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土星旁邊有兩枚「飛碟」衛星(圖)

發表:2011-03-23 16: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土星的衛星:「土衛十八」的潘恩不像衛星,反而像飛碟。(網路截圖)

你覺得飛碟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其實,外太空有兩枚「飛碟」永遠的「挂」在裡,一千年,一萬年,不曾改變。

不過,歹勢,這兩枚長得很像飛碟的「飛碟」,其實不是飛碟,而是土星的兩枚衛星:分別是「土衛十五」的阿特拉斯(Atlas) 以及「土衛十八」的潘恩(Pan )。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為這兩枚衛星的奇特形狀困惑不已(為什麼它們不是圓的呢?)。

這兩顆直徑僅有約32公里的奇怪形狀衛星是如何形成的呢?經過數年的研究之後,歐洲科學家們最近表示他們可能已經對此有了一些頭緒。

科學家們注意到,土星所有衛星裡,有14顆小衛星密度很小:僅有冰水的一半。而它們的形狀,則讓人懷疑它們最初是否是從土星光環中逐漸形成的。而它們的形狀,則讓人懷疑它們最初是否是從土星光環中逐漸形成的。

但它們面臨一個嚴重的障礙,那就是由於引潮力作用,土星光環中的物質顆粒很難聚合形成更大的塊狀體。當一個小衛星行進到距離一顆行星一定距離內時,行星產生的引潮力將撕裂這顆小天體,使其發生解體。 這一距離天文學上稱為「洛希極限」。土星光環大部分就位於洛希極限距離之內。

因此科學家們假設,當初在形成土星光環時,那些不幸誤入土星「洛希極限」範圍而被撕裂解體的小天體,剩下了較堅固的內核部分,就變成了衛星。

歐洲航太總署的科學家卡洛琳·波科(Carolyn Porco)說:「我們設想,要在光環環境裡形成具有我們目前所見到那麼大小的衛星,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從具有較大質量的殘留內核開始,表面逐漸累積鬆散的光環物質,於是慢慢變大,最終形成衛星。」

透過這種方式,即使在非常靠近土星的位置上,同樣可能形成一顆衛星。 這樣的結果便是產生出位於光環區的小衛星,其大小應當為其原始殘留內核的兩到三倍,外部包裹了一層疏鬆的冰質微粒。

去年在美國航太總署西南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土星最初可能擁有數顆像土衛六(Titan)大小的衛星,但後來落入土星毀滅了。

當時,由於土星施加的潮汐變形作用,這些大衛星產生大量地熱,導致外表冰雪融化,岩石物質下沉入地下深處。並且由於強烈的引潮力,其表面物質不斷遭到剝蝕,散入太空。

來自西南研究所行星科學董事會的羅賓·卡耐普(Robin Canup)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認為光環物質是原始的,它們和一些大衛星的毀滅幾乎發生於同一時代。這就暗示,土星的光環,以及土星內側,直到土衛三(Tethys)位置的一些衛星擁有相同的起源,標誌著土衛六大小的幾顆大衛星的最後歲月。」

那麼,對於「土衛十五」和「土衛十八」的奇特外形又該如何理解呢?

科學家們猜測案就是吸積盤(accretion disc,一種由瀰散物質組成的、圍繞中心體轉動的結構,常見於繞恆星運動的盤狀結構)。這是宇宙中非常常見的現象,規模差異巨大。從行星吸積盤,到星系吸積盤,這個小內核也有自己的吸積盤,當這個吸積盤旋轉時,離心力使中部的物質向外膨脹,並因此形成了一種蝶形的外觀。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塞巴斯蒂安·卡諾滋(Sebastien Charnoz)教授說:「我們的計算機模擬顯示,當土星光環比較稀薄時,這種吸積過程將相當迅速,並沿著原始的土衛十八和土衛十五內核赤道形成吸積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