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中國白領的資產何時蒸發?(圖)

發表:2010-08-31 04: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日有兩條新聞,單個看,只博一笑;放在一起,任何人都會大吃一驚。這第一條新聞是:中國的中產階層究竟有多大比例?近日,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據其提出的標準來估算,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為8.17億。這條新聞我看見後,心裏當時就在想,這狗日的亞行,什麼牛都敢吹。

還有一條新聞是:近日,一份關於北京二手房貸分析報告數據顯示, 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日本德國首次購房人的平均年齡是42歲,在美國是30歲以上。專家表示,北京購房者年齡提前推動了地產市場長期供不應求的狀況,令高企的房價亦難以調控回落。隨後更有一條新聞讓我吃驚,一名2歲的女童居然擁有一套400萬的別墅。在中國未成年人可以買房嗎?!

前面那條新聞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中國的中產階層不是佔有多大的比例,而是基本被消滅了。也就是說,中國的中產階層基本進入高負債時期。在危機沒有爆發的時候,他們的收入勉強可以償還債務,一旦危機爆發,80%的所謂中產家庭,將要爆發債務危機。這個群體越龐大,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就越大。

而且,中國個人的債務鏈已經鏈接到了農民群體,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建材下鄉等政府、銀行和商家結盟的行為,已經用長期借款把中國的農民群體牢牢的鎖住了。所以,現在看,農民一年就富裕了,而這一年的富裕將付出未來五到二十年的辛勞。但是,農民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賴賬,即使還不了債務,銀行也斷然不敢起訴。因為就是給銀行借1000個膽子,也不敢來拍賣農民的住宅。

第二條新聞告訴我們的是,年輕的白領已經被2009年房價暴漲嚇壞了。一年沒有買房,可能面臨的就是以後永遠買不起。這樣越來越多的人不是考慮自己的購買力,而是想方設法湊錢付首付,先買上房子再說。那麼,誰來付首付呢?很顯然,就是亞行說的8個億的中產階層。

這樣的兩條新聞連在一起,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因為房價暴漲,中國的中產階層大多揹負巨額房貸,現在是有償還能力,所以,大家都沒有危機意識,而一旦爆發債務危機,現在的中產大多將是百萬負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僅自己面臨潛在的債務鏈的問題,還得把剩餘的積蓄支持下一代買房。

這就是兩條新聞對應的同一種邏輯關係。社會財富的分配體制和分配規律決定,中國社會處在兩極分化的階段。而兩極分化一向被發達國家視為經濟增長時期的最為嚴重的絕症,無法治癒。中國這個絕症正在發作,而決策層諱病忌醫,只有坐等危機爆發。那麼,影響到白領的是什麼呢?直白的說,那就是這幾年買房的白領至少首付款將全部蒸發,不管是採取房價下降的形式,還是貨幣貶值的形式,白領有房貸一族,面臨的是幾十年的房奴生涯。

遺憾的是,白領們並沒有看見這種危機,還在試圖分享房價上漲的紅利。就像處在夏天的泡沫之中,還可以享受游泳的快感;一旦冬季來臨,儘管還有泡沫,又有誰敢下海游泳呢?現在,可以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了,那就是,一個時機的問題。究竟什麼時候,白領的資產會被蒸發?我建議大家不妨關注央行高層的動態,他們把中國的貨幣印成了全球最爛的貨幣,只是比朝鮮略好一點,因此,很快會有所表示。

在他們叫囔國際化的時候,就在暗示熱錢出逃;在他們決定對一籃子貨幣升值的時候,市場告訴我們,那是貨幣將要大幅貶值;當他們說管理通脹預期時,通貨膨脹已經爆發;當他們再說貨幣自由兌換的時候,那就表示,中國的貨幣是鬼都不要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危機爆發的時候。

誰對市場最為敏感呢?顯然不是經濟學家,不是白領和中產階層,更不是實業家,而是貪官。在貪官大規模出逃的時候,也是中國經濟危機爆發的徵象之一。因為到了他們連錢也不願貪的時候,表明這個錢是最沒有用的時候,與之相對應的資產同樣沒有任何價值。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