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暗箱操控民意 中日糾紛遠未收場

作者:金曉剛 發表:2010-10-28 00: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自中日爭議海域發生"撞船事件"後,雙方政府和民間關係陷入緊張狀態,尤其是民間情緒異常高漲。日本發生多次反華遊行,而中國的各大城市也相繼爆發反日示威。分析人士推測,中日這次糾紛遠未到收場的時候。

中共暗箱操控民意與遊行

10月16日,成都、西安、鄭州、武漢、綿陽等地舉行反日遊行。獨立作家冉雲飛在博客上發表評論稱,中國的反日遊行是官方授意和放縱的結果,利用一些聽話的學生來「代表民意」,一方面排遣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另一方面向日本施壓。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消息,值得觀察的是,以「反日」為主題的抗議活動中還出現了其它聲音,但無一例外地立即遭到封殺。10月24日,日本電視媒體報導稱,陝西寶雞反日遊行隊伍中出現了「抗議高房價」、「推進多黨制」等標語。但此後相關學校立即做出動作,召回遊行隊伍,並且進行封校。這也印證了冉雲飛此前在博客文章中的觀點,「眾所周知,中國是個沒有遊行自由的國家,無所不在的變態維穩,非常私秘的小規模遊行或者個人抗議之控制都易如反掌,更不用說要通過各種通訊或網際網路聯繫眾多人以組成的遊行了。因此中國的所謂民間遊行示威從實質而言,只是‘被民意’和‘被遊行’的結果。」

為何操控煽動反日遊行?

那麼中共為何要操控反日遊行?冉雲飛評論說:「一看日本有自發的民意要反中,那中國官方無論如何也要弄點‘被民意’出來與你抗衡,不然無法向國內激起的盲目的民族主義情緒交待。因為中共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說釣魚島是中固有的領土,但另一方面卻不准民間保釣人士到釣魚島去表達自己的心聲,如此公然的矛盾所積累的不滿,沒有一個發泄的管道,對中國官方的統治合法性大有傷害。因此抓住一個日本反中遊行的機會,趁機來個反日遊行,讓民族主義情緒濃烈的學生主體得到一個發泄和釋放的機會,另一方面向日本施壓。」

他表示,由於中國沒有遊行自由,所有民眾包括學生從來不曾有過正常的遊行訓練,在官方的放縱下,就時有打砸搶的行為發生。這種打砸搶的暴民行為,不僅讓日方對其在華企業利益憂心忡忡,而且給官方以污名化民眾遊行並且繼續阻止民眾自發遊行尋找藉口。

餘味撰文:「中共對於與周邊國家發生的諸多後果嚴重、性質惡劣的事件,都忍氣吞聲、視若無睹,卻單單抓住撞船事件跟日本過不去,原因在於:1950年代中共不惜血本地‘抗美援朝’,金日成得以保全獨裁統治,1979年又為援助紅色高棉入侵越南,不僅令中共在國際社會臭名昭著,成為助紂為虐的同義詞,還強化了泰國、菲律賓、韓國、日本、巴基斯坦、紐西蘭等國的集體安全意識,紛紛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或軍事援助協議。菲律賓、越南等國或通過國內立法、或通過加強軍備的方式強化對中國南海島礁的搶佔,一方面知道中共投鼠忌器;另一方面,也是吃准了中共的核心利益是維護其獨裁統治,屁民的死活根本就無所謂。中共知道周邊大小國家都不好惹,就只有日本了,日本有歷史包袱,是至今沒有宣戰權的非正常國家,鼓動反日不僅可以掀起民族主義情緒,凝聚民心、民意,在國際政治上的副作用也較小,何樂而不為?」

中日糾紛遠未到收場的時候

邵傳人分析,人民都在關注這件大事,國家的面子當然放第一!船長詹其雄被扣押多日,歸國後卻被下封口令,不僅事件真相模糊,釣魚臺主權更難清楚交代!中國祭出「稀土牌」而小勝,日本則有「美日友好條約」當後盾,也不容小覷,情勢幾乎演變成國力較勁。

中國官方短時間內高調宣布各種制裁辦法,抱括取消許多交往,同時對稀土出口採取限制措施。而日方說掌握了中國漁船先撞日本船的確鑿證據,並且日本政府週三(10月27日)向國會眾議院議長橫路孝弘提交了9月中日東海撞船的錄像帶。日本共同通信社說,錄像是日本海上保安廳拍攝的,錄像顯示中國船長對撞船負有責任。看來中日這次糾紛遠未到收場的時候。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