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香港族群矛盾的內在本質(圖)

一位香港老移民的感慨

發表:2011-04-06 14: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3月6日香港的「洋紫荊革命」中,出現「香港本土力量」的新團體,他們的主要綱領是阻止香港的中國化。Getty Images

2月下旬香港特區政府所作的財政預算,因為市民反應強烈而出現急轉彎,似乎出現「順了哥情失嫂意」的情況,問題主要出在發給每人6千元身上。原先6千元注進未來退休用的強積金戶口裡面,要65歲退休後才能拿出這6千元來「紓困」,對年輕人來說,就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情而不滿;而十幾萬的公務員,也因為另有退休的安排而沒有強積金戶口,因此也享受不到這個「紅包」,自然也不滿。

政策轉彎後,這6千元給每一個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按照香港的規定,要在香港住滿7年,才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於是,即使有強積金戶口的新移民,因為在香港沒有住滿7年而享受不到;雖然政府也撥出一定款項來照顧確實有困難的新移民,但是到底不是每人有6千元而引發他們的不滿。於是3月6日的遊行,既有對前者不滿的參加者,也有對後者不滿的參加者,特區政府可謂「兩面不是人」也。

也因為這兩者不滿的交集,引發出新移民與老住民之爭,有團體甚至表示,這有違反人人平等的公平正義精神,也引發出是否歧視新移民的問題。

香港,一個移民城市的歷史

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1949年前後「避秦」來港者,多為江浙人士,尤其是工商業人士,後來成為社會翹楚者,如包玉剛、安子介、董建華等都是。如今擔任政務司長的唐英年等,則是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江浙人士。1960年前後的大飢荒時期,又湧來一批,有合法,有非法,各個階層人士都有。

文革期間則是兩類人進來,一類是偷渡來的,主要是廣東本地人士,例如現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劉夢熊;一類是像我這樣的華僑,中共當時為了「聯美反蘇」,故作開放姿態,在197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以後允許部分華僑出境顯示「來去自由」。當時原僑居國不願接受,絕大部分定居留香港。

文革結束後,再開放有海外關係的非華僑人士到香港定居,尤其是1984年中英簽署有關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以後,放出大量中國人士移民香港「摻砂子」。九七後,更多的「砂子」進入香港。

中共刻意往香港「摻砂子」

可以說,1980年代初期以前到香港的移民,絕大部分是反共人士,這決定香港社會「反共」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是1980年代中期以後,在中共有意識的「摻砂子」情況下,因為放什麼人出境的決定權在中國公安手裡,就有許多政治考量,也有受賄而批准的。例如大走私販賴昌星就借「國安」身份而移民香港。即使香港人在中國的直系親屬應該優先照顧,但是如果缺少政治背景與金錢力量,也需要排隊等很長時間。

當年我們定居香港,比現在不知道困難多少,首先是普通話當時吃不開,不會廣東話簡直很難找到白領的工作,只能到工廠做動手不動口的工人。1970年代後期開始,新移民的頭一年,每3個月要去人民入境事務處排長隊辦一次報到手續,一去就是大半天,然後每年登記一次。那時有什麼對困難戶的「綜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有困難就一人做幾分工作。我就是每天從工廠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給報章寫稿賺「外快」。

然而不論怎樣困難或刁難,做為英國殖民地下的「三等公民」,我們還是無怨無悔,因為這是我們唾棄共產政權的選擇,而且也堅信在一個自由社會裏,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拚搏,就能夠生存下去。當時也有出來的華僑因為習慣了中國「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36元人民幣是當時城市基本月薪收入)的懶散生活,甚至還有「白領」的優越感,不適應新的生活而再回到中國,被安排到各處演說,控訴資本主義的罪惡。還有的則來香港「依靠組織」,在「愛國陣營」混一口飯吃。

當然,其中還有一批「組織」派出來的。當年我在印尼讀中學時候作為老師的中共地下黨員,再被派到香港來「關注」我們這些回流到香港的僑生,我們當然也早失去當年對他們的尊敬,甚至根本就瞧不起他們。這些「地下」人士散佈在香港各階層,其中香港媒體更是聚集了一批「菁英」。

出現「香港本土力量」新團體

在香港最困難的是居住問題,房租幾乎要佔一家收入的一半左右。申請貧窮線以下廉租屋者,也得排隊至少7年。因為我們是新移民,對香港的繁榮沒有做出過貢獻,甚至在文革初期還歡呼香港改名為「驅敵城」,所以我們覺得這個規定非常合理,我們怎麼好意思與「老香港」爭奪這個福利?

當然,香港社會也不是對我們這些新移民毫不關心,實在有困難的,例如重病入院,或住院動手術等,在公立醫院裡有志工幫你申請困難補助,香港英皇御准賽馬會等慈善機構會撥出款項,我就曾經是一個受益者,因此一直對香港抱著一顆感恩之心。與中國見死不救將病人御之於院門之外完全不同,從而認識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制」的本質差別在哪裡。

因此現在看到新移民對6千元而大表不滿,我們這些老移民並非看得下去。毫無貢獻而立刻理所當然的領取由香港人血汗建造起來的福利制度,才是對香港人的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6日的遊行中,出現「香港本土力量」的新團體,他們打出反對給新移民6千元的口號,引發香港人的共鳴,這是反對絕對平均主義;不少香港市民也打電話到電臺的烽煙(叩應)節目發出不平之鳴。當然,這絕對不應該妨礙對真正的困難戶進行人道援助;還要防止這個訴求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製造族群衝突。

核心主張:防止香港中國化

其實,這個主張只是他們主張的一個極小極小部分,他們的主要綱領是阻止香港的中國化。須知,用新移民來「摻砂子」這種做法,與對西藏、新疆的大量漢人移民來實現「漢化」異曲同工,而到香港享受資本主義腐朽生活顯然比到西藏、新疆的邊疆生活愉快得多而趨之若鶩。因此對來歷不明的新移民出現質疑也很正常。

香港本土力量在網路上用粵語闡述他們創立的動機時,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十幾年來香港被中國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我們要努力去「阻止香港中國化」;他們還強調香港「本位」,要與內地區分,批評內地新移民「濫用綜援」,認為有需要抗衡福利主義。

反對「福利主義」其實非常符合中國政府的主張。現任港澳辦副主任的陳左洱,在九七前就嚴厲警告港英政府不得濫發福利,否則必遭「車毀人亡」之禍。現在「香港本土力量」正在為貫徹陳左洱路線而奮鬥。

在阻止「香港中國化」方面,他們認為香港是一個獨立的文化載體,本地文化同核心價值卻被日益蠶食。因此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捍衛本土文化,保障香港權益,抵禦中共強權的文化清洗。

中共強制的「愛國教育」就是這樣的強權文化清洗,近年出現保衛皇后碼頭與反對建造高鐵與阻止拆遷菜園村的社會運動,也看出他們為保護香港歷史與文化所做的社會運動。這是一批新興的年輕人參與的社會運動,從中也可以看出香港未來的希望。

最近因為日本大地震引發中國與香港瘋狂搶購食鹽的醜劇,會讓這批年輕人更醒悟到,香港人已經隨著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人而沉淪,因為臺灣部分地區即使深受中國影響也出現「熱購」食鹽的情況,但是因為「純種中國人」畢竟還是少數,所以沒有鬧成像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笑話。由此可見維護香港主體性與臺灣主體性的迫切性。

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團體並非只是發起社會運動而已,他們認為,為了對抗中共的文化清洗,香港絕對需要建立一個本土政黨,而在香港政治光譜中缺乏反共民主右派。這樣一個公開打出反共招牌的民主政黨何時會出現?我們拭目以待。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雜誌84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