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的中心點崑崙山在哪裡呢?(圖)

發表:2012-02-05 22: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家知道,地球是一顆近圓的藍色球體,從任何一個平面看,它都有八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如果以中國的中原地區為基點,那麼當時的「天」究竟在何方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不容易,現在的典籍中沒有留下任何直接的資料,尤其是在此之前,竟然沒有一個人曾經這樣想過。但是如果仔細地研究,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以前沒有人注意到的有利證據,它大致可以分為三條線:神話來源線、原始墓葬線、八卦定位線。

講到神話,首先應該知道神話對我們此項研究的重要。

神話記述的歷史,基本上都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這其中就透露出我們祖先從前生活過的地區的信息,比如說,一個一直生活在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神話裡,就不太可能出現高山的內容,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到過大山。同樣,一個一直生活在高山地區的原始民族的傳說中,也不太可能有大海的神話。但假如一個生活在高山地區的原始民族,後來因為某些原因定居在大平原上,不管他們生活了多少代,那麼在他們的原始神話裡肯定會有高山的氣息。神話就是過去歷史的記憶。

在此以前,我們曾經反覆強調,中國古代的神話是以天神話為核心的神話體系,因此,神話中心的位置與「天」有直接的關係。

那麼,中國古代神話的中心點在哪裡呢?稍微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的上古神話是以崑崙山為中心的。崑崙山是一座了不起的高山,四周有800多里,高萬仞,開著九個大門,門口有威風凜凜的開明獸在守護著,黃帝和一大群神就居住在這個地方。這裡有珠樹、文玉樹、玎琪材、不死樹,還有一種很怪的食物,名叫「視肉」,吃一片,長一片,永遠也吃不完,無窮無盡。這裡就是中國神話的中心,中國最大的神府——黃帝之宮就在這裡,許多研究者因此而把中國神話說成是「崑崙神話系」。

從神話記載來看,崑崙山上連著天,下連著地。據說,凡人從這座山一直爬上去,就到了天堂一般的神界,這與其他關於天梯的神話有許多相同之處,實際它就是最大的一座天梯。因此,崑崙山的所在也就是「天」之所在,不論從什麼角度說,都是合而為一的。

那麼崑崙山又在哪裡呢?

關於崑崙山的位置,中國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還是搞不清楚。有人說,崑崙山就是現在新疆的那個崑崙;有人說,崑崙山在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以南;也有人說,崑崙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還有一些人說,崑崙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徵,而且十分肯定的說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

儘管崑崙山的位置沒有確定,但崑崙山在中原(現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約是沒有疑問的,《山海經》中的《西次三經》、《大荒西經》、《海內西經》裡都有關於崑崙山的神話。還有一條線索可以證明崑崙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傳》。

西晉太康二年,汲縣有一個人盜發古墓,無意之中從古墓裡挖出一批竹簡,這批竹簡記載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後來的學者將此書定名為《穆天子傳》。據當時人考證,被掘的古墓是戰國時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晉大學者整理並註釋了這部書。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後,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個可信的歷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關於他的記載。《穆天子傳》裡十分明確地說,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經到過古崑崙,參觀過黃帝留下的宮殿遺址,並派了兵士看守保護。如果《穆天子傳》可信,那麼他就是到過崑崙山唯一的歷史人物,因為在3000多年以前,當時的崑崙山上還有黃帝的帝宮存在。這反過來證明,崑崙山是存在的,關於黃帝的神話。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由於穆天子這個人,後來進了道家仙系,被仙話得不像個樣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風流韻事,所以學者們並不重視這部書,在考證崑崙山時,也不用它作為證據。我們認為,不管《穆天子傳》有多少仙話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幹還是可信的,《史記》、《國語》、《左傳》、《尚書》、《竹書紀年》裡都有關於這件事的記載,怎麼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這樣疑古的話,恐怕可讀的歷史書不會很多。

《穆天子傳》的前三卷詳細記載了周穆王西行的情況,從哪裡出發、經過哪裡、會見過什麼人、做過什麼事,書中都有記載。最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是按六十甲子來給日的,戊寅日到了哪裡,庚辰日到了哪裡,記載得十分詳細。根據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從河南漳水出發,一路向西北行,渡過了黃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崑崙,參拜了黃帝之宮,中間曾經因為遇風雪、狩獵、拜會外方諸侯,耽誤了一些時間,行進時間大約在兩個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帶著六眾之師,都是騎馬而行。這為我們尋找崑崙山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如果我們現在也能騎上馬,以一個馬隊一天的行程計算,重複一遍當年西周穆王率六眾之師浩浩西行的壯舉,那麼,就有可能找到崑崙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後確定,但也能指出一個崑崙山大致所在的區域。

可惜,沒有人做這樣的事,我真誠地呼籲那些有經濟能力的個人或集團,資助一下像這樣很有意義的文化考古活動。或有人問:尋找崑崙山有什麼意義呢?太有意義了!它的背後是關於中華民族及中國文化起源的問題,是尋根哪!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特大的謎案,即考古證明的文明起源與神話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個方向,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傳說,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古人記載下來的。而這些神話傳說的中心卻不以中原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崑崙山為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考古證明,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話卻指示我們,中華民族起源於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證明中國人的祖先資陽人、馬壩人、山頂洞人、北京人,他們生活的地區都遠離西北方,可為什麼神話要以西北方為中心呢?進一步問:中國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根據這些神話來看,中華民族曾經有過一次巨大的遷徙,從西北遷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現在考古發現卻不佐證以上這個推論,那麼,這次遷徙是在什麼時候?為什麼?

再者,根據地質與氣候資料,西北部地區在1萬多年以前,比現在自然條件好些,但比起中原來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在這種背景下,為什麼中華民族竟然選擇了西北,而不首先選擇中原呢?如果說山頂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國的最早祖先,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放棄優越的自然條件而向西北遷徙呢?這是違背生物自然選擇規律的。

有的學者從少昊的神話中認定,中國神話有一次向西北遷徙的歷史。事件是這樣的:據現在考證,少昊乃是東方天帝,《大荒東經》說:「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這個少昊天帝,統領著東夷各部落,《左傳》說,少昊之國以鳥為神,大約是鳥圖騰,因此,少昊建國以後封了一群「鳥官」。但《淮南子》又說:「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執矩而治秋。」《山海經·西次三經》中也有少昊的神話。由此認定,少昊的神話是先東後西,這是不對的。神話的遷徙本身就是民族的遷徙,正如我們以上所說,由東向西的遷徙是違反規律的。

那麼,中國文化究竟是由西向東遷呢,還是由東向西遷呢?事實上,現代的考古資料中根本沒有這樣的一次遷徙的證明。如此一來,中國文化中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斷層,這個斷層大約發生在文字出現以前到1萬年左右。如果神話記載是真實的話,也就是說,距今6000—15000年之間,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事件,導致了我們現在所不清楚的文化遷徙。所以我們需要證明,我們必須找到古崑崙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謎團的起點。

拜託了!中國人的事情還是應該由我們中國人自己來解決,如果外國人先做起來,那我們真是無地自容了。再說,下一個世紀就要到來,我們怎好意思把這個疑問再帶進下一個100年裡,這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啊!

話扯遠了!我們還是回到「天」在何方的問題上吧!

不管怎麼說,按照《山海經》和《穆天子傳》所記載的內容,神話中的崑崙應該在西北方,具體地點不明確,但有兩條比較肯定,一是崑崙山肯定在黃河以北;二是崑崙山應該在黃河上游一帶地區。

還有一條間接的資料。《淮南子》說大禹治洪水的時候,曾把崑崙山從天上挖下來作為鎮制洪水的工具,也就是說,崑崙山所在的位置就是大洪水曾經到達的位置。在《毀滅人類的大洪水》一章中,我們曾考證大洪水的最上限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地方,因此崑崙山在中國地形圖上的海拔不會超過這個高度,它大約在現在山西雁門西北方向的區域內。

根據神話提供的以上線索,「天一月」當時就懸浮在現在的西北方位,大約在現在的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中西部一帶地區的上空。

「天一月」在西北方向還有一個十分有力的證據,那就是原始社會墓葬中屍體的頭向問題,這也來自於考古發現。

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漢民族在原始社會時期的墓葬中,死者的頭部有大體固定的指向,基本上有兩個方向,一是西北,一是正北。大家知道,頭部歷來是被當成靈魂的居住地,古代獵頭的習俗反映了這一觀念。因此,在墓葬中頭部指示的方向就與靈魂有一些關係了。現代人們發現,在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死者的頭部絕大多數指向西北或正北方。在殷墟的墓葬中,絕大多數頭部
向北。

為什麼死人的頭部要向西或者北呢?《禮記·檀弓下》曰:「葬於北首,北首,三代之達禮也,之幽之故也。」《禮記·禮運》說:「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

意思是說死人的頭都衝著北面埋,但說了半天也沒有說清楚為什麼,只說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大約是幾代人留下來的。正是因為《禮記》沒有說明白,後來的學者就可以大說而特說了。有的說,北面為癸水之地,水者像陰像黑也,人死埋人地下,黑咕隆咚,所以頭向北方,意思是進入了黑暗。有人說,死者頭向西,那可太有道理了!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山落下,人活著的時候像太陽,人死如燈滅,如太陽西落。所以頭要指向太陽落下去的方向。

我們認為,原始人死後頭向西、北,根本不是類比出來的,它是要告訴後人,人死靈魂要回到這個方向上去,為什麼呢?

原始墓葬的頭向與神話指示中心的方向神奇般的巧合(神話的中心是崑崙,崑崙在中國的西北方),這令我們驚訝不已!由此可見,中國學術界有些人輕易否定神話的歷史功能是多麼愚蠢。就以上面這個問題而言,由於《禮記》中沒有說清楚「北首」的意義,可見在《禮記》成書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不知道「北首」的真正原因。那麼,後來的學者在《禮記》的基礎上更不會知道,因此,必須換一個角度,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如果從神話切入,這個問題就有可能解決。

「天一月」在西北方向還有第三個證據,那就是《周易》的定位。關於《周易》的其他問題,以後章節要詳細談到,這裡只談定位問題。

世界任何民族的古文化當中,對方位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並且,這些觀念與原始宗教密切相關。中國文化中東為震木、西為兌金、北為坎水、南為離火,在這四個方位裡,東、西兩個方位由於和太陽、月亮運行的軌道有關,特別引人注目。

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而太陽又是一切生命離不開的要素,故有「萬物生長靠太陽」之說。在哲學的內涵上,太陽代表新生、象徵生命,因此,太陽升起的東方,就有了與太陽相同的本質。比如,東嶽泰山代表生命,《三禮義宗》曰:「東嶽所以謂之岱者,代謝之義,陽春用事,除故生新,萬物更生,相代之道,故以為名。」

西方兌金,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從哲學意義上講它像徵死亡,象徵著一個事物的衰敗,「日薄西山」一語就是這個意思。神話中的西王母「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是說她掌握著人間各種壞的東西,可見中國文化對西方的態度。

北方為坎水,水在文化中象徵著黑暗,四季屬冬,主凶殺。神話中有一位大神,名叫禹強,又叫元(玄)冥,幫助顓頊項治理北方。玄的本意為黑,所以這位禹強長得大約像非洲的黑人,郭璞說他「黑身手足,乘兩龍」。佛經《大智度論》說:「黑業者,是不善業果報地獄等受苦惱處,是中眾生,以大苦惱悶極,故名為黑。」

可見對北方黑色,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

南方離火,四季屬夏,農業民族從夏季是農作物主要生長期中,將南方定義為生長、發育之意。神話中由火神祝融統領南方,而機融本身又是一位好神.他在與水神共工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後來歷代帝王祭天都在南方位,比如,現在北京的天壇就在故宮以南,唐代的天壇也在西安的南郊。

由此可見,從四個方位看,中國文化貴東方,次為南方,東、南方位代表太陽升起,生命繁衍,春風和暢。西、北方位地位最低,代表黑暗、寒冷、死亡、凶殺等等。但必須明白一點,以上對四方位的看法主要產生於商代以後。

那麼商代以前人們是不是這樣想的呢?完全不是。《周易》八卦在商代就已經有了,而且比較成熟,因此完全可以說它是商代以前文化的遺留物,而《周易》八卦的方位就與後來的方位完全不同,它代表了當時人的某種思想。

《周易》第一宮為乾,乾宮第一卦為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意思是說乾位為世間萬物產生的地方。那麼,乾究竟在什麼方位呢?

現今流傳的八卦有三種,一是伏羲八卦,二是周文王先天八卦,三是後天人卦,三種八卦圖如下:

大家應該知道,《周易》中僅有交辭和八卦的序列,沒有更多的說明,更沒有關於八卦的定位。「伏羲八卦」乃是宋代邵雍硬造出來的,唐以前根本沒有此說。

「先天八卦」也是後來製造的,根據現有資料,最可信的八卦方點陣圖,應是漢代墓葬中畫磚上所畫的八卦方位(見下圖),結合上古神話提供的資料,這個八卦圖與神話最為相符。


(網路圖片)

《周易》八卦的乾位在西北方,與現代尊東、南完全不同。相反,與神話指示的古崑崙中心方位一致。按現在的觀念,東方為太陽升起的方位,代表著生命,而《周易》卻認為,西北方為生命初始之位,按照奇門遁甲,它是開門。很明顯,《周易》八卦的文化體系與後來的文化體系根本不同。

乾位在西北,說明當時的「天一月」正是在現在的西北方,《周易》中明確地說:「乾為天。」也就是說,乾在當時指示的就是「天」,它是萬物之始,生命之源,故為開門。

龍乃神物,他海經》裡的神許多都乘著龍飛來飛去,後來的傳說裡也有黃帝乘黃龍「鼎湖升天」一事。八卦第一卦「乾為天」中,六個爻辭裡其中有五個爻辭講到了龍,「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龍)或躍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如此集中提到龍,在其他六十三卦中是沒有的。所以,龍肯定與「天」有關。尤為飛騰之物,多見於西北,我們推測當「天一月」懸浮在西北上空時,許多神乘著龍往來於「天」一地之間。

我們的結論是:「天一月」在現在的西北方,相當於新疆東南,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一帶,這裡曾經是世界的中心,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中國人曾經是最近接「神」的人種。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