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人在北京的悲劇生活

發表:2010-12-17 04: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8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頂著零下三四度的寒風,來自美國加州的威利步行10分鐘來到家附近的物美超市,採購乳製品、火腿等西餐食材和一些日用品。從超市出來,又移步到附近的社區菜市,操著蹩腳的漢語向小販購買新鮮蔬菜和肉蛋。這在普通北京市民看來再平常不過的經歷,對威利的生活來說卻幾乎等於一場革命。儘管已在北京生活了五年,但在飲食和日用方面,威利基本保持著美國的模式和習慣——出門購物肯定是打車去,打車回,而且永遠只在高檔的涉外超市購物,食品、日用品全買進口的,連水都只喝進口礦泉水。物美這樣的本地超市,在幾個月前,他都壓根兒不知道長什麼樣,更別說嘈雜的社區菜市了。可如今,他不但可以冒著嚴寒步行到這些市井場所消費,而且黃油、芝士、火腿、洗衣粉、牙膏等,從吃到用的東西全面轉向中國品牌,蔬菜、水果、肉類更是選擇沒品牌的本地出產。為什麼?省錢!威利的回答很乾脆。

威利是個自由畫家,收入不低,但不穩定。他的油畫大多涉及中國文化的題材,基本是銷往美國或歐洲,而近兩年歐美經濟不景氣,藝術市場低靡,他的收入自然大不如前。「最近北京的物價又漲得太快太厲害了,生活成本急劇提高,雖然還沒到吃不起飯的地步,但還是讓我感到很大壓力。」威利坦率地說。而且,人民幣升值也讓他的收入直接縮水,因為他在歐美畫廊付給他的都是美金,而他卻得用人民幣消費。

如何在中國應對通脹,開源節流?對於一個不用考慮買房買車的老外來說,唯一需要管住的就是嘴了。吃喝,是老外們在中國最主要,也最無法迴避的消費。然而不幸的是,中國漲價最厲害的就是食品了。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1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創28個月來新高。其中,食品類價格對CPI上漲的「貢獻」率為74%。

從進口貨改用中國貨和本地食材,只是威利縮減飲食開支的第一步。而再進一步的方案是從西餐改為中餐。威利說,哪怕是買本地製造,做西餐需要花費的成本遠遠高於中餐,黃油、芝士、火腿、西餐香料等食材就算沒漲價之前,也比普通中餐食材貴。做一頓簡單的西餐,光食材消耗就要人均四五十元的樣子,做得講究、豐盛點就更得翻倍。而用四五十元成本來做中餐,足以弄幾個葷素搭配的家常菜,夠兩三個人吃了。最近,威利在網上和中國朋友那裡學做了一些簡單的中國家常菜:白菜豆腐湯、西紅柿炒雞蛋、肉末茄子、青椒肉絲……威利周圍有一大幫來自歐美的朋友,他們習慣時不常聚聚,在一起吃吃飯,喝一杯。過去他們都選擇去酒吧、西餐廳,如今為了省錢,這樣的聚會大都改在家進行,酒直接在樓下小超市購買,飯菜自己做。於是,威利的中國菜手藝很快在外國朋友圈中得到了認可。當我問,通脹對他最大的影響是什麼?他俏皮地說:「通脹讓我更中國了。」

在廣州工作的臺灣人陳先生前幾天剛接到房東的通知,房租從2700元每月漲到3600元每月,而那不過是一個廚衛齊備的單間。「一下子就漲900元,真是沒遇過這樣離譜的漲法。」陳先生抱怨的同時還是乖乖交了房租。因為被漲價的不是他一個人,這是不可抵抗的大氣候。在北京生活的英國人帕蒂對此早已麻木,近幾年來,他的房租月租金,以每年一千元的價格遞增。陳先生供職於一家知名外企,月收入2萬左右。收入穩定且不低,但面對瘋漲的物價,他依然產生了「必須捂緊錢包」的衝動。「不是說花不起這個錢,而是覺得這樣把錢花出去,實在太不值。你多花了很多錢,卻並沒有換來更優質的商品,更好的服務,你會甘心嗎?」陳先生進一步分析,大陸通脹帶來的漲價大大降低了消費的性價比,因此讓人產生消費心理障礙,而這種心理障礙更多來自一種對比產生的落差——臺灣物價多年來一直很穩定,尤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更是極少漲價。沒來過大陸的臺灣人很難想像,如今大陸超市裡的東西大部分都比臺灣貴,而同等價位的商品品質卻不比臺灣好。而且,在大陸隔一兩週不去超市,再去就發現很多東西都漲價了,少則幾毛,多則幾元。大陸的餐館漲價更是離譜,環境和口味稍微過得去的餐廳,隨便一餐就得人均五六十到上百元不等。陳先生很難接受的是,他在公司附近一家很小很破的蘭州拉麵館吃飯,一碗麵也要15元。而他在臺北市中心那種環境很優雅、服務很貼心的餐館吃一碗牛肉麵,也不過10元人民幣。在大陸吃日餐,一個人輕而易舉就能花掉一兩百元,在臺灣這樣的價格可以讓幾個人吃一頓品質很好的日餐了。陳先生說,臺灣的餐廳多年來很少漲價。因為你一漲就會有市民起來示威反對,媒體也會大肆抨擊。有膽子大的,執意要漲,到後來的結局幾乎都是再沒人去吃了。因為同等水平的餐館在臺灣可選擇的餘地太大,大家幹嘛非要來你這裡浪費錢?為了應對通脹,陳先生選擇在臺灣投資一些股票來作為收入補貼。可他無奈笑言:「杯水車薪,根本趕不上大陸漲價的速度。」

面對通脹,威利和陳先生的反應是「不敢吃」,而臺灣的吳小姐則感覺是「不敢穿」。吳小姐是陳先生的同事,收入水平差不多。吳小姐戲稱,通脹能治病,治陳先生的饞嘴病,治她的購物狂。過去,她在臺灣幾乎每週都會逛商場,買衣服、飾品、包包。如今,她可以兩三個月才血拼一次衣服、化妝品,而且都選擇大陸以外的市場消費。「真的不敢在大陸消費服裝和化妝品,同樣的品牌不但要比臺灣和香港貴出幾百上千,而且式樣也比較單調。每次回去臺灣都是大採購,東西多到搬不動。好在廣州離香港近,利用週末就可以溜去香港購物,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東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