長25%。只是,成交量下滑,房價上漲的速度慢了而已。整體上講,高房價的現實並沒有改變,房價大降的可能性很小。

就在這樣的現實處境下,利益集團仍然在「喊疼」,並利用各種藉口企圖阻止新政「發力」。「土地供應不足」這個已經生鏽的藉口,又被拿來說事。這早被證明是假象,土地大面積閑置現象早就是發霉的舊聞了。開發商拿地不建房,忙著「炒地皮」,本身就是高房價的重要推手。潘石屹說,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開發商在囤地。據媒體報導,在全國1457宗閑置土地中,北京、廣州、海南、江蘇等地成為閑置土地「重災區」,四地閑置土地數量佔全國的近四分之一,70%以上閑置土地性質為住宅用地。並不是政府出讓的所有土地都是高價格,主要原因是開發商玩「炒地遊戲」推高了地價。

關於土地財政下降影響保障性住房建設這個並不符合事實。倒想反問一句,在新政以前,土地財政大幅飆升的時候,保障性住房建設一直嚴重滯後。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由地方政府直接劃撥,在稅收方面享有特殊政策,出售價格自然不高。眾所周知,高房價主要由高地價、開發商高利潤、炒房客高暴利所致,真正的建設成本是很低的,每平米不超一千塊。建設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責任,不應該因為土地財政少了,就撂挑子。實際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一種政府行為,由行政力量主導,與房地產市場的起伏沒有必然聯繫。某種意義上,土地財政下降,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土地增多,反而是應該鼓勵的,政府不是企業,不能為了利益丟了民生。

樓市新政出臺接近四個月了,能看得見的成果是成交量下滑,增幅減緩,但與公眾的預期還有一定差距,房價仍然高的離譜,絕大多數家庭仍然望塵莫及。在此關頭,政府應抵住利益集團的壓力,始終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警惕利益集團對新政的聯合絞殺。讓高房價平穩回落,實現「軟著陸」是唯一的選項。倘若不能很好的擠出樓市泡沫,一旦破裂,危及的必然是整個經濟的發展,還有社會的穩定。調控高房價造成交易量下滑是正常的,若交易量不下滑,那還叫調控嗎?房租上漲是短期行為,買房的人少了租房的自然多了,但是應該看到,交易量下滑會導致那些囤房的人感到炒房不如外租,會釋放大量房源,加之房價有些許鬆動,房租也會下降。

以後的樓市博弈會更加激烈,據報導,全球最大的會計專業團體之一,澳洲會計師公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貧富差距加大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造成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房地產投機行為。中國富豪榜上與房地產有關的富豪已經佔了很大部分。因而,樓市調控還應該繼續發力,不要被利益集團所左右,決心比黃金還重要。

来源:中國經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