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學堂起火 木結構基本全燒燬(組圖,視頻)

發表:2010-11-13 22: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1月13日凌晨,國家重點保護建築百年清華學堂突發大火,木建築幾乎全部燒燬(網路圖片)

11月13日,清華大學百年建築、學校標誌性建築之一——清華學堂,於凌晨1時01分發生火災。據悉,現場木結構基本被全燒燬。凌晨3時45分,大火終於被扑滅。許多清華學子得知失火消息後都扼腕痛惜。

清華學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裡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都曾是清華學生們每年開學的報到登記的地方。

起火的清華學堂已經連夜搭起了一層新的圍擋,學堂東面的尖頂已經被燒光,透過東側圍擋能看見裡面被燒得空空如也。據現場保安說,學堂大約三分之一已經被燒沒了。

據現場保安介紹,昨天夜裡1時火就燒起來了,最先起火的是學堂的東北側,由於學堂裡面是木製結構,昨夜風又大,大火很快燒到了東側。藉助著風勢,火迅速往西面蔓延。看到火光,由於火勢越來越大,滅火的保安只能撤離。

80歲老教授目睹學堂被吞噬

生物學系09級研究生小郭告訴媒體,他凌晨1時從實驗室出來,遠遠就看見學堂上方的夜空被大火映紅。現場火很大,到處都能看見消防車,建築被燒得咯吱作響,保安不住地在裡面呼喊,「裡面的人快出來!火太大了!」到凌晨3時左右,火勢才漸漸被控制,但還能聞見濃重的燒焦味兒。小郭說,當時樓下圍了不少學生,他在人群中看見一位八十多歲的退休老教授,老人推著一輛自行車,睡衣外面就套了件毛衣,毛衣還穿反了,老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這麼一直看著學堂,一直看到火勢漸漸小去。

從今晨6時起,整個清華學堂已經被封鎖,四面都有保安值守,不讓師生們靠近。在現場,一名保安因為阻止一名騎車的男學生靠近,兩人爭吵了起來,「我在這兒待了10年啊!從我十年前第一次到清華,我就是來這裡報到的!你能理解我對它的感情嗎?」學生說到這兒,眼眶已經泛紅。旁邊這名年輕的保安情緒一下子沸騰了,「我昨晚一夜沒睡你知道嗎?我每天在這兒值班,已經5年了,我對它的感情你又能理解嗎?」

土木工程學院的學生付嘉告訴記者,這場大火帶來最大的損失就是建築本身,因為除了牆就是木製結構,「心疼那走起來咚咚咚的木樓板啊。」

為了迎接清華百年校慶,從去年開始,學校很多老建築在陸續維修。」學生們無不惋惜,「老的建築有什麼不好?既然要修,為什麼不好好保護它呢?」

海內外學子關切

失火的消息牽動了所有清華學子的心,不知道這座百年學堂還能不能保住,大家在祈禱。通過微博、視頻等手段,他們在緬懷那座永遠被當做拍照背景、樓梯咿呀作響、課桌被刻得斑駁不堪的清華學堂。

海內外的清華學子徹夜不眠,遠在美國的幾位清華學子通過國內的校友證實失火消息後感慨,「誰能賠得起這座百年老學堂?!」

「昨天白天我還從清華學堂門前路過了,想不到那竟是看她的最後一眼了。」一位清華學生傷心地說。

「昨天我還在想著購買‘百年校慶’時回北京的機票,今天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天啊,我的清華!」許多清華學子得知失火消息後都扼腕痛惜。

 


清華學堂原貌(網路圖片)

 

清華學堂

在清華大學二校門北面的大草坪東邊,矗立著一座式樣別緻的二層樓房。這座樓為德國古典風格,青磚紅瓦,坡頂陡起,這就是清華校園中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清華學堂大樓。在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華學堂大樓被稱為「一院」或「一院大樓」。

1909 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負責直接選派學生游美,同時著手籌設游美肄業館。1910年11月,游美學務處向外務部、學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業館辦法。其中提到,因已確定清華園為校址,故呈請將游美肄業館名稱改為「清華學堂」。12月,清政府學部批准了這個改革辦法。之後,清末兼管學部和外務部的軍機大臣那桐於宣統辛亥年(1911年)為清華學堂題寫了校名。我們今天看到的清華學堂大樓大門外,正額「清華學堂」四字即為那桐手書。

清華學堂是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校舍的主體建築,總面積約為4,650平方米。清華學堂曾用作學生宿舍,開設國學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等曾會聚在此。

2001年12月12日,清華學堂和大禮堂、同方部、科學館、大圖書館和體育館一起,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来源:北京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