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職業選擇

作者:誰誰誰 發表:2011-03-30 13: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位國企博士總經理助理來信說:

自2010年7月份博士畢業,在一家小型的國企工作,擔任總經理助理,負責公司項目及網站,感覺自己一直沒進入工作狀態。雖然自己在以十二分的努力工作,五點下班後,晚上我都會再工作五六個小時,但努力的回報並不是自己想要的。誠然,也可能是小地方(單位在北京一小縣城)本來領導工資就低的原因,但也不完全是工資的問題,只是覺得在這樣一個企業工作,很不甘心。按說,領導對我也是比較關心的,開什麼會都帶上我,有時候我就替他去……接觸的都是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但心裏老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什麼原因,我也搞不清楚……

僅從博士總助的信中,我能看到的糾結原因如下:工資不符合心理期望值;對縣城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不甘心;對縣城國企的職業前景感到渺茫;對國企管理者的角色尚未適應,等等。

大小城市與工資高低的糾結,是全世界共有的問題。記得我在倫敦還遇到過一個來自英格蘭北部鄉村的農民泥瓦匠,帶著老婆來倫敦打工,因為能賺更多的錢。我朋友的美國老闆也是在紐約做了幾年「紐漂」之後,回到了美國中部家鄉的一個只有幾萬人口的小城市,進入這個小城的幾家大企業之一做了高管。因為在紐約工作過,她被這個小企業當作傑出人才來對待。我相信不久的將來,等到大公司深入中國二三線城市發展時,京漂、海漂們,也將被當作香餑餑來對待。

而中國特有的選擇則有:體制內的公司和體制外的公司;戶口所在地與非戶口所在地;公務員與非公務員……等等,不同的選擇,不僅意味著薪酬與福利體系的重大不同,也意味著公司文化與個人價值體現方式的重大不同。

我在北京上海的朋友中,有不少人至今還沒有解決「戶口」問題。有位在事業上頗有成就的人對我抱怨:知道嗎?我現在甚至都夠格申報香港「優才計畫」,變香港人了,北京還是不給我戶口。而戶口在幼兒教育、買房等關乎家庭重大事項中的作用,又是那麼不可或缺。除非你已經有錢到可以不計代價讓孩子從私立幼兒園一直讀到私立大學,否則就會成為一道家庭難題。因此我向來對「漂一代」們充滿敬意。他們至少在「勇氣」這一品質上,就已經超越了眾多因「戶」而退的同齡人。

前兩天碰到一位老教授,言談中多有「只有體制外才能培育出真正的精英與人才」之類的話語。我對此深表懷疑,尤其是體制外的公司非常不被應屆畢業生待見的眼下。我覺得精英到處都有,只是在體制內外需要適應的生存環境是極其不同的。一位在英國讀書並工作的中國人意欲回國,也有中國國企邀他加入,但開出的薪酬與他期待的相差甚遠。我向與他的目標職位相似的中國國企人求證了一下,後者說:台面上開出來的是只有這些呀……大概這就是「生存環境」問題中的一個例證了。一個習慣了把生日那天公司送不送蛋糕這種細節都事先瞭解得一清二楚的人,能不能適應在很多事都是「你懂的」的環境中工作,是個很大的問題。兩個體系中都有精英,在各自的環境中呆久了後,能否再適應另一個環境,就說不定了。

因為有很多人來信問類似的問題。我所能提供的就是我對這些問題的瞭解。至於做決定,那是你的事。原因嘛,你懂的。

来源:金融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