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寶寶邁過交往的門檻 (圖)

發表:2010-10-17 19: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一項研究把兒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種類型︰受歡迎的兒童、被拒絕的兒童、矛盾的兒童、被忽略的兒童、一般的兒童,並把「被拒絕的兒童」和「被忽略的兒童」統稱為「不受歡迎的兒童」。

另一項追蹤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進行干預,「不受歡迎」幼兒的社交地位將就此固定,不會有什麼改善。

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兒而言,這些幼兒還是幼兒園裡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後,偏離社會的行為也比較多︰「被拒絕的」幼兒容易發展成反社會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兒容易發展成神經質的人格。這項研究給予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那就是︰對兒童的交往問題,家長不能等閑視之,必須及早干預。幫助幼兒克服交往障礙,使其成為受歡迎的人。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只談幾類常見的幼兒交往問題及其教育策略。

問題描述 不願交往

有些幼兒不願意與同伴交往,即使在外邊,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動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當同伴主動找到他時,他也採取「迴避政策」。這類幼兒不願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1、缺乏交往動機。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兒童遊戲。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動機。還有些幼兒只願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衝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對於這類幼兒,家長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斷乳」。也就是說,家庭不應以幼兒為中心,而應「人人平等」。當幼兒長到3歲左右,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就應給他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讓他明白,家庭成員有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各自工作、遊戲的時候,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干擾。幼兒「心理斷乳」的及早進行,不僅有助於他們產生同伴交往的動機,而且是促進其獨立性發展的「關鍵策略」。實踐證明,及早進行「心理斷乳」,也有助於縮短幼兒剛入幼兒園時產生的「分離焦慮」時間。

2、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有些幼兒由於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比如被同伴欺負過,而不願意再與同伴交往。他們採取迴避的方法,目的在於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對於這類問題,家長應細心觀察,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後「對症下藥」。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負過,家長不妨直接帶領孩子與同伴交往兩三次,為幼兒「壯壯膽」,當幼兒學習到交往技能,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後,家長就可以撤了。

3、個性原因。有些幼兒由於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比較內向,不願與人打交道,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對於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長要儘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年齡較小的幼兒(大約在3歲以下)不願交往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時他們還處在「單獨遊戲時期」或「平行遊戲時期」。但3歲以後,幼兒應表現出逐漸增強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長應從以上方面尋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長應考慮「自閉症」的可能,不要諱病忌醫,要及早帶孩子到專業機構去治療。

問題描述 不敢交往

有些幼兒害羞、膽小,想與小朋友交往卻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換玩具卻不敢說,讓父母帶著交往,等等。造成幼兒不敢交往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交往經歷和經驗,幼兒對於沒有經歷或經歷少的事情總懷有恐懼心理;二是不自信。

因此,除了多帶幼兒進行交往外,比如,到有孩子的鄰居家串門,與朋友一起帶著孩子出門遊玩等,還要重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養,讓孩子與比他們年幼的同伴交往被證明是一個較為有效的策略,因為年齡的優勢會為他們帶來能力的優勢。當孩子在與較小幼兒交往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交往經驗、建立起自信時,他們就逐漸敢於交往了。

幼兒在3歲左右出現不敢交往的情況比較多,因為這時他們正處於想交往又不會交往的階段。隨著交往經驗的豐富,他們會變得樂於交往,如果還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有些幼兒願意交往,也敢於交往,卻由於採取了不適宜的交往行為而在交往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這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被欺負。有些幼兒總被一個或幾個孩子欺負,他們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裡向家長訴說,家長既心疼又生氣,但常常不知怎麼辦才好。此消彼長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規律,這個規律也同樣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當一個幼兒欺負另一個幼兒而沒有遭到反抗時,他就會逐漸膽大起來,更加強化了欺人的行為。其實,幼兒最初的欺負行為都是嘗試性的,當這種行為遭到反抗時,他一定會收斂一些。因此,當幼兒第一次回家報告被欺負時,家長在搞清楚純屬欺負行為時,一定要告訴孩子應勇敢地反擊。

比如,鼓勵孩子對欺負人的幼兒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做」「你再這樣,我就不客氣了」等等。有些幼兒由於性格懦弱或別的原因不敢反擊,家長則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切記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處理,家長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要給孩子形成仗勢欺人的印象,要讓孩子以理服人,在反擊過程中積累交往經驗、增強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其次,教孩子幾個「絕活」也是提高幼兒社交地位的策略。幼兒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強的人,對於這樣的同伴他們也很少產生欺負的動機。因此,在業餘時間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紙、變魔術等,有助於他們「震懾」住喜歡欺負人的同伴。

2、自我中心。有些幼兒比較自我中心,在遊戲過程中,不願意把自己喜歡的玩具給同伴,總希望別人都聽他的,好拔尖,總要佔據「好事」……這種幼兒由於其行為不符合「遊戲規則」而常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其實,對這類孩子的教育使用「自然結果法」就很好。即︰當幼兒由於自己的行為而不受歡迎時,家長再及時介入,在孩子感到最「痛」的時候幫助他找出原因及對策。幼兒的「樂群性」使他們這時很容易接受家長的建議。輪流、分享、協商等都是幼兒應該學習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曰「遊戲規則」,在交往過程中,要讓幼兒逐漸習得這些技能從而逐漸成為受歡迎的人。

3、攻擊性強。有些幼兒喜歡打小朋友、搶別人的玩具,從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比如,當他們想加入正在進行的遊戲小組時,他們經常會採取強行進入的辦法,從而遭到同伴的拒斥。他們缺乏相應於遊戲情境的交往策略,研究證明,模仿他人的行為、顯示出一致、說與遊戲有關的話等,都是加入遊戲小組的有效策略。針對攻擊性強的幼兒,家長可採取與孩子討論、講故事等方法,使幼兒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告訴幼兒,當與同伴發生衝突時,可採取以下步驟︰傾聽別人的想法,平靜地陳述自己的想法,達成共識。

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太懦弱和太「自我」都會出現問題。要想讓幼兒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自如地進行交往,必須讓幼兒進行「實地學習」。那種怕幼兒出問題而把幼兒關在屋裡的做法是絕不可取的,幼兒只有在經歷無數次成功和失敗的交往後,才能真正成長起來。

 

来源:教育再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