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優勢蕩然無存 五成海歸月薪不足五千

發表:2011-12-21 19: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海歸的起薪在3000元左右,近五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歸收入超萬元。專家表示,隨著海歸數量的大幅增加,他們的就業優勢已經不再明顯。

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海外鍍金,期待孩子學成歸來後能很快進入大企業拿高薪,很快收回成本。然而,《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出爐。調查顯示,海歸的起薪在3000元左右,月薪在3000元-10000元的佔71%,超過四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只有15%的海歸收入超萬元。相當數量的海歸回國後變身「小白領」,甚至成為了「海帶」。

調查結果

近五成海歸月薪不足五千

《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查以全國7800餘名各行各業的海歸為樣本,揭示海歸職場生存現狀。眼下有七成海歸主動選擇回國就業,但他們回國後身居要職拿高薪的卻不多。雖有部分優秀的海歸進入知名企業擔任要職,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海帶」(海外歸來待業)出現,薪資待遇更是千差萬別。

從調查結果來看,海歸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月薪要求在3000元-10000元這個區間的佔受訪者的71%。58%的受訪者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僅佔15%,這部分海歸一般擔任的是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僅有6%左右的受訪者為高薪人群,擔任企業主、合夥人或CEO等高管。受調查者透露,現在進入世界500強和國內科研機構以及大型國企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他們對於薪金的要求也越來越趨於理性。

近一半就職於民營企業

以往人們的印象,海歸去外資企業找一份工作是天經地義的,但調查發現,現在就業渠道越來越寬。其中,民營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吸納海歸人才的主力軍,有46%的海歸在民企找到了職業發展的平臺。當然,32%的海歸還是就職外資以及合資企業,而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公務員對於海歸們也有很大吸引力。1%的海歸選擇自主創業,七成以上的海歸自主創業者集中在高科技領域。

調查顯示,雖有近六成的海歸留學時選擇的專業是經濟、管理類,但是,回國後所從事的行業趨向多元化,主要分布在金融業(21%),文化體育教育娛樂業(18%),商業服務如諮詢、法律(15%),電信及電子信息服務業(9%),製造業(5%)等。超過86%的海歸表示,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所學的專業至少有部分相關,只有13.11%的海歸認為兩者完全不相關。

工作經驗決定海歸收入

事實上,是否有工作經驗決定著是「大海歸」還是「小海歸」,即決定就業競爭力和薪資水平。月薪在1萬到3萬甚至在3萬以上的受訪者基本都屬於「大海歸」。他們佔據了職場金字塔的頂端,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也是國外企業爭奪的對象。

「小海歸」往往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就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在語言和跨文化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優勢,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調查中這部分受訪者佔43%,他們的薪金則在3000-5000元之間。「小海歸」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僅與國內應屆畢業生類似。因此,「小海歸」生存比較艱難。

專家解讀

海歸就業競爭優勢不再

就業指導專家趙正寶認為,調查反映了海歸的生存現狀。海歸曾經是令許多人羨慕的身份,但隨著數量的大幅增加,如今海歸的就業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他認為,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1.從宏觀講,在當今社會海外留學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中,沒有工作經歷的海歸回國後的收入不會像前些年那麼高,這是正常的。

2.如今海歸的就業形勢已經發生了兩個維度的變化。一是留學地域更分散。前幾年的海歸多以留學美國為主,而近幾年留學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數量逐漸增加。除了一些頂尖名校外,許多海外院校主要目的是賺取教育經費,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一些海歸留學後知識積累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明顯提升;二是專業選擇更廣。前些年許多留學生選擇的都是美、英等名校的優勢專業,這些海歸回國後有80%都找到了相當好的工作。而如今的專業選擇更廣泛,特別是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商科、會計、金融、人文專業比例有大幅提升,這就導致了海歸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就業競爭力下降。

3.如今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學歷並不是唯一的考核因素,而是更看重能力和經驗。能力如何評判?指標就是工作經驗。許多所謂的「小海歸」出國前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只是為了出國而出國,或者是為了躲避就業競爭,回國後競爭力與普通的本土畢業生沒有什麼差別。拿到國外的學歷只能證明你在那個國家的某個城市生活過,並不代表你具備了行業細分的競爭力,甚至也不能代表你的英語能力比本土的人才更高,因為許多留學生出國後仍主要生活在華語圈內。而對於那些在國外已經工作多年的高端人才,收入會明顯與沒有工作經驗的海歸有很大差距。

專家建議

海外工作兩三年再回國

趙正寶稱,海歸併非一定意味著高薪與高職位。要想回國後就業競爭力更強,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留學畢業後在海外工作2-3年,多瞭解所從事行業的國際情況。因為企業更加青睞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國際視野和海外背景的海歸。如果海歸們通過在國外實習或工作,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再回國就業,競爭力就會大很多。二是在出國前就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規劃學習目標和職業生涯,從而選對適合自己的專業。近幾年,商科專業一直都受中國學生的青睞,特別是金融業很受准留學生的歡迎,但也要考慮市場的同質化和飽和程度。

趙正寶建議,不同的「海歸」需要有不同的求職策略。像那些在國外讀完本科或碩士,沒有工作經驗的85後「海歸」,競爭力不是很強,因此在專業對口、薪酬水平上要求也不能太高。就業策略是放低姿態,先積累工作經驗,通過繼續學習提升學歷,逐步躋身高薪行列。

案例

小海歸期待厚積薄發

今年7月,劉昕從英國排名前10名的愛丁堡大學教育學碩士畢業。回國後,經過幾個月的求職,劉昕進入了一家出版機構工作,月薪約5000元。這樣的待遇讓她十分沮喪。

原來,自2008年到2011年,劉昕在英國學習生活了3年多。除去獎學金和打工收入,共花費了40多萬元。而按照目前的薪資水平,劉昕最起碼要工作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

出國前,劉昕和家人都期待海外的留學背景對回國後找工作有幫助,「儘管不知道有多大」,但沒想到回來後並沒有實現預期。2007年,劉昕本科畢業,父母一心希望她出國深造。經過一年的準備,劉昕如願進入愛丁堡大學。

劉昕說,自己回國後的求職經歷讓她非常有感觸。一是從事的工作與留學所學的專業沒有太多交集。儘管劉昕所在的單位屬於外語類出版行業,也與教育相關,但她實際所做的事情與所學專業相去甚遠;二是北京普遍海歸的薪資水平都不理想。劉昕說,目前單位的薪資待遇是她感覺最不理想的地方,也是她無法將這個單位作為歸宿的最主要因素;三是海歸經歷其實也有負面影響。比如一些民營企業認為自己用不著聘用海歸,或者認為海歸的要價高不划算,直接在簡歷篩選階段就把海歸篩掉了。

但是,劉昕的心態也擺得很正。她說,目前這樣的狀況雖然不太滿意,但由於自己之前並沒有工作過,只是有幾年的海外學習經歷,對國內的行業發展也不瞭解,所以不能太在乎薪資待遇。她說,自己目前仍處在學習階段,希望通過學習和培訓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她認為,海外學成歸來說明自己有潛力,希望能厚積薄發,「等工作經驗積累到了一定程度,薪資待遇自然不是問題」。

對於自己的留學經歷,劉昕認為幫助非常大,包括英語能力、表達水平、思維方式等,「儘管有些轉變是潛在的,也不能直接應用在工作中」。

劉昕建議,其實在出國前最好能想清楚自己的目標。如果只是為了學習語言,並不一定非要出國。如果希望提升自己的就業力,最好能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再出國,先瞭解國內的行業狀況,再作出決定。

来源:辣椒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