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堂】「伊河」、「龍門」話石窟(下)(圖)

——中華傳統文化大系列之點睛傳統(12)

作者:千載雪 發表:2011-07-23 21: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二,造像的初衷和期盼

在龍門石窟中,有二十品的北魏時代的碑文。第一品碑文(見圖):

「大伐太和七年,新城縣功曾孫秋生、劉起祖等二百人敬造佛像一區(軀),願國祚永隆,三寶彌顯。有願弟子榮茂春葩,庭槐獨秀,蘭條鼓馥於昌年,金輝誕照於聖歲。現世眷屬萬福雲歸,洙輸疊駕。元世父母及弟子等來身神騰九空,跡登十地,五道群生,咸同此願。孟廣達文,蕭顯慶書。」這是公元483年的第一個北魏石窟開鑿的碑記。不用翻譯成白話文,就可以從中讀出我們祖先造佛像的初衷和期盼:

一,國泰民安。二,自己和家人健康,能往生天國。這些在龍門二十品碑文中基本都體現出來這個意思。(當然如第三品碑文的意思僅僅是希望死後的丈夫能往生佛國)可見當時的人們是抱著怎樣的心情來對待佛的。

那麼細心的人會發現同一名字的佛像在各地所彫刻的即使形象一樣,但是坐姿和神采及服飾及周圍的光圈形狀等等會有很大差別。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要先弄明白為什麼人會知道佛或者其他神的形象?

這就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最精髓的部分了,那就是:神造就了這個民族,神傳給了人文化。因為生命最早不是來源於這人間的,用古老的文化的概念來說,人都是天上來的,因為做了不好的事情,或者有一些事情需要在人間做等原因而來到人間。那麼由於真正的「家」在那裡,所以「人間」只不過是為了還過去所欠下的債或者了結一些事情而在這裡「小住」的地方,這裡不是真正的家。那麼神傳給人這些文化,人們如果按照神的要求去做,那神就會不斷的加強這個人的正念,鼓勵人更加相信神。在不斷的按照神佛所要求做的時候,時間長了便會出現「特異功能」。夢到或者用功能「看」到神的形象和神態。這樣這個人會更加相信神的存在與偉大。那麼如果這些人本身就會一些雕鑿岩石的技能,他就會把自己對神佛的敬畏傾注於建造佛像上,這樣就是做了利己利他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就出現了很多信佛的人一起開鑿石窟的宏大場面。

人,就是佛性與魔性同在。當人有真念的時候,會明白自己的家不在這裡,人間的一切用佛家的話來說都是「幻像」,是不實的。自己要好好的按照佛陀所要求的來做,最後回到那不生不滅的佛國家園;當人的魔性出來的時候,或者說思想被表面的各種慾望和執著佔據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向佛「索取」。當按照佛所說的歸正自己不好言行的心態「變異」為「我只要敬佛,佛就應該怎樣給我和家人福分、健康」等等直接或變相有求的時候,原本純潔的建佛像傾注自己信仰和嚴格按照佛陀所要求做的實修精神就一點點的淡化甚至異化了。經過千百年的時間,很多人真的不知如何對待佛才是真正的「敬」,完全在求佛保佑。

有的人覺得我「敬佛」到死後就可以往生佛國。其實事情根本不那麼簡單。我們都嚮往佛國的美好純淨和永恆。那麼我們的思想中的雜念和慾望很多,身體也不都純清,那我們怎麼能到那裡去呢?那裡怎麼會「收留」我們呢?也就是說,「敬佛」只是一種形式,真正的要想往生佛國,就必須按照佛陀所要求的真正的改掉自己不好的思想,笑對一切世間的榮辱得失才行,否則都只能是痴心妄想。那有的人會說,我也沒想那麼多,我只是想自己和家人健康、平安。其實我想無論想得到健康也好平安也罷,都得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洪福常伴「善良」人。其實這個「善良」二字可有諸多講究:不但要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更要堅持正義、不畏強權。因為拒絕和清除邪惡也是一種善。

前文說了,人的家其實不在這裡。試想,如果佛保佑著人在這裡非常的安逸,有的是福享,那你還想不想回到天上真正的「家」?還有,人一生的榮辱起落,其實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如果讓這個人一味的享福,那他從前所欠下別人的各種「債務」(不僅是金錢上,包括方方面面的債務)該怎樣還?如果整個社會大部分人都不講道德和付出,只是一味的索取,那這個社會該向何處去?而且人本身就是有輪迴轉生這種現象的,那麼人的恩怨根本就不會是一生積累的,也許今生所遇到的就有從前的恩和怨的緣分所致。

當初建造佛像的那些虔誠的信徒們,他們是真正的想把佛的慈悲與偉大呈現在人間,與萬眾共享。讓後世子孫都能沐浴在浩蕩的佛恩之中。讓人們遺憾的是,經過千百年的流逝,人們好似已經忘卻了這建造者的初衷與本意。不但把佛的囑託忘得乾淨,更有甚者開始打起了佛像的主意。因為那些婀娜的體態,無限的風姿都成了獨一無二的「歷史」,那麼利慾熏心者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了瘋狂盜取佛像。

佛,很多時候是為了救度眾生脫離苦海的才會展現給人真像;那些當初的建造者一方面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佛的敬仰之心;二是為了讓人們共沐佛恩才不惜生命雕鑿了這些佛像(因山岩直陡,在上面開洞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活)而近代,人們不知敬佛,甚至貪財的慾望膨脹而盜取佛像,簡直是罪大惡極!

伊水,帶著伊尹宰相那份賢德的靈性悠悠的從這裡淌過注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中;浴滿王氣的龍門寶地讓這裡充滿了神秘的力量;古代詩人的行跡,讓這裡成了人們心中的文化「驛站」(這附近有白居易的陵墓和香山寺)人們來尋景,也是來觀詩,更重要的是來這裡來找尋佛的慈悲的面影。

當身心陷入紅塵的人們,登上奉先寺,抬頭仰望那尊盧舍那大佛慈悲與威嚴的面容的時候,我想有悟性的人一下子就會把那身心中的污濁蕩盡!

那是一種慈悲的境界,是一種威嚴的狀態,是一種看透世間一切諸像後的覺悟,是一種穿越歷史與未來無量時間的永恆與安詳…明白了這些,心中一切「疙瘩」也就消失的了無蹤跡了……生命的未來就應該這樣的活著與存在,那才是我們真正的追求!

說明:對於龍門石窟,還可以從歷史、藝術、宗教等其他角度來解讀,限於篇幅本文就不多寫了。

資料來源:《洛陽龍門石窟》,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