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底發現元代戰艦 四周散落瓷器(組圖)

發表:2011-10-27 16:2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疑似元軍戰船的龍骨部分


疑似元軍戰船發射的炮彈殘片


《蒙古襲來繪詞》中描繪的元軍戰船

據《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25日報導,10月24日,日本琉球大學考古學教授池田榮史宣布,在長崎縣松浦市海域的海底發現了一艘沉船,疑似為 1281年鐮倉時期第二次元朝遠征軍東征日本時沉沒的元代戰船。池田教授稱,這是首次發現外形完好的元代忽必烈攻打日本的船艦殘骸。船體四周散落著當時中國製造的瓷器碎片、磚瓦以及可在日本著名歷史畫冊《蒙古襲來繪詞》上看到的元軍炮彈殘片。池田表示,今後將進一步進行調查,爭取徹底揭開元代遠征軍戰船的神秘面紗。

元代戰艦首現長崎近海

據報導,此次沉船發現地位於日本長崎縣北部伊萬里灣的鷹島海域,沉船埋在水深20至25米處的海底泥土中。構成船體的龍骨部分及排連在龍骨上的船舷板依舊保吁完好。據推測,船體全長超過20米。可能是由於船體埋在海底泥土中,避免了海水腐蝕,因此得以完整保吁。

池田教授說,從構成龍骨和兩側船舷的木板構造和所使用的石灰狀塗料來看,這艘沉船與當時的中國船隻十分一致。此外,根據在沉船周圍發現的武器 「鐵火炮」(即元代遠征軍所使用的武器)炮彈殘片以及沉船周圍散落的大量中國產陶瓷器碎片等來判斷,這艘沉船應為元代戰船。據瞭解,該時期像這樣可以確定沉沒年代的沉船非常少見,而外形保吁如此完好的船艦殘骸,尚屬首次發現。

忽必烈艦隊曾兩征日本

池田教授指出,通過研究這個距今約720年的殘骸,可以讓現代人瞭解當年中國的造船技術。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經明清兩代後便已失傳,如今只能從流傳下來的圖籍中尋找資料。通過研究船上物品,也可以讓後世瞭解元代人民的生活習慣。

據資料記載,日本鐮倉時期,忽必烈為使日本臣服,曾先後兩次向日本派出龐大遠征船隊。公元1274年,忽必烈曾派出一支9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東征日本,後因天氣惡劣被迫撤退,最終遇到暴風雨而全軍覆沒。1281年,忽必烈又組織了一支4400艘戰艦組成的超大規模艦隊再次東征日本,結果在高島附近又一次遭到颱風襲擊,絕大多數船隻沉入海底。

平底河船不適於航海

忽必烈艦隊攻打日本失敗,被看成是日本歷史上一大轉折點。從此日本便以「神風」稱呼這兩次戰役中的暴風,並以「神風」在二戰期間鼓動日本飛行員從事自殺式攻擊行動。

而據漢文史料記載,1281年蒙古軍隊的大多數戰艦都是平底河船,此種戰艦的結構並不適於航海作戰。

元軍戰艦質量有問題

據漢文史料記載,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月,忽必烈命高麗王造艦900艘,並規定於正月十五日動工,限期完成。六月,900艘軍艦完工。

當時,造船業發達的中國江南及沿海地區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區仍在南宋軍隊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將造船的任務交給技術較為落後的高麗人。

一方面,高麗對於造船很反感,認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會要求高麗參戰,這必將給高麗人帶來沈重的負擔,另一方面,讓造船技術落後的高麗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實屬難事。高麗工匠只得在匆忙間敷衍了事,這些艦船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聞鏈接

《蒙古襲來繪詞》

1292年,日本鐮倉幕府武士竹崎季長為使自己的武功為幕府和後人所知,請畫師根據他在戰場上的親身見聞,詳細描繪了元軍鐵火炮炸裂、元軍戰艦和元日雙方交戰的真實畫面。這便是著名的《蒙古襲來繪詞》,又叫《竹崎季長繪詞》。竹崎季長後來因此獲得封官加賞,並被賜了一匹駿馬。而《蒙古襲來繪詞》也成為後人研究「蒙古襲日」戰爭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来源:新浪科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