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靠什麼賺錢

作者:馬光遠 發表:2011-09-27 12: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斯密的《國富論》伊始,經濟學的核心命題是研究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亦即探尋國家繁榮的本源問題。國家的繁榮,離不開企業。2011年,中國進入《財富》500強的名單達到了61家,奠定了中國財富和繁榮的基礎,但如果探究這些企業的賺錢的邏輯:即靠賺錢,以及賺的什麼錢,卻是一個對轉型中國而言極具現實意義的話題。有三件事都與中國企業賺錢的邏輯有關:

第一件事是最新的中國企業500強排名。2011年9月3日-4日,中國大企業峰會在成都召開,2011中國企業500強出爐。在我看來,這個名單讓我最關注是是:500強利潤最高的10家企業,全部由國有金融部門和壟斷性國企佔據,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石油、農業銀行、中海油、中移動、中石化、交通銀行和中信集團,這10家企業的利潤之和達到8668.43億元,佔去了500強利潤總額的四成。而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潤總額都不及10家利潤最高國企總額的一半。中國500強前十名靠什麼賺錢?無論是金融,還是石油、電信,無疑都是壟斷企業,這和2011美國企業500強利潤排行前10位不少屬於技術密集,如製藥、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計算機軟體行業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這個事例,我們姑且冒著被人質疑的風險認為,中國企業的利潤,相當一部分來自「壟斷」。

第二件事是2011年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的中報。兩市共22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賺得淨利9969.12億元,其中近九成公司實現盈利,96家盈利超過10億元,為2011年的上市公司中期考核交上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然而,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發現很多上市公司靚麗業績的背後,卻是值得玩味的「利潤邏輯」。根據業績和公告顯示,上半年,很多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和委託貸款,而這些與公司主業無關的行為卻為上市公司的漂亮中報貢獻不菲。

比如,在理財市場,海螺水泥,將總金額為40億元的經營資金投資於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而我國重大裝備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陝鼓動力亦累計斥資26.5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再看「委託貸款」,截止到8月24日,滬深兩市有107份關於的公告,涉及52家上市公司,累計貸款額度超過160億元,同比增長近38%。而這些委託貸款,年利率最低的為12%,最高則達到21.6%。這些委託貸款給上市公司貢獻的利潤之高令人詫異。比如,上市公司錢江生化委託貸款共計1.4億元,利息收入高達1680萬元,比其一季度1369萬元的淨利潤還高。而武漢健民委託貸款1.5億元,年利率為20%,一年利息收入達3000萬元,而上半年其淨利潤也不過3620萬元。而最典型的就是ST波導,這家「手機中的戰鬥機」的企業主營業務一直一度接連虧損,但其2011年中報顯示其淨利潤為3514.58萬元,其中對外委託貸款所取得的收益為1773.83萬元,佔淨利潤的比例高達50.47%。

如果說,中國500強企業的利潤相當一部分來自壟斷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再次以偏概全的說,中國上市公司相當一部分的利潤,來自不務正業的銀行理財、委託貸款等「信貸套利」的偷懶方式。8月10日《證券時報》的一則關於銀行信貸資金流向的報導其實可以從側面印證這種說法。這個報導說,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三季度形勢分析會上稱,約有3萬億元銀行信貸資金流向了日漸火爆的民間借貸市場的報導引發了很多媒體的關注。蹊蹺的是,8月11日,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就對此就行「闢謠」。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一部分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各種途徑,流入目前年化收益率很高的民間借貸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第三件事和房地產有關。去年就有媒體報導,中國的很多企業,特別是家電行業巨頭,青島、海爾、格力、康佳等,紛紛涉足房地產業。在一個房展會上,海信和海爾都一口氣推出了遍佈全國的10多個樓盤,而格力進軍地產業不足一年,就實現在房地產的營業收入就超過5億元,比上年增長913.5%。而深圳的康佳集團也在去年的7月5日,以成交價3.42億競得昆山市周莊鎮全旺路南側地塊,正式吹響了進軍房地產的號角。今年即使在嚴厲調控的背景下,本來不是房地產行業的企業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並未有明顯的降溫,而與此同時,根據筆者曾經在江浙一帶進行實際調研,高達70%以上的民間資本選擇投資房地產和投資,而只有不到5%的人選擇從事製造業,這和上世紀90年代民間資本爭相投資實業的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三件事,反應的就是時下中國企業賺錢的主流的邏輯:其一,賺壟斷的錢,無論是政策壟斷性的金融企業,還是行業壟斷性的電信企業,以及資源壟斷性的石油企業,他們賺錢的邏輯是壟斷,而壟斷對國有企業的利潤的貢獻之高,幾乎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目前150多家中央企業,前十家的利潤總額就佔全部央企的80%以上,這幾乎意味著,別的競爭性領域的央企基本是不賺錢的;其二,靠「金融賺錢」,大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從銀行獲取信貸資金,然後充當二道販子,通過委託貸款、銀行理財等形式資金再貸出去,獲取暴利。特別在今年緊縮的貨幣政策下,民間借貸空前火爆,利率也節節攀升,最高的年利率高達100%以上,普通的年利率在60%左右,一些上市公司依靠自己的優勢獲得信貸之後,並沒有將其用於企業的投資或者經營活動,而是利用銀行對信貸資金監管的漏洞,通過一定的途徑,進入了民間借貸市場,獲取暴利;其三,投資房地產賺錢,我們現在很多企業投資房地產的情況,和日本泡沫破滅以前的情況極其相似,當年日本的東芝、松下、索尼也是差不多利潤的一半都來自房地產。

一旦壟斷、金融和房地產成為一個國家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產業的空心化和經濟的虛擬化。一方面,在佔有壟斷資源的情況下,企業無心通過提高技術含量賺錢,另一方面,在做實業的利潤偏低,和整體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通過理財和房地產投資,就成了絕大多數的企業最理性的選擇。這樣,中國經濟就出現了筆者一直擔心的「四個現代化」:資源壟斷化、產業空心化、投資虛擬化和經濟沙漠化,這四化可謂中國經濟目前最真實的寫照,也是中國「財富性質和原因」最直觀的反應。

中國的企業為什麼熱衷於「四化」?一是改革不徹底,中國改革的不徹底導致在沒完成政治體制改革之前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利益集團對於深層領域的改革持強烈的反對態度,他們是改革最大的阻力,從而使得在改革成了半拉子工程;二是改革不徹底導致官員層層尋租,設立很多審批程序,中國企業做實業的環境已經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差的時候。

比如,中國的企業家為什麼對實業失去的興趣:首先,宏觀環境和產業政策的惡化,使得民間資本無法進入一些產業領域。目前民間資本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中只佔13.6%,在金融業佔只9.6%,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只佔7.5%,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只佔6.6%,至於在石油、電信、鐵路等領域,所佔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組整合的名義將民間投資擠出煤礦等領域,大量的民間資本沒有出路,只能游離在通過重組整合等手段,將民營資本逐出,即使一些競爭領域做的相當不錯的實業家,如匯源果汁等,因為環境因素都急於退出實業,鮮有做百年老店的打算的;其次,中國樓市和股市的不理性使得中國到處蔓延著急功近利的歪風邪氣,民間資本、國有資本和外資都爭先恐後進入房地產業,在房價暴漲的情況下,進入房地產的一個月的收益都遠高於辛辛苦苦做實業一年的收益,做實業成了最沒出息的選擇。在國外,很多知名的企業家如通用的韋爾奇,如英特爾的格羅夫,如蘋果的喬布斯,很少有離開實業而去進入資本市場的;在國外,看看福布斯和財富500強的企業,也鮮有房地產和純粹搞資本運作的進入500強的,而在時下的中國,很多有為的企業家卻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實業而去玩資本,搞運作,這是中國經濟之大不幸。

經濟的「四化」反應的,無疑是對未來沒有很好預期的絕望寫照。對於一個經濟體而言,如果其財富的性質和源泉主要靠壟斷、房地產和虛擬經濟,這樣的賺錢模式是沒有任何根基的,最終會因為實業的萎縮而使得經濟呈現「空心化」,整個經濟體將演化成一個只追逐財富分配,而不創造財富的「傳銷化」體系。這樣的傳銷體系,儘管看起來美不勝收,但只會是一個海市蜃樓,一陣狂風就可以將其徹底摧毀,日本是,美國是,中國,能不是嗎?

来源:中國企業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