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哈佛,你就會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組圖)

發表:2011-01-14 15: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兩張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 點多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在網上迅速傳播。照片顯示: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圖片配文這樣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徵。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的。感覺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麗服飾,不見濃妝異彩,更不見晃裡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和理想的證明。

《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她告訴人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 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裡,圖書館裡,教室裡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了。

在哈佛採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的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是什麼讓哈佛的學生能以苦為樂呢?我的感覺是,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還有就是哈佛學生心中燃燒的要在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你能感到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裡被迸發了出來。

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 門主要課程,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那個北大女孩說,我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您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而之前如果不讀那麼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裡,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們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很難讓人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說到中美大學生的比較,有兩點值得一提。一是,我們的學生缺少吃苦精神。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認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們講的寒窗苦讀,很多時候是被動的苦,帶著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過濃厚的興趣。不少大學生經過高考的「獨木橋」後,開始在大學校園裡舒舒服服地等著畢業:上課想逃就逃;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二是,有些家長也是從小灌輸給孩子這種思想,讓孩子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於是,高考結束,學習變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國大學,尤其是精英雲集的大學所要付出的苦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學習是每個人的口號。要想變得強大就需要學習得更多,為此哈佛的課程安排多而且緊張。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學會發現和鑒別事實真相,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能夠理性、歷史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另外,練就長時間超負荷學習的毅力。

當美國大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積聚能量,為步入社會工作做準備的時候,身為中國的大學生卻長長地舒了口氣,覺得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國式的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用力」過猛,在該儲備能力的階段不僅沒有積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這種能量。一位中國旅美教師說,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被美國學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其根源還在於我們的基礎教育。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渴望的感覺。而中國的小學教育是一個貪婪鬼,把知識當成了免費的黃金珠寶。中國教育者不知道知識與智慧的關係,總是讓孩子直接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美國教育的聰明就在於: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由於開始的時候,知識都特別簡單,比較容易得到感悟,知識也就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美國教育一個月的知識量只相當於中國教育一天的知識量。相差29 天,這29天就是感悟的時間。美國教育通過讓孩子感悟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一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產生了一個東西:創新能力。在高中時期,美國學校培養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比較中國,中國的高中是老師填鴨式學習,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習慣上的差距,讓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哈佛的學生說,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挺過去,以後再大的困難也就能夠克服了。而中國大學生認為,終於擺脫束縛,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於是,把大多時間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我們在最該學習的時候斷檔了。這就注定了,我們的大學生被甩得越來越遠。

很多學者用金字塔來形容中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別在於,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正金字塔,年紀越大學習的空間越小。而美國學生的學習是倒金字塔,他們學會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中國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有大學的嚴進寬出的教育體制,都讓他們覺得上大學是無比輕鬆的一件事情。從自身到外在都沒有敦促他們學習的力量,於是,放鬆成為一種普遍的狀態,都在討回他們前12 年被剋扣的休閑時間,盡情地休閑。中國學生是刻苦學習12年,到大學休閑。美國學生是「休閑」12年,大學開始刻苦學習,玩命的學。這是走向社會前,最有價值的黃金學習階段,這4年,他們在本領與情商的提高上會有質的飛躍。在哈佛,教授們會時常提醒學生們要做好時間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拚命趕路。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訴它的學生: 「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而我們的大學生,正在品嚐這種痛苦,我們民族也在為此付出代價。

哈佛的畢業生有一個傳統:捐助哈佛。哈佛的資金三分之一來自捐助。很多學生的家長,也都是哈佛校友,哈佛人。一代一代的哈佛人,進入社會上層又把財富反饋給母校哈佛。每年的捐款是哈佛收入的重要部分。給予往往是相互的。是先有哈佛的給予還是先有給予哈佛,這個問題或如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那樣說不清。或者只有讓哈佛告訴你。哈佛沒有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牆。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在校園有一個絕不起眼的停車位。畢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 座圖書館,尤其是一個個像圖書館那樣的人,或者說,一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裝的。有人稱史華慈是哈佛的一位類似東方的大儒,在他動過癌症手術的82歲高齡的時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時去辦公室工作,即使有時要倒下。他辦公室裡挂大衣的兩個衣架,竟是用鐵絲胡亂纏繞而成的。

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學生想,那麼,我學四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哈佛學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榮譽,而是一種證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樣的發揮潛力? 哈佛告訴你。哈佛是一種象徵,最高智慧的象徵,最高學府的象徵。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 哈佛告訴你。

作為聞名於世的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美國總統以及各行各業的職業精英。究竟是什麼使哈佛成為精英的搖籃?哈佛學子接受了什麼樣的精神和理念?這些問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

附錄: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20條訓言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短短數語,引發深思,給人啟迪。哈佛圖書館的20條訓言: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6.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9.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時間在流逝。

13.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哈佛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的告誡:如果你想在進入社會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並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麼你在哈佛的學習期間,就沒有晒太陽的時間。在哈佛廣為流傳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時間抓緊學習,而不是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打瞌睡。

有的人會這樣說:「我只是在業餘時間打盹而已,業餘時間幹嗎把自己弄得那麼緊張?」 愛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我的一位在哈佛任教的朋友也告訴我說,只要知道一個青年怎樣度過他的業餘時間,就能預言出這個青年的前程怎樣。

20世紀初,在數學界有這樣一道難題,那就是2的76次方減去1的結果是不是人們所猜想的質數。很多科學家都在努力地攻克這一數學難關,但結果並不如願。1903年,在紐約的數學學會上,一位叫做科爾的科學家通過令人信服的運算論證,成功地證明了這道難題。

人們在驚詫和讚許之餘,向科爾問道:「您論證這個課題一共花了多少時間?」科爾回答:「3年內的全部星期天。」

同樣,加拿大醫學教育家奧斯勒也是利用業餘時間做出成就的典範。奧斯勒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種血細胞。他為了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讀書,規定自己在睡覺之前必須讀15分鐘的書。不管忙碌到多晚,都堅持這一習慣不改變。這個習慣他整整堅持了半個世紀,共讀了1 000多本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天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聞名於世的約翰霍普金斯學院的創始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講座教授、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的威廉·奧斯勒在年輕時,也曾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一次,他在讀書時看到了一句話,給了他很大的啟發。這句話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邊清楚的事。」

對此,哈佛提醒學生說「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天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點實事。

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學位的發明家、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有一次接到一個年輕人的求教電話,並與他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當年輕人如約而至時,本杰明的房門大敞著,而眼前的房子裡卻亂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輕人很是意外。沒等他開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這房間,太不整潔了,請你在門外等候一分鐘,我收拾一下,你再進來吧。」 然後本杰明就輕輕地關上了房門。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本杰明就又打開了房門,熱情地把年輕人讓進客廳。這時,年輕人的眼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房間內的一切已變得井然有序,而且有兩杯倒好的紅酒,在淡淡的香氣裡漾著微波。年輕人在詫異中,還沒有把滿腹的有關人生和事業的疑難問題向本杰明講出來,本杰明就非常客氣地說道:「乾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年輕人一下子愣住了,帶著一絲尷尬和遺憾說:「我還沒向您請教呢……」「這些……難道還不夠嗎?」 本杰明一邊微笑一邊掃視著自己的房間說,「你進來又有一分鐘了。」「一分鐘……」 年輕人若有所思地說,「我懂了,您讓我明白用一分鐘的時間可以做許多事情,可以改變許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擁有的今天。哈佛的這句話實際上揭示了一種人生哲學,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態度把握時間,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安曼曾經是紐約港務局的工程師,工作多年後按規定退休。開始的時候,他很是失落。但他很快就高興起來,因為他有了一個偉大的想法。他想創辦一家自己的工程公司,要把辦公樓開到全球各個角落。

安曼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實施著自己的計畫,設計的建築遍佈世界各地。在退休後的三十多年裡,他實踐著自己在工作中沒有機會嘗試的大膽和新奇的設計,不停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經典: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機場、華盛頓杜勒斯機場、伊朗高速公路系統、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中心建築群……這些作品被當作大學建築系和工程系教科書上常用的範例,也是安曼偉大夢想的見證。86歲的時候,他完成最後一個作品——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體公路橋——紐約韋拉扎諾海峽橋。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如果你願意開始,認清目標,打定主意去做一件事,永遠不會嫌晚。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在哈佛,教授們會時常提醒學生們要做好時間管理,並列舉如下事例。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公司的總裁格勞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擠出一小時來研究蜂鳥,並用專門的設備給蜂鳥拍照。權威人士把他寫的關於蜂鳥的書稱為自然歷史叢書中的傑出作品。

休格·布萊克在進入美國議會前,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從百忙中每天擠出一小時到國會圖書館去博覽群書,包括政治、歷史、哲學、詩歌等方面的書,數年如一日,就是在議會工作最忙的日子裡也從未間斷過。後來他成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

一位名叫尼古拉的希臘籍電梯維修工對現代科學很感興趣,他每天下班後到晚飯前,總要花一小時時間來攻讀核物理學方面的書籍。隨著知識的積累,一個念頭躍入他的腦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種新型粒子加速器的計畫。這種加速器比當時其他類型的加速器造價便宜而且更強有力。他把計畫遞交給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做試驗,又再經改進,這臺加速器為美國節省了7 000萬美元。尼古拉得到了1萬美元的獎勵,還被聘請到加州大學放射實驗室工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拚命趕路。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現在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我們說要珍惜時間,努力為實現理想而打拼,但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不要一味地拚命,也要有適度的休息和放鬆。對此,哈佛有個很貼切的說法,叫做「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話雖略顯粗俗,但揭示的道理卻很深刻。

在哈佛,雖然學習強度很大,學生們承受著很大的學習壓力,但他們也不提倡學生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他們認為,學要盡力,玩也不能忽視。哈佛的學生也說,哈佛的課餘生活要勝過正規學習。而哈佛也意識到適度的課外活動不但不會背離教育使命,而且還會給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們提出要像「紳士一樣地玩」。

在哈佛,學生們除了緊張地學習,還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多種藝術活動,比如音樂會、戲劇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種藝術展覽等,此外,哈佛每年還會舉辦藝術節,以活躍學生的業餘生活。這些充滿著濃厚藝術氛圍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接受了藝術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哈佛的理念就是要求你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後,能夠暫時地完全忘記它們,像投入工作那樣投入玩耍,盡情地放鬆。的確,在你盡心休閑的時候,所得到的體力和精力的恢復會為你下一階段的奮鬥增添無窮的動力。所以,在前進的路上,你不僅要勤奮努力,更要學會放鬆。

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了另一結局。正像哈佛所提醒的那樣: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

我的鄰居查爾斯曾經在哈佛度過4 年的大學時光,他現在就職於紐約的一家軟體公司,做他最擅長的行政管理工作,九九讀書人。不久前,他的公司被一家法國公司兼併了。在兼併合同簽訂的當天,公司的新總裁宣布:「我們不會隨意裁員,但如果你的法語太差,導致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不管是多高職位的人,我們都不得不請你離開。這個週末我們將進行一次法語考試,只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裡工作。」

散會後,幾乎所有的人都擁向了圖書館,他們這時才意識到要趕快補習法語了。只有查爾斯像平常一樣直接回家了,同事們都認為他已經準備放棄這份工作了,畢竟,哈佛的學習背景和公司管理層的工作經驗會幫助他輕而易舉地找到另一份不錯的工作。

然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考試結果出來後,這個在大家眼中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原來,查爾斯在畢業後來到這家公司後,他在工作中發現與法國人打交道的機會特別多,不會法語會使自己的工作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很早就開始自學法語了。他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時間,每天堅持學習,最終學有所獲。

在哈佛,你從來看不到學生在偷懶,在消磨時間。當若干年後回想起曾經的夢想時,希望帶給你的是無盡的欣慰笑容,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淚水。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作為世界知名的學府,哈佛十分強調要有長遠眼光,為未來投資。要投資未來,就要定好未來的投資方向,也就是要及早地設定人生目標。沒有目標,就談不到發展,更談不上成功。

哈佛大學曾進行過這樣一項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在智力、學歷和環境等方麵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著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其餘3%的人有著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歲月,他們行進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25 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在25年間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和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當然,也抱怨自己。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已經知道自己最想要做的是什麼,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這個調查生動地說明瞭明確生活目標對於人生成功的重要意義。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